嘗以為去聖久遠,經籍殘闕,傳注家率多傅會,近世儒者,又各以才識求之,故議論雖多,而經旨愈晦;必積誠研精,有所悟入,然後可以窺見聖人之本真。 乃揭《六經》中疑義千有餘條,以示學者。 既乃盡悟失傳之旨。 自言每于幽閒寂寞、顛沛流離、疾病無聊之際得之,及其久也,則豁然無不貫通。 自天地定位、人物未生已前,沿而下之,凡邃古之初,萬化之原,載籍所不能具者,皆昭若發蒙,如示諸掌。 然後由伏羲、神農、五帝、三王,以及春秋之末,皆若身在其間,而目擊其事者。 於是《易》、《春秋》傳注之失,《詩》、《書》未決之疑,《周禮》非聖人書之謗,凡數十年苦思而未通者,皆渙然冰釋,各就條理。 故于《易》以明象為先,以因孔子之言,上求文王、周公之意為主,而其機括,則盡在《十翼》,作《十翼舉要》、《忘象辯》、《象略》、《辯同論》。 于《春秋》以明書法為主,其大要則在考核三傳,以求向上之功,而脈絡盡在《左傳》,作《三傳義例考》、《筆削本旨》。 又作《元年春王正月辯》、《諸侯娶女立子通考》、《魯隱公不書即位義》、《殷周諸侯禘祫考》、《周廟太廟單祭合食說》,作《丘甲辯》,凡如是者十餘通,以明古今禮俗不同,見虛辭說經之無益。 嘗言:「學者必悟經旨廢失之由,然後聖人本意可見,若《易象》與《春秋》書法廢失大略相似,苟通其一,則可觸機而悟矣。 」又懼學者得于創聞,不復致思,故所著多引而不發,乃作《易學濫觴》、《春秋指要》,示人以求端用力之方。 其于禮學,則謂鄭氏深而未完,王肅明而實淺,作《禮經復古正言》。 如王肅混郊丘廢五天帝,並崑崙、神州為一,趙伯循言王者禘其始祖之所自出,以始祖配之,而不及群廟之社,胡宏家學不信《周禮》,以社為祭地之類,皆引經以證其非。 其辯釋諸經要旨,則有《六經補註》;詆排百家異義,則取杜牧不當言而言之義,作《翼經罪言》。 近代覃思之學,推澤為第一。 吳澄嘗觀其書,以為平生所見明經士,未有能及之者,謂人曰:「能言距楊、墨者,聖人之徒也,楚望真其人乎!」然澤雅自慎重,未嘗輕與人言。 李泂使過九江,請北面稱弟子,受一經,且將經紀其家,澤謝曰:「以君之才,何經不可明,然亦不過筆授其義而已。 若余則于艱苦之餘,乃能有見,吾非邵子,不敢以二十年林下期君也。 」泂嘆息而去。 或問澤:「自閟如此,寧無不傳之懼?」澤曰:「聖經興廢,上關天運,子以為區區人力所致耶!」 澤家甚窶貧,且年老,不復能教授,經歲大侵,家人采木實草根以療饑,晏然曾不動其意,惟以聖人之心不明,而經學失傳,若己有罪為大戚。 至正六年卒,年八十七。 其書存於世者十二三。 門人惟新安趙汸為高第,得其《春秋》之學為多。 蕭渼,字惟鬥,其先北海人。 父仕秦中,遂為奉元人。 渼性至孝,自為兒時,翹楚不凡。 稍出為府史,上官語不合,即引退,讀書面山者三十年。 制一革衣,由身半以下,及臥,輒倚其榻,玩誦不少置,於是博極群書,天文、地理、律歷、算數,靡不研究。 侯均謂元有天下百年,惟蕭 • ┒肺蹲秩恕Qд嘸捌涿攀芤嫡呱踔淞3⒊觶鮃桓救耍Ы痤蔚琅裕蓽勈爸皆唬骸笆饟匏耍牢嘆雍蠖!睖劻釧嬤撩牛〖翌我猿ァF涓競蟮盟蓬危⑿換怪O縟擻凶猿侵心汗檎擼隹埽雍Γ鈦浴拔蟻糲壬病保芫凳腿ァ • 世祖分籓在秦,闢渼與楊恭懿、韓擇侍秦邸,渼以疾辭,授陝西儒學提舉,不赴。 省憲大臣即其傢具宴為賀,使一從史先詣渼舍,渼方汲水灌園,從史至,不知其為渼也,使飲其馬,即應之不拒,及冠帶迎賓,從史見渼,有懼色,渼殊不為意。 後累授集賢直學士、國子司業,改集賢侍讀學士,皆不赴。 大德十一年,拜太子右諭德,扶病至京師,入覲東宮,書《酒誥》為獻,以朝廷時尚酒故也。 尋以病力請去職,人問其故,則曰:「在禮,東宮東面,師傅西面,此禮今可行乎?」俄除集賢學士、國子祭酒,依前右諭德,疾作,固辭而歸。 卒年七十八,賜謚貞敏。 渼制行甚高,真履實踐,其教人,必自《小學》始。 為文辭,立意精深,言近而指遠,一以洙、泗為本,濂、洛、考亭為據,關輔之士,翕然宗之,稱為一代醇儒。 所著有《三禮說》、《小學標題駁論》、《九州志》,及《勤齋文集》,行于世。 韓擇者,字從善,亦奉元人。 天資超異,通道不惑,其教學者,雖中歲以後,亦必使自《小學》等書始。 或疑為陵節勤苦,則曰:「人不知學,白首童心,且童蒙所當知,而皓首不知,可乎?」擇尤邃禮學,有質問者,口講指畫無倦容。 士大夫遊宦過秦中,必往見擇,莫不虛往而實歸焉。 世祖嘗召之赴京,疾,不果行。 其卒也,門人為服緦麻者百餘人。 侯均者,字伯仁,亦奉元人。 父母蚤亡,獨與繼母居,賣薪以給奉養。 積學四十年,群經百氏,無不淹貫,旁通釋、老外典。 每讀書,必熟誦乃已。 嘗言:「人讀書不至千遍,終於己無益。 」故其答諸生所問,窮索極探,如取諸篋笥。 名振關中,學者宗之。 用薦者起為太常博士,後以上疏忤時相意,不待報可,即歸休田裡。 均貌魁梧,而氣剛正,人多嚴憚之,及其應接之際,則和易款洽。 雖方言古語,世所未曉者,莫不隨問而答,世咸服其博聞。 同恕,字寬甫,其先太原人。 五世祖遷秦中,遂為奉元人。 祖升。 父繼先,博學能文,廉希憲宣撫陝右,闢掌庫鑰。 家世業儒,同居二百口,無間言。 恕安靜端凝,覊丱如成人,從鄉先生學,日記數千言。 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 至元間,朝廷始分六部,選名士為吏屬,關陝以恕貢禮曹,辭不行。 仁宗踐阼,即其家拜國子司業,階儒林郎,使三召,不起。 陝西行台侍御史趙世延,請即奉元置魯齋書院,中書奏恕領教事,制可之。 先後來學者殆千數。 延祐設科,再主鄉試,人服其公。 六年,以奉議大夫、太子左贊善召,入見東宮,賜酒慰問。 繼而獻書,厲陳古誼,盡開悟涵養之道。 明年春,英宗繼統,以疾歸。 致和元年,拜集賢侍讀學士,以老疾辭。 恕之學,由程、硃上溯孔、孟,務貫浹事理,以利於行。 教人曲為開導,使得趣向之正。 性整潔,平居雖大暑,不去冠帶。 母張夫人卒,事異母如事所生。 父喪,哀毀致目疾,時祀齋肅詳至。 嘗曰:「養生有不備,事猶可復,追遠有不誠,是誣神也,可逭罪乎!」與人交,雖外無適莫,而中有繩尺。 裡人借騾而死,償其直,不受,曰:「物之數也,何以償為!」家無儋石之儲,而聚書數萬卷,扁所居曰榘庵。 時蕭渼居南山下,亦以道高當世,入城府,必主恕家,士論稱之曰「蕭同」。 恕自京還,家居十三年,縉紳望之若景星麟鳳,鄉裡稱為先生而不姓。 至順二年卒,年七十八。 制贈翰林直學士,封京兆郡侯,謚文貞。 其所著曰《榘庵集》,二十捲。 第3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