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溍,字晉卿,婺州義烏人。 母童氏,夢大星墜於懷,乃有娠,歷二十四月始生溍。 溍生而俊異,比成童,授以書詩,不一月成誦。 迨長,以文名于四方。 中延祐二年進士第,授台州寧海丞。 縣地瀕鹽場,亭戶恃其不統于有司,肆毒害民;編戶隷漕司及財賦府者,亦謂各有所憑,橫暴尤甚。 溍皆痛繩以法,吏以利害白,弗顧也。 民有後母與僧通而CG殺其父者,反誣民所為,獄將成,溍變衣冠陰察之,具知其奸偽,卒直其冤。 惡少年名在盜籍者,而謀為劫奪,未行,邑大姓執之,圖中賞格。 初無獲財左驗,事久不決,溍為之疏剔,以其獄上,論之如本條,免死者十餘人。 遷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石堰西場監運,改諸既州判官。 巡海官舸,例以三載一新,費出於官,而責足於民。 有餘,則總其事者私焉。 溍撙節浮蠹,以餘錢還民,歡呼而去。 奸民以偽鈔鈎結黨與,脅攘人財,官若吏聽其謀,挾往新昌、天台、寧海、東陽諸縣,株連所及數百家,民受禍至慘。 郡府下溍鞫治,溍一問,皆引伏,官吏除名,同謀者各杖遣之。 有盜系于錢唐縣獄,游民賂獄吏私縱之,假署文牒,發其來為嚮導,逮捕二十餘家。 溍訪得其情,以正盜宜傅重議,持偽文書來者又非州民,俱械還錢唐,誣者自明。 入為應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誥,兼國史院編修官,轉國子博士。 視弟子如朋交,未始以師道自尊,輕納人拜,而來學者滋益恭,業成而仕,皆有聞于世。 時欲增設禮殿配位四,配位合東坐而西向,學官或議分置於左右,同列不敢爭,氵晉獨面折之,事乃止。 出為江浙等處儒學提舉。 溍年始六十七,不俟引年,亟上納祿侍親之請,絶江徑歸。 俄以秘書少監致仕,未幾,落致仕,除翰林直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尋兼經筵官,執經進講者三十有二,帝嘉其忠,數出金織紋段賜之。 升侍講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同知經筵事。 階自將仕郎七轉至中奉大夫。 幾上章求歸,不俟報而行,帝聞之,遣使者追還京師,復為前官。 久之,始得謝南還,優遊田裡間,凡七年,卒於綉湖之私第,年八十一。 贈中奉大夫、江西等處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護軍,追封江夏郡公,謚曰文獻。 溍天資介特,在州縣唯以清白為治,月俸弗給,每鬻產以佐其費。 及升朝行,挺立無所附,足不登巨公勢人之門,君子稱其清風高節,如冰壺玉尺,纖塵弗污。 然剛中少容,觸物或弦急霆震,若未易涯涘,一旋踵間,煦如陽春。 溍之學,博極天下之書,而約之於至精,剖析經史疑難,及古今因革制度名物之屬,旁引曲證,多先儒所未發。 文辭佈置謹嚴,援據精切,俯仰雍容,不大聲色,譬之澄湖不波,一碧萬頃,魚鱉蛟龍,潛伏不動,而淵然之光,自不可犯。 所著書,有《日損齋稿》三十三卷、《義烏志》七卷、《筆記》一卷。 同郡柳貫、吳萊,皆浦陽人。 貫字道傳,器局凝定,端嚴若神。 嘗受性理之學于蘭溪金履祥,必見諸躬行,自幼至老,好學不倦。 凡《六經》、百氏、兵刑、律歷、數術、方技、異教外書,靡所不通。 作文沉鬱舂容,涵肆演迤,人多傳誦之。 始用察舉為江山縣儒學教諭,仕至翰林待制。 與溍及臨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齊名,人號為儒林四傑。 所著書,有文集四十捲、《字系》二卷、《近思錄廣輯》三卷、《金石竹帛遺文》十捲。 年七十三卒。 萊字立夫,集賢大學士直方之子也,輩行稍後於貫、溍。 天資絶人,七歲能屬文,凡書一經目,輒成誦,嘗往族父家,日易《漢書》一帙以去,族父迫扣之,萊琅然而誦,不遺一字,三易他編,皆如之,眾驚以為神。 延祐七年,以《春秋》舉上禮部,不利,退居深裊山中,益窮諸書奧旨,著《尚書標說》六卷、《春秋世變圖》二卷、《春秋傳授譜》一卷、《古職方錄》八卷、《孟子弟子列傳》二卷、《楚漢正聲》二卷、《樂府類編》一百卷、《唐律刪要》三十捲、文集六十捲。 他如《詩傳科條》、《春秋經說》、《胡氏傳證誤》,皆未脫稿。 萊尤喜論文,嘗云:「作文如用兵,兵法有正有奇,正是法度,要部伍分明,奇是不為法度所縛,舉眼之頃,千變萬化,坐作進退擊刺,一時俱起,及其欲止,什伍各還其隊,元不曾亂。 」聞者服之。 貫平生極慎許與,每稱萊為絶世之才。 溍晚年謂人曰:「萊之文,嶄絶雄深,類秦、漢間人所作,實非今世之士也。 吾縱操觚一世,又安敢及之哉!」其為前輩所推許如此。 萊以御史薦,調長薌書院山長,未上,卒,年僅四十有四,君子惜之。 私謚曰淵穎先生。 列傳第六十九 列傳第六十九 ○張起岩 張起岩,字夢臣。 其先章丘人,五季避地禹城。 高祖迪,以元帥右監軍權濟南府事,徙家濟南。 當金之季,張榮據有章丘、鄒平、濟陽、長山、辛市、蒲台、新城、淄州之地,歲丙戌,歸於太祖,始終能效忠節,迪與其子福,實先後羽翼之。 福仕為濟南路軍民鎮撫兵鈐轄,權府事,生東昌錄事判官鐸,鐸生四川行省儒學副提舉范,范生起岩。 初,其母丘氏有娠,見長蛇數丈入榻下,已忽不見,乃驚而誕起岩。 幼從其父學,年弱冠,以察舉為福山縣學教諭,值縣官捕蝗,移攝縣事。 久之,聽斷明允,其民相率曰:「若得張教諭為真縣尹,吾屬何患焉。 」政成,遷安丘。 中延祐乙卯進士,首選,除同知登州事,特旨改集賢修撰,轉國子博士,升國子監丞,進翰林待制,兼國史院編修官。 丁內艱,服除,選為監察御史。 中書參政楊廷玉以墨敗,台臣奉旨就廟堂逮之下吏。 丞相倒剌沙疾其摧辱同列,悉誣台臣罔上,欲置之重闢。 起岩以新除留台,抗章論曰:「台臣按劾百官,論列朝政,職使然也。 今以奉職獲戾,風紀解體,正直結舌,忠良寒心,殊非盛世事。 且世皇建台閣,廣言路,維持治體,陛下即位詔旨,動法祖宗。 今台臣坐譴,公論杜塞,何謂法祖宗耶!」章三上,不報。 起岩廷爭愈急,帝感悟,事乃得釋,猶皆坐罷免還鄉裡。 遷中書右司員外郎,進左司郎中,兼經筵官,拜太子右贊善。 丁外艱,服除,改燕王府司馬,拜禮部尚書。 第32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3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