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與蒨,字晦叔,宋宗室子,嘗登進士第,為鄂州教授。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既渡江,與蒨率其宗人之在鄂州者,詣軍門上書,力陳不嗜殺人可以一天下,且乞全其宗黨。 後伯顏朝京師,世祖問宋宗室之賢者,伯顏首以與蒨對。 十三年秋九月,遣使召至上京,幅巾深衣以見,言宋敗亡之故,悉由誤用權奸,詞旨激切,令人感動。 世祖念之,即授翰林待制。 朝廷立法,多所諮訪,與蒨忠言讜論,無所顧惜。 進直學士,轉侍講。 疏陳江南科斂急督,移括大姓,宋世丘壟暴露,皆大臣擅易明詔所為。 二十七年,京師霧四塞;明年正月甲寅,虎入南城。 與蒨又疏言權臣專正之咎,退而家居待罪。 未幾桑哥敗,平章不忽木奏與蒨貧窶有守,有抱負,世祖曰:「得非指權臣為虎者邪?」錫鈔萬三千貫,歲給其妻子衣糧。 後累遷翰林學士。 其伯祖師淵,嘗從硃熹學,家庭受授,具有端緒,於是與許衡論尹洛閫奧,衡雅敬之。 與蒨既老,成宗命特官其子孟實以終養。 大德七年,以疾卒。 家貧無以為葬,成宗命有司賻鈔五千貫,給舟軍,還葬台州之黃岩。 贈通議大夫、禮部尚書、上輕車都尉、天水郡侯,謚文簡。 ○姚天福 姚天福,字君祥,絳州人。 父居實,避兵徙雁門。 天福幼讀《春秋》,通大義。 及長,以材闢懷仁丞。 至元五年,詔立御史台,以天福為閣管勾,尋拜監察御史。 每廷折權臣,帝嘉其直,錫名巴兒思,謂其不畏強悍,猶虎也。 仍厚賜以旌其忠,天福曰:「臣職居抨彈,惟負爵祿是懼,敢貪厚賞,以重臣罪?」時御史台置二大夫,綱紀無統,天福言于世祖曰:「古稱一蛇九尾,首動尾隨;一蛇二首,不能寸進。 今台綱不張,有一蛇二首之患。 陛下不急拯之,久則紊不可理。 」帝詔玉速帖木兒及孛羅諭之,孛羅以年幼自劾。 天福時按行畿內,有出使者凌民取賄,天福乃易服間行得其狀,奏戮之以徇,豪右懾服。 十二年,詔罷各道按察司,天福白大夫玉速帖木兒曰:「是司之設,所以廣視聽、虞非常,慮至深遠,不但繩有司而已也。 」大夫駭然曰:「微公言,幾失之。 」夜入帝臥內,奏其言,帝大悟,詔復立之。 權臣不悅,左遷天福朝列大夫、衡州路同知,不就,起為河東道提刑按察副使。 時北鄙兵興,轉輸煩急,河東民苦徭役。 天福以反側為憂,劾執政失計,奏罷其役。 征拜中順大夫、治書侍御史。 十六年,江南既平,授嘉議大夫、淮西道按察使。 淮甸當兵沖,將吏有豪猾為民害者,悉剷除之,民大悅。 轉湖北道按察使,發省臣臓事數十以聞。 帝以其嘗有勛勞,特原之,而流其黨與,州郡稱治。 二十年,遷山北道按察使,其民鮮知稼穡,天福教以樹藝,皆致蕃富,民為建祠,而刻石以紀之。 二十二年,入為刑部尚書,尋出為揚州路總管。 二十六年,復為淮西按察使,按巨奸一人,沒其家貲,政化大行。 二十八年,桑哥敗,考訊黨援,平陽為多,以天福為平陽總管,俾窮治其事。 俄拜甘肅行省參知政事,以母老辭。 三十一年,授陝西漢中道肅政廉訪使,尋除真定路總管。 真定驛傳之需,多為民害,天福更議措置之方,使不擾民,憲長爭之。 省臣以其事聞,詔從之,頒其製為天下式。 大德二年,授江西行省參政,以疾辭。 四年,拜參知政事、大都路總管、兼大興府尹,畿甸大治。 後之尹京者,以天福為稱首。 六年,以疾卒,年七十三。 初,天福拜御史時,其母戒之曰:「古稱公爾忘私,委質為臣,當罄所衷,以塞其職,勿以未亡人為恤,俾吾追蹤陵母,死之日猶生之年也。 」天福亦請于憲府曰:「監察責當言路,有犯無隱,苟獲譴,乞不為親累。 」或以聞,帝嘆曰:「巴兒思母子雖生今世,其義烈之言當於古人中求之。 」 子祖舜,秘書監著作郎;侃,內藏庫副使。 ○許國禎 許國禎,字進之,絳州曲沃人也。 祖濟,金絳州節度使。 父日嚴,榮州節度判官。 皆業醫。 國禎博通經史,尤精醫術。 金亂,避地嵩州永寧縣。 河南平,歸寓太原。 世祖在潛邸,國禎以醫征至翰海,留守掌醫藥。 莊聖太后有疾,國禎治之,刻期而愈,乃張晏賜坐。 太后時年五十三,遂以白金鋌如年數賜之。 伯撒王妃病目,治者針誤損其明。 世祖怒,欲坐以死罪,國禎從容諫曰:「罪固當死,然原其情乃恐怖失次所致。 即誅之,後誰敢復進?」世祖意解,且獎之曰:「國禎之直,可作諫官。 」宗王昔班屢請以國禎隷帳下,世祖重違其請,將遣之,辭曰:「國禎蒙恩拔擢,誓盡心以報,不敢易所事。 」乃不果遣。 世祖過飲馬湩,得足疾,國禎進藥味苦,卻不服,國禎曰:「古人有言: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 」已而足疾再作,召國禎入視,世祖曰:「不聽汝言,果困斯疾。 」對曰:「良藥苦口既知之矣,忠言逆耳願留意焉。 」世祖大悅,以七寶馬鞍賜之。 憲宗三年癸丑,從征雲南,機密皆得參與,朝夕未嘗離左右。 或在告,帝輒為之不悅。 九年己未,世祖帥師圍鄂州,獲宋人數百族,諸將欲盡坑之,國禎力請止誅其凶暴,余皆獲免。 及師還,招降民數十萬口,疲餓顛仆者滿道,國禎白髮蔡州軍儲糧賑之,全活甚眾。 世祖即位,錄前勞,授榮祿大夫、提點太醫院事,賜金符。 至元三年,改授金虎符。 十二年,遷禮部尚書。 國禎嘗上疏言:慎財賦、禁服色、明法律、嚴武備、設諫官、均衛兵、建學校、立朝儀,事多施行。 凡所薦引,皆知名士,士亦歸重之。 帝與近臣言及勛舊大臣,因謂國禎曰:「朕昔出征,同履艱難者,惟卿數人在爾。 」遂拜集賢大學士,進階光祿大夫。 每進見,帝呼為許光祿而不名,由是內外諸王大臣皆以許光祿呼之。 升翰林集賢大學士。 卒年七十六。 時大臣非有勛德為帝所知者,罕得贈謚,特贈國禎金紫光祿大夫,謚忠憲,人以為榮。 後加贈推誠廣德協恭翊亮功臣、翰林學士承旨、上柱國,追封薊國公。 初,國禎母韓氏,亦以能醫侍莊聖太后,又善調和食味,稱旨,凡四方所獻珍膳旨酒,皆命掌之。 太后閔其勞,賜以真定宅一區,歲給衣廩終身,國禎由是家焉。 子扆。 扆字君黼,一名忽魯火孫,從其父國禎事世祖于潛邸,進退莊重,世祖喜之,賜今名。 俾從許衡學,入備宿衛,忠慎小心。 嘗因事忤旨,欲罪之,帝后悔,謂近侍帖哥曰:「朕欲罪忽魯火孫,汝何不言?汝二人自今結為兄弟,有所譴責,則更相進諫。 」乃置金酒中,賜二人飲,以為盟。 時裕宗居東宮,帝又諭忽魯火孫曰:「若太子罪汝,將誰諫耶?」遂命東宮臣慶山奴亦同飲金酒。 俄除禮部尚書、提點太醫院事,賜日月龍鳳紋綺衣二襲。 每外國使至,必命與之語,辭理明辨,莫不傾服。 改尚醫太監。 帝嘗命畫工寫其像賜之。 轉正議大夫,仍提點太醫院事。 第28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8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