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元元年,弘略既入宿衛,帝召見,意其兄弟有可代守順天者,且念弘范有濟南之功,授順天路管民總管,佩金虎符。 二年,移守大名。 歲大水,漂沒廬舍,租稅無從出,弘范輒免之。 朝廷罪其專擅,弘范請入見,進曰:「臣以為朝廷儲小倉,不若儲之大倉。 」帝曰:「何說也?」對曰:「今歲水潦不收,而必責民輸,倉庫雖實,而民死亡殆盡,明年租將安出?曷若活其民,使不致逃亡,則歲有恆收,非陛下大倉庫乎!」帝曰:「知體,其勿問。 」 六年,括諸道兵圍宋襄陽,授益都淄萊等路行軍萬戶,復佩金虎符。 朝廷以益都兵乃李璮所教練之卒,勇悍難制,故命領之。 戍鹿門堡,以斷宋餉道,且絶郢之救兵。 弘范建言曰:「國家取襄陽,為延久之計者,所以重人命而欲其自斃也。 曩者,夏貴乘江漲送衣糧入城,我師坐視,無禦之者。 而其境南接江陵、歸、峽,商販行旅士卒絡繹不絶,寧有自斃之時乎!宜城萬山以斷其西,柵灌子灘以絶其東,則庶幾速斃之道也。 」帥府奏用其言,移弘范兵千人戍萬山。 既城,與將士較射出東門,宋師奄至。 將佐皆謂眾寡不敵,宜入城自守。 弘范曰:「吾與諸君在此何事,敵至將不戰乎?敢言退者死!」即擐甲上馬,立遣偏將李庭當其前,他將攻其後,親率二百騎為長陣,令曰:「聞吾鼓則進,未鼓勿動。 」宋軍步騎相間突陣,弘范軍不動,再進再卻,弘范曰:「彼氣衰矣。 」鼓之,前後奮擊。 宋師奔潰。 八年,築一字城逼襄陽。 破樊城外郭。 九年,攻樊城,流矢中其肘,裹瘡見主帥曰:「襄、樊相為脣齒,故不可破。 若截江道,斷其援兵,水陸夾攻,樊必破矣。 樊破則襄陽何所恃。 」從之。 明日,復出鋭卒先登,遂拔之。 襄陽既下,偕宋將呂文煥入覲,賜錦衣、白金、寶鞍,將校行賞有差。 十一年,丞相伯顏伐宋,弘范率左部諸軍循漢江,東略郢西,南攻武磯堡,取之。 北兵渡江,弘范為前鋒。 宋相賈似道督兵阻蕪湖,殿帥孫虎臣據丁家洲。 弘范轉戰而前,諸軍繼之,宋師潰,弘范長驅至建康。 十二年五月,帝遣使諭丞相毋輕敵貪進,方暑,其少駐以待。 弘范進曰:「聖恩待士卒誠厚,然緩急之宜,非可遙度。 今敵已奪氣,正當乘破竹之勢,取之無遺策矣。 豈宜迂緩,使敵得為計耶?」丞相然之,馳驛至闕,面論形勢,得旨進師。 十二年,次瓜州,分兵立柵,據其要害。 揚州都統姜才所統兵勁悍善戰,至是以二萬人出揚子橋。 弘范佐都元帥阿術禦之,與宋兵夾水陣。 弘范以十三騎徑度沖之,陣堅不動,弘范引卻。 一騎躍馬揮刀,直趣弘范,弘范旋轡反迎刺之,應手頓斃馬下,其眾潰亂,追至城門,斬首萬餘級,自相蹂藉溺死者過半。 宋將張世傑、孫虎臣等率水軍于焦山決戰,弘范以一軍從旁橫衝之,宋師遂敗。 追至圌山之東,奪戰艦八十艘,俘馘千數。 上其功,改亳州萬戶,後賜名拔都。 從中書左丞董文炳由海道會丞相伯顏,進次近郊。 宋主上降表,以伯侄為稱,往返未決。 弘范將命入城,數其大臣之罪,皆屈服,竟取稱臣降表來上。 十三年,台州叛,討平之,誅其為首者而已。 十四年,師還,授鎮國上將軍、江東道宣慰使。 十五年,宋張世傑立廣王昺于海上,閩、廣響應,俾弘范往平之,授蒙古漢軍都元帥。 陛辭奏曰:「漢人無統蒙古軍者,乞以蒙古信臣為首帥。 」帝曰:「汝知而父與察罕之事乎?其破安豐也,汝父欲留兵守之,察罕不從。 師既南,安豐復為宋有,進退幾失據,汝父深悔恨,良由委任不專故也,豈可使汝復有汝父之悔乎?今付汝大事,能以汝父之心為心,則予汝嘉。 」面賜錦衣、玉帶,弘范不受,以劍甲為請。 帝出武庫劍甲,聽其自擇,且諭之曰:「劍,汝之副也,不用令者,以此處之。 」將行,薦李恆為己貳,從之。 至揚州,選將校水陸二萬,分道南征,以弟弘正為先鋒,戒之曰:「選汝驍勇,非私汝也。 軍法重,我不敢以私撓公,勉之。 」弘正所向克捷。 進攻三江寨,寨據隘乘高,不可近,因連兵向之。 寨中持滿以待,弘范下令下馬治朝食,若將持久者。 持滿者疑不敢動,而他寨不虞也。 忽麾軍連拔數寨,回搗三江,盡拔之。 至漳州,軍其東門,命別將攻南門、西門,乃乘虛破其北門,拔之。 攻鮑浦寨,又拔之。 由是瀕海郡邑皆望風降附。 獲宋丞相文天祥于五坡嶺,使之拜,不屈,弘范義之,待以賓禮,送至京師。 獲宋禮部侍郎鄧光薦,命子珪師事之。 十六年正月庚戌,由潮陽港發舶入海,至甲子門,獲宋斥候將劉青、顧凱,乃知廣王所在。 辛酉,次崖山。 宋軍千餘艘碇海中,建樓櫓其上,隱然堅壁也,弘范引舟師赴之。 崖山東西對峙,其北水淺,舟膠,非潮來不可進,乃由山之東轉南入大洋,始得逼其舟。 又出奇兵斷其汲路,燒其宮室。 世傑有甥在弘范軍中,三使招之,世傑不從。 甲戌,李恆自廣州至,授以戰艦二,使守北面。 二月癸未,將戰,或請先用砲。 弘范曰:「火起則舟散,不如戰也。 」明日,四分其軍,軍其東南北三面,弘范自將一軍相去裡余,下令曰:「宋舟潮至必東遁,急攻之,勿令得去,聞吾樂作乃戰,違令者斬!」先麾北面一軍乘潮而戰,不克,李恆等順潮而退。 樂作,宋將以為且宴,少懈,弘范舟師犯其前,眾繼之。 豫構戰樓于舟尾,以布幙障之,命將士負盾而伏,令之曰:「聞金聲起戰,先金而妄動者死!」飛矢集如蝟,伏盾者不動。 舟將接,鳴金撤障,弓弩火石交作,頃刻並破七舟,宋師大潰。 宋臣抱其主昺赴水死。 獲其符璽印章。 世傑先遁,李恆追至大洋不及。 世傑走交趾,風壞舟,死海陵港。 其餘將吏皆降。 嶺海悉平,磨崖山之陽,勒石紀功而還。 十月,入朝,賜宴內殿,慰勞甚厚。 未幾,瘴癘疾作,帝命尚醫診視,遣近臣臨議用藥,敕衛士監門,止雜人毋擾其病。 病甚,沐浴易衣冠,扶掖至中庭,面闕再拜。 退坐,命酒作樂,與親故言別。 出所賜劍甲,命付嗣子珪曰:「汝父以是立功,汝佩服勿忘也。 」語竟,端坐而卒。 年四十三。 贈銀青榮祿大夫、平章政事,謚武烈。 至大四年,加贈推忠效節翊運功臣、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齊國公,改謚忠武。 延祐六年,加保大功臣,加封淮陽王,謚獻武。 子珪,自有傳。 列傳第四十四 列傳第四十四 ○劉秉忠 第23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