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改山東路統軍副使,治沂州。 沂與宋接境,鎮兵仰內郡餉運。 有詔和糴本部,文炳命收州縣所移文。 眾諫以違詔,文炳曰:「但止之。 」乃遣使入奏,略曰:「敵人接壤,知吾虛實,一不可;邊民供頓甚勞,重苦此役,二不可;困吾民以懼來者,三不可。 」帝大悟,罷之。 九年,遷樞密院判官,行院事于淮西。 築正陽兩城,兩城夾淮相望,以綴襄陽及搗宋腹心。 十年,拜參知政事。 夏,霖雨,水漲,宋淮西制置使夏貴帥舟師十萬來攻,矢石雨下,文炳登城禦之。 一夕,貴去復來,飛矢貫文炳左臂,着脅。 文炳拔矢授左右,發四十餘矢。 箙中矢盡,顧左右索矢,又十餘發,矢不繼,力亦困,不能張滿,遂悶絶幾殆。 明日,水入外郭,文炳麾士卒卻避,貴乘之,壓軍而陣。 文炳病創甚,子士選請代戰,文炳壯而遣之,復自起束創,手劍督戰。 士選以戈擊貴將仆,不死,獲之以獻。 貴遂去,不敢復來。 是歲,大舉兵伐宋,丞相伯顏自襄陽東下,與宋人戰陽羅堡。 文炳以九月發正陽,十一年正月,會伯顏于安慶。 安慶守將範文虎以城降。 文炳請于伯顏曰:「大軍既疲于陽羅堡,吾兵當前行。 」伯顏許之。 宋都督賈似道來禦,師陳于蕪湖,似道棄師走。 次當涂,文炳復言于伯顏曰:「採石當江之南,和州對峙,不取,必有後顧。 」遂進攻之,降知州事王喜。 三月,有詔以時向暑熱,命伯顏軍駐建康,文炳軍駐鎮江。 時揚州、真州堅守不下,常州、蘇州既降復叛。 張世傑、孫虎臣約真、揚兵誓死戰,真、揚兵戰每敗,不敢出。 世傑等陳大艦萬艘,碇焦山下江中,勁卒居前。 文炳身犯之,載士選別船。 弟之子士表請從,文炳顧曰:「吾弟僅汝一子,脫吾與士選不返,士元、士秀猶足殺敵,吾不忍汝往也。 」士表固請,乃許。 文炳乘輪船,建大將旗鼓,士選、士表船翼之,大呼突陣,諸將繼進,飛矢蔽日。 戰酣,短兵相接,宋兵亦殊死戰,聲震天地,橫屍委仗,江水為之不流。 自寅至午,宋師大敗,世傑走,文炳追及于夾灘。 世傑收潰卒復戰,又破之,遂東走于海。 文炳船小,不可入海,夜乃還。 俘甲士萬餘人,悉縱不殺,獲戰船七百艘,宋力自此遂窮。 十月,諸軍分三道而進,文炳居左,由江並海趨臨安。 先是,江陰軍僉判李世修欲降不果,文炳檄諭之,世修以城來附,令權本軍安撫使。 所過民不知兵,凡獲生口,悉縱遣之,無敢匿者,威信前布,皆望旗而服。 張瑄有眾數千,負海為橫,文炳命招討使王世強及士選往降之。 士選單舸至瑄所,諭以威德,瑄降,得海舶五百。 十三年春正月,次鹽官。 鹽官,臨安劇縣,俟救至,招之再返不下。 將佐請屠之,文炳曰:「縣去臨安不百里,聲勢相及,臨安約降已有成言,吾輕殺一人,則害大計,況屠一縣耶?」於是遣人入城諭意,縣降。 遂會伯顏于臨安城北。 張世傑欲以其主逃之海,文炳繞出臨安城南,戍浙江亭。 世傑計不行,乃竊宋主弟吉王鸑、廣王昺南走,而宋主鳷遂降。 伯顏命文炳入城,罷宋官府,散其諸軍,封庫藏,收禮樂器及諸圖籍。 文炳取宋主諸璽符上于伯顏。 伯顏以宋主入覲,有詔留事一委文炳。 禁戢豪猾,撫慰士女,宋民不知易主。 時翰林學士李槃奉詔招宋士至臨安,文炳謂之曰:「國可滅,史不可沒。 宋十六主,有天下三百餘年,其太史所記具在史館,宜悉收以備典禮。 」乃得宋史及諸註記五千餘冊,歸之國史院。 宋宗室福王與芮赴京師,遍以重寶致諸貴人,文炳獨卻不受。 及官錄與芮家,具籍受寶者,惟文炳無名。 伯顏入朝奏曰:「臣等奉天威平宋,宋既已平,懷徠安集之功,董文炳居多。 」帝曰:「文炳吾舊臣,忠勤朕所素知。 」乃拜資德大夫、中書左丞。 時張世傑奉吉王鸑據台州,而閩中亦為宋守。 敕文炳進兵,所過禁士馬無敢履踐田麥,曰:「在倉者吾既食之,在野者汝又踐之,新邑之民何以續命?」是以南人感之,不忍以兵相向。 次台州,世傑遁。 諸將先俘州民,文炳下令曰:「台人首效順於我,我不暇有,故世傑據之,其民何罪?敢有不縱所俘者,以軍法論!」得免者數萬口。 至溫州,溫州未下,令曰:「毋取子女,毋掠民有。 」眾曰:「諾。 」其守將火城中逃,文炳亟命滅火,追擒其將,數其殘民之罪,斬以徇。 逾嶺,閩人扶老來迎,漳、泉、建寧、邵武諸郡皆送款來附。 凡得州若干、縣若干、戶口若干。 閩人感文炳德最深,廟而祀之。 十四年,帝在上都,適北邊有警,欲親將北伐。 正月,急召文炳。 四月,文炳至自臨安。 比至,帝日問來期。 及至,即召入。 文炳拜稽首曰:「今南方已平,臣無所效力,請事北邊。 」帝曰:「朕召卿,意不在是也。 豎子盜兵,朕自撫定。 山以南,國之根本也,盡以托卿。 卒有不虞,便宜處置以聞。 中書省、樞密院事無大小,咨卿而行,已敕主者,卿其勉之。 」文炳避謝,不許,因奏曰:「臣在臨安時,阿里伯奉詔檢括宋諸藏貨寶,追索沒匿甚細,人實苦之。 宋人未洽吾德,遽苦之以財,恐非安懷之道。 」即詔罷之。 又曰:「昔者泉州蒲壽庚以城降,壽庚素主市舶,謂宜重其事權,使為我扞海寇,誘諸蠻臣服,因解所佩金虎符佩壽庚矣,惟陛下恕其專擅之罪。 」帝大嘉之,更賜金虎符。 燕勞畢,即聽陛辭。 文炳求見皇太子,帝許之,復敕太子曰:「董文炳所任甚重,見畢即遣行。 」既見,慰諭懇至。 文炳留士選宿衛,即日就道,凡在上都三日。 至大都,更日至中書、樞密,不署中書案。 平章政事阿合馬方恃寵用事,生殺任情,惟畏文炳,奸狀為之少斂。 嘗執筆請曰:「相公官為左丞,當署省案。 」請至再四,不肯署。 皇太子聞之,謂宮臣竹忽納曰:「董文炳深慮,非爾曹所知。 」後或私問其故,文炳曰:「主上所付託者,在根本之重,非文移之細。 且吾少徇則濟奸,不徇則致讒。 讒行則身危,而深失付託本意。 吾是以預其大政,而略其細務也。 」 十五年夏,文炳有疾,奏請解機務,詔曰:「大都署熾,非病者宜,卿可來此,固當愈。 」文炳至上都,奏曰:「臣病不足領機務,西北高寒,筋骸舒暢,當復自癒,請儘力北邊。 」帝曰:「卿固忠孝,是不足行也。 樞密事重,以卿僉書樞密院事,中書左丞如故。 」文炳辭,不許,遂拜。 八月天壽節,禮成賜宴,帝命坐文炳上坐,諭宗室大臣曰:「董文炳,功臣也,理當坐是。 」每尚食,上食輒輟賜文炳。 是夜,文炳疾復作,敕賜禦醫日來診視。 九月十三日,疾篤,洗沐而坐,召文忠等曰:「吾以先人死王事,恨不為國死邊,今至此,命也。 願董氏世有男能騎馬者,勉力報國,則吾死瞑目矣。 」言畢,就枕卒。 帝聞,悼痛良久,命文忠護喪葬藁城,令所過有司以禮弔祭,贈金紫光祿大夫、平章政事,謚忠獻。 子士元、士選。 第22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2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