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奴婢,襲佩虎符、砲水手元帥,領諸色軍匠。 太宗伐金,命由關西小口附金昌州等郡。 乙未,金亡。 戊戌,授懷遠大將軍。 癸卯三月,升輔國大將軍。 甲辰二月,領蒙古、漢軍,守鈞州。 戊申九月,宋兵襲鈞州,奴婢拒戰,大敗宋師。 己酉十一月,復與宋兵戰,流矢中右臂。 中統三年卒,年七十五。 子君佐,襲佩虎符、砲水手元帥,戍蔡州。 五年,都元帥阿術命將砲手兵攻襄陽。 至元八年,調守襄陽一字城、橐駝嶺,攻南門牛角堡,破之。 攻樊城,親立砲摧其角樓,樊城破。 十年,襄陽降。 參政阿魯海牙以宋降將呂文煥入朝,奉旨召蒙古、漢人萬戶凡二十人陛見,各以功受賜。 帝親諭之,令還鎮。 十一年,從軍下漢江,至沙洋。 丞相伯顏命率砲手軍攻其北面。 火砲焚城中民舍幾盡,遂破之,賜以良馬、金鞍、金段。 又以火砲攻陽邏堡,破之。 十二年,從大軍與宋將孫虎臣戰于丁家洲,復從丞相阿術攻揚州,是年冬,又從諸軍破常州。 十三年,升懷遠大將軍,仍砲水手元帥。 秋,君佐屯軍真、揚間,絶宋糧道。 宋制置李庭芝、都統姜才棄城走,揚州平,以君佐為安慶府安撫司軍民達魯花赤。 十四年春,安慶野人原及司空山天堂賊將攻安慶,君佐密察知之。 時城中軍僅數百人,君佐命搤賊出沒要道,賊不敢入,乃寇黃州。 行省命君佐率眾復黃州,因以為黃州達魯花赤。 十五年,加鎮國上將軍,仍砲水手元帥。 十九年,命率新附漢軍萬人,修膠西閘壩,以通漕運。 二十一年,兼海道運糧事,是年卒。 ○趙天錫賁亨 趙天錫,字受之,冠氏人。 屬金季兵起,其祖以財雄鄉裡,為眾所歸。 貞祐之亂,父林保冠氏有功,授冠氏丞,俄升為令。 大安末,天錫入粟佐軍,補修武校尉,監洺水縣酒。 太祖遣兵南下,防禦使蘇政以為冠氏令,乃挈縣人壁桃源、天平諸山。 歲辛巳春,歸行台東平嚴實。 實素知天錫名,遂擢隷帳下,從征上黨,以功授冠氏令,俄遷元帥左都監,兼令如故。 甲申,宋將彭義斌據大名,冠氏元帥李全降之,人心頗搖。 天錫令眾姑少避其鋒,以圖後舉,乃率將佐往依大將孛裏海軍。 未幾,破義斌于真定,授左副元帥、同知大名路兵馬都總管事。 李全在大名,結其帥蘇椿,納金河南從宜鄭倜,日以取冠氏為事。 天錫每戰輒勝。 一日,倜自將萬人來攻,天錫率死士乘城,力戰三晝夜,倜度不能下,乘風霾遁去。 己丑,朝行在所,上便民事,優詔從之。 戊戌,征宋,駐兵蘄、黃間,被病還,卒於冠氏,年五十。 子六人,賁亨嗣。 賁亨字文甫,襲行軍千戶。 己未,從國兵渡江攻鄂,有功。 至元五年,總管山東諸翼軍,征宋,攻襄樊。 賁亨出抄蘄、黃,以五百人拔野人原寫山寨,修白河新城。 七年,偕元帥劉整朝京師,命為征行千戶,賜金符及衣帶鞍馬。 攻樊城,冒矢石,擁盾先登,破之。 十一年,修東、西正陽城。 三月,敗夏貴于淮,益以濟南、汴梁二路新軍。 十二年正月,從攻鎮江,與宋將孫虎臣、張世傑大戰于焦山,殺掠甚眾。 十三年,江南平,以功升宣武將軍。 十四年,授虎符、懷遠大將軍、處州路總管府達魯花赤。 未行,適盜發澉浦,行省檄為招討使,率兵平之。 未幾,處州青田縣季文龍、章焱殺趙知府以叛,賁亨獲其黨,始知七縣俱反,季文龍自署為兩浙安撫使,據處州天慶觀。 賁亨率眾圍之,將騎士三百陣于下河門。 賊出戰,以精騎蹂之,遂棄城突圍散走,斬首三級。 賁亨入城,乃招散亡,立官府。 章焱復合二萬眾來攻,陣惡溪南。 賁亨分兵拒守,自將精鋭亂流衝擊,屬萬戶忽都台以援兵至,自巳至亥,賊方退,文龍溺死。 忽都台以處即亂山為州,無城壁可恃,且反側,欲屠之,賁亨曰:「我受命來監此郡,賊固可殺,良民何辜!」不從。 將士虜掠子女金帛,賁亨捕得倡率者杖之,仍各求所失還之,州民悅服。 十五年,龍泉縣張三八合眾二萬,殺慶元縣達魯花赤也速台兒,且屠其家。 賁亨將騎士五百往討,與賊將鄭先鋒、陳壽山三千餘人戰于浮雲鄉,斬首三百餘級。 三八軍于縣西,賊三戰俱敗。 軍還,賊眾水陸俱設伏,賁亨擇步卒驍悍者使前,賊不敢近。 既而衢州賊陳千二聚二萬人,遂昌葉丙六亦聚三千人助之,賁亨前後斬首三千餘級,悉平之。 十七年,改處州路管軍萬戶。 二十二年,還冠氏,卒,年五十七。 列傳第三十九 列傳第三十九 ○張晉亨好古 張晉亨,字進卿,冀州南宮人也。 其兄同知安武軍節度使事、領棗強令顥,以冀州數道之眾,附嚴實于青崖,後從實來歸,進顥安武軍節度使,西征,戰沒。 歲戊寅,太師、國王木華黎承製署晉亨襲顥爵。 晉亨涉獵書史,小心畏慎,臨事周密,實器之,以女妻焉。 實征澤、潞,偏將李信、晁海相繼降于宋,晉亨跋涉險阻,晝伏夜行,僅免于難。 實遣子忠貞入質,命晉亨與俱。 丁亥,從國王孛羅征益都,以功遷昭毅大將軍,領恩州剌史,兼行台馬步軍都總領,再遷鎮國大將軍。 實征淮楚、河南,晉亨皆從。 甲午,從實入覲,命為東平路行軍千戶。 圍安慶,其守將走,邀擊之,斬首百級,俘獲無算。 攻光之定城,俘其將士十有五人。 略信陽,執復州將金之才。 攻六安,拔之。 大小數十戰,策功居多。 實卒,其子忠濟奏晉亨權知東平府事。 東平貢賦率倍他道,迎送供億,簿書獄訟,日不暇給,歷七年,吏畏而民安之。 辛亥,憲宗即位,從忠濟入覲。 時包銀製行,朝議戶賦銀六兩,諸道長吏有輒請試行於民者,晉亨面責之曰:「諸君職在親民,民之利病,且不知乎?今天顏咫尺,知而不言,罪也。 承命而歸,事不克濟,罪當何如!且五方土產各異,隨其產為賦,則民便而易足,必責輸銀,雖破民之產,有不能辦者。 」大臣以聞,明日召見,如其言以對。 帝是之,乃得蠲戶額三之一,仍聽民輸他物,遂為定製。 欲賜晉亨金虎符,辭曰:「虎符,國之名器,長一道者所佩,臣隷忠濟麾下,復佩虎符,非制也。 臣不敢受。 」帝益喜,改賜璽書、金符,恩州管民萬戶。 中統三年,李璮叛,晉亨從嚴忠范戰于遙牆濼,勝之,改本道奧魯萬戶。 四年,授金虎符,分將本道兵,充萬戶,戍宿州。 首言:「汴堤南北,沃壤閒曠,宜屯田以資軍食。 」乃分兵列營,以時種藝,選千夫長督勸之,事成,期年皆獲其利。 至元八年,改懷遠大將軍、淄萊路總管,尋兼軍事。 十一年,詔伐宋,晉亨在選中,聞命就道,曰:「此報效之秋也。 」分道由安慶渡江,丞相伯顏留之戍鎮江,兼與民政,壹以鎮靜為務,戰焦山、瓜洲,皆有功。 十三年,卒於官。 子好古。 好古字信甫,少讀書,善屬文,器識宏遠,勇而有謀。 父晉亨權知東平府事,嚴忠濟承製以好古權其父軍,戍宿州。 戊午,奏真授行軍千戶,攻樊城,身中流矢,戰不少卻,主將旌其功,賞銀百兩。 略揚,循泰興、海門而還。 擊邵伯埭,拔之。 從大軍攻鄂。 中統元年,還宿州,忠濟命兼恩州剌史,訪民瘼,革吏弊,立為條約。 未幾,移戍蘄縣。 李璮叛,據濟南,宋人攻蘄,好古率兵迎擊,力不敵,死之。 時晉亨在濟南軍中,聞之,哭曰:「吾兒死得其所矣。 」弟好義襲,下江淮有功。 ○王珍 第2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