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抹也先者,遼人也。 其先嘗從蕭後舉族入突厥,及後還而族留。 至遼為述律氏,號稱後族。 遼亡,改述律氏為石抹氏。 其祖庫烈兒,誓不食金祿,率部落遠徙。 年九十,夜得疾,命家人候日出則以報,及旦,沐浴拜日而卒。 父脫羅華察兒,亦不仕。 有子五人,也先其仲子也。 年十歲,從其父問宗國之所以亡,即大憤曰:「兒能復之。 」及長,勇力過人,善騎射,多智略,豪服諸部。 金人聞其名,征為奚部長,即讓其兄贍德納曰:「兄姑受之,為保宗族計。 」遂深自藏匿,居北野山,射狐鼠而食。 聞太祖起朔方,匹馬來歸。 首言:「東京為金開基之地,蕩其根本,中原可傳檄而定也。 」太祖悅,命從太師、國王木華黎取東京。 師過臨潢,次高州,木華黎令也先率千騎為先鋒,也先曰:「兵貴奇勝,何以多為?」諜知金人新易東京留守將至,也先獨與數騎邀而殺之,懷其所受誥命,至東京,謂守門者曰:「我新留守也。 」入據府中,問吏列兵于城何謂,吏以邊備對,也先曰:「吾自朝廷來,中外晏然,奈何欲陳兵以動搖人心乎!」即命撤守備,曰:「寇至在我,無勞爾輩。 」是夜,下令易置其將佐部伍。 三日,木華黎至,入東京,不費一矢,得地數千里、戶十萬八千、兵十萬、資糧器械山積,降守臣寅答虎等四十七人,定城邑三十二。 金人喪其根本之地,始議遷河南。 歲乙亥,移師圍北京。 城久不下,及城破,將屠之。 也先曰:「王師拯人水火,彼既降而復屠之,則未下者,人將死守,天下何時定乎!」因以上聞,赦之。 授御史大夫,領北京達魯花赤。 時石天應與豪酋數十據興中府,也先分兵降之,奏以為興中尹。 又命也先副脫忽闌闍裡必,監張鯨等軍,征燕南未下州郡。 至平州,鯨稱疾不進,也先執鯨送行在所,帝責之曰:「朕何負汝?」鯨對曰:「臣實病,非敢叛。 」帝曰:「今呼汝弟致為質,當活汝。 」鯨諾而宵遁,也先追戮之,致已殺使者應其兄矣。 致既伏誅,也先籍其私養敢死之士萬二千人號黑軍者,上于朝。 賜虎符,進上將軍,以御史大夫提控諸路元帥府事,舉遼水之西、灤水之東,悉以付之。 後從國王木華黎攻蠡州北城,先登,中石死,時年四十一。 子四人:曰查剌,曰咸錫,曰博羅,曰侃。 查剌,亦善射,襲御史大夫,領黑軍。 戊寅,從木華黎攻平陽、太原、隰、吉、岢嵐、關西諸郡,下之。 遂攻益都,久不下,及降,眾欲屠其城,查剌曰:「殺降不祥,且得空城,將安用之?」由是遂免。 己卯,詔以黑軍分屯真定、固安、太原、平陽、隰、吉、岢嵐諸郡。 及南征,盡以黑軍為前列,敗金將白撒、官奴于河。 渡河再戰,盡殺之,長驅破汴京,入自仁和門,收圖籍而還。 帝悉以諸軍俘獲賜黑軍。 癸巳,從國王塔思征金帥宣撫萬奴于遼東之南京,先登,眾軍乘之而進,遂克之,王解錦衣以賜。 辛丑,太宗嘉其功,授真定、北京兩路達魯花赤。 癸卯,卒於柳城,年四十四。 子庫祿滿,襲職。 中統三年,從征李璮,中流矢卒。 子良輔,襲黑軍總管,至元十七年,以功累升昭毅大將軍、沿海副都元帥。 二十一年,改沿海上副萬戶。 大德十一年,告老。 子繼祖,襲萬戶。 咸錫之子度剌,攻樊城,戰死。 贍德納後亦棄金官來歸,為別失八里達魯花赤,卒。 其孫亦剌馬丹,仕至遼陽省左丞。 亦剌馬丹子倉赤,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何伯祥子瑋 何伯祥,易州易縣人。 幼從軍于金,從張柔來歸。 太祖定河朔,惟保定王子昌、信安張進堅守不下。 子昌,金驍將也,柔命伯祥取之。 兵逼其城,子昌出走,追及之,伯祥執槍馳馬,子昌反射之,中手而貫槍,伯祥拔矢棄槍,策馬直前,徒手搏之,擒子昌。 進聞之,亦遁去。 伯祥遂攻西山諸寨,悉平之。 後攻汴梁,拔洛陽,圍歸德,破蔡州,論功居多,授易州等處軍民總管。 丁酉,從主帥察罕伐宋,伯祥拔三十餘柵,獲戰艦千餘艘,又破芭蕉、望鄉、大洪、張家等寨,俘獲甚眾,器械山積。 察罕以其功聞,賜錦衣、金甲。 壬子,諸軍入宋境,察罕自他道遽還,諸軍倉皇失措,伯祥曰:「此必為敵所遏,不若出其不意,而遂深入其地,彼不我測,乃可出也。 」遂率兵突戰,直抵司空寨,疏布營壘,陵高伐木,為攻取勢。 既夜,命為五營,營火十炬,伏精鋭于營側險要之地。 天將明,令士卒速行,而鳴鼓其後。 宋兵果來追,伏發,驚駭潰去,追擊,大破之,轉戰百餘里,他軍不能歸者,皆賴以出。 帝聞之,賜金二百兩。 世祖南伐,伯祥參預軍事,多所獻納,卒於軍。 贈儀同三司、太保、上柱國,追封易國公,謚武昌。 子瑋。 瑋始襲父職,知易州。 兄行軍千戶卒,瑋復襲之,鎮亳州。 從圍襄樊,宋將夏貴率舟師來救,瑋時建營于城東北,當其衝。 貴兵縱火焚北關,遂進逼瑋,萬戶脫因不花等呼瑋入城,瑋曰:「建功立業,此其時也,何避焉!」乃率其眾,誓以死戰,開營門,以身先之,貴敗走。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受命伐宋,闢瑋為帳前都鎮撫。 師次陽羅堡,夏貴率戰艦列江上下,瑋從元帥阿術,率眾先渡,諸軍繼之,貴覆敗走。 宋丞相賈似道率舟師拒于丁家洲,瑋將勇敢士出戰,奪舟千餘艘,似道遁去。 授武德將軍、管軍總管,佩金虎符。 宋既平,進懷遠大將軍、太平路軍民達魯花赤,俄升昭勇大將軍、行戶部尚書、兩淮都轉運使。 至元十八年,擢參議中書省事。 二十年,擢為江浙按察使。 二十二年,改大名路總管。 二十八年,遷湖南宣慰使。 三十一年,拜中書參知政事。 時宰執凡十一人,瑋曰:「古者一相,專任賢也,今宰執員多,政出多門,轉相疑忌,請損之。 」不從,遂乞代。 大德四年,授侍御史,以母病辭。 七年,授御史中丞,陳當世要務十條,成宗嘉納之。 京師孔子廟成,瑋言:「唐、虞、三代,國都、閭巷莫不有學,今孔廟既成,宜建國學于其側。 」從之。 賽典赤、八都馬辛等還自貶所,復相位,瑋言:「奸黨不可復用,宜選正人以居廟堂。 」帝深然之。 監察御史郭章劾郎中哈剌哈孫受臓,具服,而哈剌哈孫密結權要,以枉問誣章。 瑋率台臣入奏,辨論剴切,章遂得釋。 九年冬,將有事于南郊,議配享,瑋曰:「嚴父配天,萬世不易。 」不果行。 成宗崩,丞相阿忽台奉皇后旨,集廷臣議祔廟用攝政事,瑋難之,阿忽台變色曰:「中丞謂不可行,獨不畏死耶?」眾皆危懼,瑋從容曰:「死畏不義耳,苟死於義,夫復何畏!」未幾,以疾去位。 武宗即位於上都,授太子副詹事,遣使促使就職,復遙授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武宗至自上都,臨朝,問曰:「孰為何中丞?」瑋出拜,帝曰:「朕知卿能以忠直為國,朕有不逮,卿當勉輔。 」 至大元年,遷太子詹事,兼衛率使。 俄拜中書左丞,仍平章政事,商議中書省事。 未幾,擢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佩金虎符,提調屯田事。 帝召至榻前,面諭曰:「汴省事重,屯田久廢,卿當為國竭力。 」賜黑貂裘一、錦衣二襲。 瑋至汴,建諸葛亮祠,立書院,以地三千畝贍之。 三年,改河南行尚書省平章政事,卒。 贈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追封梁國公,謚文正。 ○李守賢 第20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2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