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雲石海涯,家世見其祖《阿里海涯傳》。 其父楚國忠惠公,名貫只哥,小雲石海涯遂以貫為氏,復以酸齋自號。 母廉氏,夜夢神人授以大星使吞之,已而有妊。 及生,神彩秀異。 年十二三,膂力絶人,使健兒驅三惡馬疾馳,持槊立而待,馬至,騰上之,越二而跨三,運槊生風,觀者闢易。 或輓強射生,逐猛獸,上下峻阪如飛,諸將咸服其趫捷。 稍長,折節讀書,目五行下。 吐辭為文,不蹈襲故常,其旨皆出人意表。 初,襲父官為兩淮萬戶府達魯花赤。 鎮永州,禦軍極嚴猛,行伍肅然。 稍暇,輒投壺雅歌,意所暢適,不為形跡所拘。 一日,呼弟忽都海涯語之曰:「吾生宦情素薄,顧祖父之爵不敢不襲,今已數年矣,願以讓弟,弟幸勿辭。 」語已,即解所綰黃金虎符佩之。 北從姚燧學,燧見其古文峭厲有法及歌行古樂府慷慨激烈,大奇之。 仁宗在東宮,聞其以爵位讓弟,謂宮臣曰,「將相家子弟其有如是賢者邪!」俄選為英宗潛邸說書秀才,宿衛禁中。 仁宗踐祚,上疏條六事:一曰釋邊戍以修文德,二曰教太子以正國本,三曰設諫官以輔聖德,四曰表姓氏以旌勛冑,五曰定服色以變風俗,六曰舉賢才以恢至道。 書凡萬餘言,未報。 拜翰林侍讀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 會議科舉事,多所建明,忽喟然嘆曰:「辭尊居卑,昔賢所尚也。 今禁林清選,與所讓軍資孰高,人將議吾後矣。 」乃稱疾辭還江南,賣藥于錢唐市中,詭姓名,易服色,人無有識之者。 偶過梁山濼,見漁父織蘆花為被,欲易之以。 漁父疑其為人,陽曰:「君欲吾被,當更賦詩。 」遂援筆立成,竟持被去。 人間喧傳蘆花被詩。 其依隱玩世多類此。 晚年為文日邃,詩亦沖淡。 草隷等書,稍取古人之所長,變化自成一家,所至士大夫從之若雲,得其片言尺牘,如獲拱璧。 其視死生若晝夜,絶不入念慮,攸攸若欲遺世而獨立雲。 泰定元年五月八日卒,年三十九。 贈集賢學士、中奉大夫、護軍,追封京兆郡公,謚文靖。 有文集若干卷、《直解孝經》一卷行于世。 子男二人:阿思蘭海牙,慈利州達魯花赤;次八三海涯。 孫女一人,有學識,能詞章,歸懷慶路總管段謙雲。 ○泰不華 泰不華,字兼善,伯牙吾台氏。 初名達普化,文宗賜以今名,世居白野山。 父塔不台,入直宿衛,歷仕台州錄事判官,遂居于台。 家貧,好讀書,能記問。 集賢待制周仁榮養而教之。 年十七,江浙鄉試第一。 明年,對策大廷,賜進士及第,授集賢修撰,轉秘書監著作郎,拜江南行台監察御史。 時御史大夫脫歡怙勢貪暴,泰不華劾罷之。 文宗建奎章閣學士院,擢為典簽,拜中台監察御史。 順帝即位,加文宗後太皇太后之號,大臣燕鐵木兒、伯顏皆列地封王。 泰不華率同列上章言:「嬸母不宜加徽稱,相臣不當受王土。 」太后怒,欲殺言者。 泰不華語眾曰:「此事自我發之,甘受誅戮,決不敢累諸公也。 」已而太后怒解曰:「風憲有臣如此,豈不能守祖宗之法乎?」賜金幣二,以旌其直。 出僉河南廉訪司事,俄移淮西。 繼遷江南行御史台經歷,辭不赴,轉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浙西大水害稼,會泰不華入朝,力言于中書,免其租。 擢秘書監,改禮部侍郎。 至正元年,除紹興路總管。 革吏弊,除沒官牛租,令民自實田以均賦役。 行鄉飲酒禮,教民興讓,越俗大化。 召入史館,與修遼、宋、金三史,書成,授秘書卿。 升禮部尚書,兼會同館事。 黃河決,奉詔以珪玉白馬致祭河神。 竣事上言:「淮安以東,河入海處,宜仿宋置撩清夫,用輥江龍鐵掃,撼蕩沙泥,隨潮入海。 」朝廷從其言,會用夫屯田,其事中廢。 八年,台州黃岩民方國珍為蔡亂頭、王伏之仇逼,遂入海為亂,劫掠漕運糧,執海道千戶德流于實。 事聞,詔江浙參政朵兒只班總舟師捕之。 追至福州五虎門,國珍知事危,焚舟將遁,官軍自相驚潰,朵兒只班遂被執。 國珍迫其上招降之狀,朝廷從之,國珍兄弟皆授之以官,國珍不肯赴,勢益暴橫。 九年,詔泰不華察實以聞,既得其狀,遂上招捕之策,不聽。 尋除江東廉訪使,改翰林侍讀學士、知制誥同修國史。 已而出為都水庸田使。 十年十二月,國珍復入海,燒掠沿海州郡。 十一年二月,詔孛羅帖木兒為江浙行省左丞,總兵至慶元。 以泰不華諗知賊情狀,遷浙東道宣慰使都元帥,分兵于溫州,使夾攻之。 未幾,國珍寇溫,泰不華縱火筏焚之,一夕遁去。 既而孛羅帖木兒密與泰不華約以六月乙未合兵進討。 孛羅帖木兒乃以壬辰先期至大閭洋,國珍夜率勁卒縱火鼓噪,官軍不戰皆潰,赴水死者過半。 孛羅帖木兒被執,反為國珍飾辭上聞。 泰不華聞之痛憤,輟食數日。 朝廷弗之知,復遣大司農達識帖木邇等至黃岩招之。 國珍兄弟皆登岸羅拜,退止民間小樓。 是夕,中秋月明,泰不華欲命壯士襲殺之,達識帖木邇適夜過泰不華,密以事白之,達識帖木邇曰:「我受詔招降耳,公欲擅命耶?」事乃止。 檄泰不華親至海濱,散其徒眾,拘其海舟兵器,國珍兄弟復授官有差。 既而遷泰不華台州路達魯花赤。 十二年,朝廷征徐州,命江浙省臣募舟師守大江,國珍懷疑,復入海以叛。 泰不華自分以死報國,發兵扼黃岩之澄江,而遣義士王大用抵國珍,示約信,使之來歸。 國珍益疑,拘大用不遣,以小舸二百突海門,入州港,犯馬鞍諸山。 泰不華語眾曰:「吾以書生登顯要,誠慮負所學。 今守海隅,賊甫招徠,又復為變,君輩助我擊之,其克則汝眾功也,不克則我盡死以報國耳。 」眾皆踴躍願行。 時國珍戚黨陳仲達往來計議,陳其可降狀。 泰不華率部眾,張受降旗乘潮而前。 船觸沙不能行,垂與國珍遇,呼仲達申前議,促達目動氣索,泰不華覺其心異,手斬之。 即前搏賊船,射死五人,賊躍入船,復斫死二人,賊舉槊來刺,輒斫折之。 賊群至,欲抱持過國珍船,泰不華嗔目叱之,脫起,奪賊刀,又殺二人。 賊攢槊刺之,中頸死,猶植立不仆,投其屍海中。 年四十九。 時十二年三月庚子也。 僮名抱琴,及臨海尉李輔德、千戶赤盞、義士張君璧皆死之。 泰不華既沒,除江浙行省參知政事,行台州路達魯花赤事,不及聞命已。 後三年,追贈榮祿大夫、江浙行省平章政事、柱國,封魏國公,謚忠介,立廟台州,賜額崇節。 泰不華尚氣節,不隨俗浮沉。 太平為台臣劾去相位,泰不華獨餞送都門外。 太平曰:「公且止,勿以我累公。 」泰不華曰:「士為知己死,寧畏禍耶!」後雖為時相擯斥,人莫不韙之。 善篆隷,溫潤遒勁。 嘗重類《復古編》十捲,考正訛字,于經史多有據云。 ○余闕 第18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下》
第18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