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行告廟儀如受尊號,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冊寶, 冊立皇后、皇太子,凡國家大典禮,皆告宗廟。 前期二日,太廟令掃除內外,翰林國史院學士撰寫祝文;前一日,告官等致齋一日。 其日,告官等各服紫服,奉祝版,進請禦署訖,差控鶴,用紅羅銷金案抬舁,覆以黃羅帕,並奉禦香、禦酒,如常儀,迎至祝所齋宿。 告日質明前三刻,禮直官引太廟令,率其屬入廟殿,開室,陳設如儀。 禮直官引告官等,各服紫服,以次入就位,東向立定。 禮直官稍前,贊曰「有司謹具,請行事」。 贊者曰「再拜」,在位者皆再拜。 禮直官先引執事者各就位,次引告官詣盥洗、爵洗位,北向立。 搢笏,盥手,帨手,洗爵、拭爵訖,執笏,請詣酒尊所,搢笏,執爵,司尊者舉LV,良醖令酌酒,以爵授奉爵官,執笏,詣太祖室,再拜。 執事者奉香,告官搢笏跪,三上香,執爵三祭酒,以虛爵授奉爵官,執笏,俯伏興。 舉祝官搢笏跪,對舉祝版,讀祝官跪讀祝文訖,奠祝于案,執笏,俯伏興。 禮直官、贊告官再拜畢,每室並如上儀。 告畢,引告官以下降,複位。 再拜訖,詣望瘞燔祝,再拜,半燎,告官以下皆退。 國史院進先朝實錄儀 是日大昕,諸司官具公服,立於光天門外,侍儀使引《實錄》案以入,監修國史以下奉隨,至光天殿前,分班立,皇帝升禦座。 宣贊唱曰「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 待制四人奉《實錄》,升自午階,監修國史以下奉隨,至禦前香案南立,眾官降,複位。 應奉翰林文字升,至《實錄》前,跪讀表,讀畢,俯伏興,複位。 翰林學士承旨升,至禦前,分班立,俟禦覽畢,降複位。 宣贊唱曰「監修國史以下皆再拜」,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 待制升,取《實錄》,降自午階,置於案,由光天門以出,音樂儀從前導,還國史院,置於堂上。 通贊贊曰「鞠躬」,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身」,曰「搢笏」,曰「上香」,曰「上香,曰“三上香」,曰「出笏」,曰「就拜」,曰「興,」曰「拜」,曰「興」,曰「拜」,曰「興」,曰「平立」。 百僚趨退。 志第十九 禮樂二 志第十九 禮樂二 ○制樂始末 太祖初年,以河西高智耀言,徵用西夏舊樂。 太宗十年十一月,宣聖五十一代孫衍聖公元措來朝,言于帝曰:「今禮樂散失,燕京、南京等處,亡金太常故臣及禮冊、樂器多存者,乞降旨收錄。 」於是降旨,令各處管民官,如有亡金知禮樂舊人,可並其家屬徙赴東平,令元措領之,于本路稅課所給其食。 十一年,元措奉旨至燕京,得金掌樂許政、掌禮王節及樂工翟剛等九十二人。 十二年夏四月,始命制登歌樂,肄習于曲阜宣聖廟。 十六年,太常用許政所舉大樂令苗蘭詣東平,指授工人,造琴十張,一弦、三弦、五弦、七弦、九弦者各二。 憲宗二年三月五日,命東平萬戶嚴忠濟立局,制冠冕、法服、鐘磬、筍虡、儀物肄習。 五月十三日,召太常禮樂人赴日月山。 八月七日,學士魏祥卿、徐世隆,郎中姚樞等,以樂工李明昌、許政、吳德、段楫、寇忠、杜延年、趙德等五十餘人,見於行宮。 帝問製作禮樂之始,世隆對曰:「堯、舜之世,禮樂興焉。 」時明昌等各執鐘、磬、笛、簫、篪、塤、巢笙,于帝前奏之,曲終,復合奏之,凡三終。 十一日,始用登歌樂祀昊天上帝于日月山。 祭畢,命驛送樂工還東平。 三年,時世祖居潛邸,命勾當東平府公事宋周臣兼領大樂禮官、樂工人等,常令肄習,仍令萬戶嚴忠濟依已降旨存恤。 六年夏五月,世祖以潛邸次灤州,下教命嚴忠濟督宋周臣以所得禮樂舊人肄習,宜如故事勉行之,毋忽。 冬十有一月,敕樂工老不堪任事者,以子孫代之,不足者,以他戶補之。 中統元年春正月,命宣撫廉希憲等,召太常禮樂人至燕京。 夏六月,命許唐臣等制樂器、公服、法服,秋七月七日,工畢。 十一日,用新制雅樂,享祖宗于中書省。 禮畢,賜預祭官及禮樂人百四十九人鈔有差。 八月,命太常禮樂人復還東平。 二年秋九月,敕太常少卿王鏞領東平樂工,常加督視肄習,以備朝廷之用。 五年,太常寺言:「自古帝王功成作樂,樂各有名,盛德形容,於是乎在。 伏睹皇上踐阼以來,留心至治,聲名文物,思復承平之舊,首敕有司,修完登歌、宮縣、八佾樂舞,以備郊廟之用。 若稽古典,宜有徽稱。 謹案歷代樂名,黃帝曰《咸池》、《龍門》、《大卷》、少昊《大淵》,顓頊《六莖》,高辛《五英》,唐堯《大咸》、《大章》,虞舜《大韶》,夏禹《大夏》,商湯《大濩》,周武《大武》。 降及近代,咸有厥名,宋總名曰《大晟》,金總名曰《大和》。 今采輿議,權以數名,伏乞詳定。 曰《大成》,按《尚書》‘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樂記》曰‘王者功成作樂’,《詩》雲‘展也大成’。 曰《大明》,按《白虎通》言‘如唐堯之德,能大明天人之道’。 曰《大順》,《易》曰‘天之所助者順’,又曰‘順乎天而應乎人’。 曰《大同》,《樂記》曰‘樂者為同,禮者為異’。 《禮運》曰‘大道之行也,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是之謂大同’。 曰《大豫》,《易》曰‘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 《象》曰‘雷出地奮,豫。 先王以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 」中書省遂定名曰《大成之樂》,乃上表稱賀。 表曰:「離日中天,已睹文明之化;豫雷出地,又聞正大之音。 神人以和,祖考來格。 欽惟皇帝陛下,潤色洪業,游意太平,爰從龍邸之潛,久敬鳳儀之奏。 及登寶位,申命鼎司,謂雖陳堂上之登歌,而尚闕庭前之佾舞。 方嚴禋祀,當備聲容。 屬天語之一宣,乃春官之畢會。 臣等素無學術,徒有汗顏。 聿求舊署之師工,仍討累朝之典故。 按圖索器,永言和聲,較鐘律于積黍之中,續琴調于絶弦之後。 金而模,石而琢,虡斯豎,筍斯橫,合八音而克諧,閲三歲而始就。 列文武兩階之干羽,象帝王四面之宮庭,一洗哇淫之聲,可謂盛大之舉。 既完雅器,未錫嘉名。 蓋聞軒、昊以來,俱有《咸》、《雲》之號,《莖》、《英》、《章》、《韶》以象德,《夏》、《濩》、《武》、《勺》以表功。 洪惟國朝,誕受天命,地大物巨,人和歲豐。 宜符古記之文,稱曰《大成之樂》。 漢庭聚議,作章敢望于一夔;舜殿鳴弦,率舞願觀于百獸。 」 至元元年冬十有一月,括金樂器散在寺觀民家者。 先是,括到燕京鐘、磬等器,凡三百九十有九事,下翟剛辨驗給價。 至是,大興府又以所括鐘、磬樂器十事來進。 太常因言:「亡金散失樂器,若止於燕京拘括,似為未盡,合于各路各觀民家括之,庶省鑄造。 」於是奏檄各道宣慰司,括到鐘三百六十有七,磬十有七,錞一,送於太常。 又中都、宣德、平灤、順天、河東、真定、西京、大名、濟南、北京、東平等處,括到大小鐘、磬五百六十有九,其完者,景鐘二,鎛鐘十六,大聲鐘十,中聲鐘一,小聲鐘二十有七,編鐘百五十有五,編磬七;其不完者,景鐘四,鎛鐘二十有三,大聲鐘十有三,中聲鐘一,小聲鐘四十有五,編鐘二百五十有一,編磬十有四。 第2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