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水北行,轉西流,過崑崙北,一向東北流,約行半月,至貴德州,地名必赤裡,始有州治官府。 州隷吐蕃等處宣慰司,司治河州。 又四五日,至積石州,即《禹貢》積石。 五日,至河州安鄉關。 一日,至打羅坑。 東北行一日,洮河水南來入河。 思本曰:「自乞裡馬出河與黃河合,又西北流,與鵬拶河合。 鵬拶河源自鵬拶山之西北,水正西流七百餘里,過札塞塔失地,與黃河合。 折而西北流三百餘里,又折而東北流,過西寧州、貴德州、馬嶺凡八百餘里,與邈水合。 邈水源自青唐宿軍谷,正東流五百餘里,過二巴站與黃河合,又東北流,過土橋站古積石州來羌城、廓州構米站界都城凡五百餘里,過河州與野龐河合。 野龐河源自西傾山之北,水東北流凡五百餘里,與黃河合。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過踏白城銀川站與湟水、浩亹河合。 湟水源自祁連山下,正東流一千餘里,注浩亹河。 浩亹河源自刪丹州之南刪丹山下,水東南流七百餘里,注湟水,然後與黃河合。 又東北流一百餘里,與洮河合。 洮河源自羊撒嶺北,東北流,過臨洮府凡八百餘里,與黃河合。 」 又一日,至蘭州,過北卜渡。 至鳴沙州,過應吉里,正東行。 至寧夏府南,東行,即東勝州,隷大同路。 自發源至漢地,南北澗溪,細流傍貫,莫知紀極。 山皆草石,至積石方林木暢茂。 世言河九折,彼地有二折,蓋乞兒馬出及貴德必赤裡也。 思本曰:「自洮水與河合,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八百餘里。 過豐州西受降城,折而正東流,過達達地古天德軍中受降城、東受降城凡七百餘里。 折而正南流,過大同路雲內州、東勝州與黑河合。 黑河源自漁陽嶺之南,水正西流,凡五百餘里,與黃河合。 又正南流,過保德州、葭州及興州境,又過臨州,凡一千餘里,與吃那河合。 吃那河源自古宥州,東南流,過陝西省綏德州,凡七百餘里,與黃河合。 又南流三百里,與延安河合。 延安河源自陝西蘆子關亂山中,南流三百餘里,過延安府,折而正東流三百里,與黃河合。 又南流三百里,與汾河合。 汾河源自河東朔、武州之南亂山中,西南流,過管州,冀寧路汾州,霍州,晉寧路絳州,又西流,至龍門,凡一千二百餘里,始與黃河合。 又南流二百里,過河中府,遇潼關與太華大山綿亙,水勢不可復南,乃折而東流。 大概河源東北流,所歷皆西番地,至蘭州凡四千五百餘里,始入中國。 又東北流,過達達地,凡二千五百餘里,始入河東境內。 又南流至河中,凡一千八百餘里。 通計九千餘里。 」 西北地附錄 篤來帖木兒 途魯吉。 柯耳魯地。 畏兀兒地。 至元二十年,立畏兀兒四處站及交鈔庫。 哥疾寧。 可不裡。 巴達哈傷。 途思。 忒耳迷。 不花剌。 那黑沙不。 的裡安。 撒麻耳干。 忽氈。 麻耳亦囊。 可失哈耳。 忽炭。 柯提。 兀提剌耳。 巴補。 訛跡邗。 倭赤。 苦叉。 柯散。 阿忒八失。 八里茫。 察赤。 也雲赤。 亦剌八里。 普剌。 也迷失。 阿里麻裡。 諸王海都行營于阿力麻裡等處,蓋其分地也。 自上都西北行六千里,至回鶻五城,唐號北庭,置都護府。 又西北行四五千里,至阿力麻裡。 至元五年,海都叛,舉兵南來,世祖逆敗之於北庭,又追至阿力麻裡,則又遠遁二千餘里。 上令勿追,以皇子北平王統諸軍于阿力麻裡以鎮之,命丞相安童往輔之。 合剌火者。 魯古塵。 別失八里。 至元十五年,授八撒察裡虎符,掌別失八里畏兀城子裡軍站事。 十七年,以萬戶綦公直戍別失八里。 十八年,從諸王阿只吉請,自大和嶺至別失八里置新站三十。 二十年,立別失八里和州等處宣慰司。 二十一年,阿只吉使來言:「元隷只必帖木兒二十四城之中,有察帶二城置達魯花赤,就付闊端,遂不隷省。 」至是奉旨:「誠如所言,其還正之。 」二十三年,遣侍衛新附兵千人屯田別失八里,置元帥府,即其地以總之。 他古新。 仰吉八里。 古塔巴。 彰八里。 至元十五年,授朵魯知金符,掌彰八里軍站事。 月祖伯 撒耳柯思。 阿蘭阿思。 欽察。 太宗甲午年,命諸王拔都征西域欽義、阿速、斡羅思等國。 歲乙未,亦命憲宗往焉。 歲丁酉,師至寬田吉思海傍,欽義酋長八赤蠻逃避海島中,適值大風,吹海水去而干,生禽八赤蠻,遂與諸王拔都征斡羅思,至也列贊城,七日破之。 歲丁巳,出師南征,以駙馬剌真之子乞反為達魯花赤,鎮守斡羅思、阿思。 歲癸丑,括斡羅思、阿思戶口。 阿羅思。 不裡阿耳。 撒吉剌。 花剌子模。 賽蘭。 巴耳赤邗。 氈的。 不賽因。 八哈剌因。 怯失。 八吉打。 孫丹尼牙。 忽裡模子。 可咱隆。 設剌子。 泄剌失。 苦法。 瓦夕的。 兀乞八剌。 毛夕裡。 設裡汪。 羅耳。 乞裡茫沙杭。 蘭巴撒耳。 那哈完的。 亦思法杭。 撒瓦。 柯傷。 低廉。 胡瓦耳。 西模娘。 阿剌模忒。 可疾雲。 阿模裡。 撒裡牙。 塔米設。 贊章。 阿八哈耳。 撒裡茫。 硃裡章。 的希思丹。 巴耳打阿。 打耳班。 巴某。 塔八辛。 不思忒。 法因。 乃沙不耳。 撒剌哈歹。 巴瓦兒的。 麻裡兀。 塔裡干。 巴裡黑。 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 吉利吉思者,初以漢地女四十人,與烏斯之男結婚,取此義以名其地。 南去大都萬有餘裡。 相傳乃滿部始居此,及元朝析其民為九千戶。 其境長一千四百里,廣半之,謙河經其中,西北流。 又西南有水曰阿浦,東北有水曰玉須,皆巨浸也,會于謙,而注于昴可剌河,北入于海。 俗與諸國異。 其語言則與畏吾兒同。 廬帳而居,隨水草畜牧,頗知田作,遇雪則跨木馬逐獵。 土產名馬、白黑海東青。 昴可剌者,因水為名,附庸于吉利吉思,去大都二萬五千餘里。 其語言與吉利吉思特異。 晝長夜短,日沒時炙羊肋熟,東方已曙矣,即《唐史》所載骨利斡國也。 烏斯亦因水為名,在吉利吉思東,謙河之北。 其俗每歲六月上旬,刑白馬牛羊,灑馬湩,咸就烏斯沐漣以祭河神,謂其始祖所從出故也。 撼合納猶言布囊也,蓋口小腹巨,地形類此,因以為名。 在烏斯東,謙河之源所從出也。 其境上惟有二山口可出入,山水林樾,險阻為甚,野獸多而畜字少。 貧民無恆產者,皆以樺皮作廬帳,以白鹿負其行裝,取鹿乳,采松實,及劚山丹、芍藥等根為食。 月亦乘木馬出獵。 謙州亦以河為名,去大都九千里,在吉利吉思東南,謙河西南,唐麓嶺之北,居民數千家,悉蒙古、回紇人。 有工匠數局,蓋國初所徙漢人也。 地沃衍宜稼,夏種秋成,不煩耘耔。 或雲汪罕始居此地。 益蘭者,蛇之稱也。 初,州境山中居人,見一巨蛇,長數十步,從穴中出飲河水,腥聞數里,因以名州。 至元七年,詔遣劉好禮為吉利吉思撼合納謙州益蘭州等處斷事官,即于此州修庫廩,置傳舍,以為治所。 先是,數部民俗,皆以杞柳為杯皿,刳木為槽以濟水,不解鑄作農器,好禮聞諸朝,乃遣工匠,教為陶冶舟楫,土人便之。 安南郡縣附錄 安南,古交趾也。 陳氏叛服之跡,已見本傳,今取其城邑之可紀者,錄于左方。 大羅城路,漢交趾郡。 唐置安南都護府。 宋時郡人李公藴立國于此。 及陳氏立,以其屬地置龍興、天長、長安府。 龍興府,本多岡鄉。 陳氏有國,置龍興府。 第2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