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等處行中書省,為路七、州二,屬州五。 本省馬站六處。 河西隴北道肅政廉訪司 甘州路,上。 唐為甘州,又為張掖郡,宋初為西夏所據,改鎮夷郡,又立宣化府。 元初仍稱甘州。 至元元年,置甘肅路總管府。 八年,改甘州路總管府。 十八年,立行中書省,以控制河西諸郡。 戶一千五百五十,口二萬三千九百八十七。 至元二十七年數。 本路黑山、滿峪、泉水渠、鴨子翅等處屯田,計一千一百六十餘頃。 永昌路,下。 唐涼州。 宋初為西涼府,景德中陷入西夏。 元初仍為西涼府。 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宮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涼府為州隷焉。 西涼州。 下。 肅州路,下。 唐為肅州,又為酒泉郡。 宋初為西夏所據。 元太祖二十一年,西征,攻肅州下之。 世祖至元七年,置肅州路總管府。 戶一千二百六十二,口八千六百七十九。 至元二十七年數。 沙州路,下。 唐為沙州,又為敦煌郡。 宋仍為沙州,景祐初,西夏陷瓜、沙、肅三州,盡得河西故地。 金因之。 元太祖二十二年,破其城以隷八都大王。 至元十四年,復立州。 十七年,升為沙州路總管府,瓜州隷焉。 沙州去肅州千五百里,內附貧民欲乞糧沙州,必須白之肅州,然後給與,朝廷以其不便,故升沙州為路。 瓜州,下。 唐改為晉昌郡,復為瓜州。 宋初陷于西夏。 夏亡,州廢。 元至元十四年復立。 二十八年徙居民于肅州,但名存而已。 亦集乃路,下。 在甘州北一千五百里,城東北有大澤,西北俱接沙磧,乃漢之西海郡居延故城,夏國嘗立威福軍。 元太祖二十一年內附。 至元二十三年,立總管府。 二十三年,亦集乃總管忽都魯言:「所部有田可以耕作,乞以新軍二百人鑿合即渠于亦集乃地,並以傍近民西僧余戶助其力。 」從之。 計屯田九十餘頃。 寧夏府路,下。 唐屬靈州。 宋初廢為鎮,領番部。 自唐末有拓拔思恭者鎮夏州,世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 宋天禧間,傳至其孫德明,城懷遠鎮為興州以居,後升興慶府,又改中興府。 元至元二十五年,置寧夏路總管府。 至元八年,立西夏中興等路行尚書省。 元貞元年,革寧夏路行中書省,並其事于甘肅行省。 領州三。 本路棗園、納憐站等處屯田一千八百頃。 靈州,下。 唐為靈州,又為靈武郡。 宋初陷于夏國,改為翔慶軍。 鳴沙州,下。 隋置環州,立鳴沙縣。 唐革州以縣隷靈州。 宋沒于夏國,仍舊名。 元初立鳴沙州。 屯田四百四十餘頃。 應理州,下。 與蘭州接境,東阻大河,西據沙山。 考之圖志,乃唐靈武郡地。 其州城未詳建立之始,元初仍立州。 山丹州,下。 唐為刪丹縣,隷甘州。 宋初為夏國所有,置甘肅軍。 元初為阿只吉大王分地。 至元六年,行山丹城事,刪訛為山。 二十二年,升為州,隷甘肅行省。 西寧州,下。 唐置鄯州,理湟水縣,上元間沒于土蕃,號青唐城。 宋改為西寧州。 元初為章吉駙馬分地。 至元二十三年,立西寧州等處拘榷課程所。 二十四年,封章吉為寧濮郡王,以鎮其地。 兀剌海路。 闕。 太祖四年,由黑水城北兀剌海西關口入河西,獲西夏將高令公,克兀剌海城。 志第十三 地理四 志第十三 地理四 雲南諸路行中書省,為路三十七、府二,屬府三,屬州五十四,屬縣四十七。 其餘甸寨軍民等府不在此數。 馬站七十四處人也看成機器。 2.形而上學性。 否認自然界的相互聯繫和運,水站四處。 雲南諸路道肅政廉訪司大德三年,罷雲南行御史台,立肅政廉訪司。 中慶路,上。 唐姚州。 閣羅鳳叛,取姚州,其子鳳伽異增築城曰柘東,六世孫券豐祐改曰善闡,歷五代迄宋,覊縻而已。 元世祖征大理,凡收府八,善闡其一也。 • 轘模荝咳逴釁摺F淶囟療瞻猜分昜嶸劍髦撩宓刂黓鄘煩恰,凡三千九百里而遠;南至臨安路之鹿滄江,北至羅羅斯之大渡河,凡四千里而近。 憲宗五年,立萬戶府十有九,分善闡為萬戶府四。 至元七年,改為路。 八年,分大理國三十七部為南北中三路,路設達魯花赤並總管。 十三年,立雲南行中書省,初置郡縣,遂改善闡為中慶路。 領司一、縣三、州四。 州領八縣。 本路軍民屯田二萬二千四百雙有奇。 錄事司。 縣三 昆明,中。 倚郭。 唐置。 元憲宗四年,分其地立千戶二。 至元十二年,改善州,領縣。 二十一年,州革,縣如故。 其地有昆明池,五百餘里,夏潦必冒城郭。 張立道為大理等處勸農使,求泉源所出,泄其水,得地萬餘頃,皆為良田雲。 富民,下。 至元四年,立黎灢千戶。 十二年,即黎灢立縣。 宜良。 下。 唐匡州,即其地。 蠻酋羅氏于此立城居之,名曰羅裒龍,乃今縣也。 元憲宗六年,立太池千戶,隷嵩明萬戶。 至元十三年,升宜良州,治太池縣。 二十一年,州罷為縣,後廢太池來屬。 州四 嵩明州,下。 州在中慶東北,治沙札臥城。 烏蠻車氏所築,白蠻名為嵩明。 昔漢人居之,後烏、白蠻強盛,漢人徙去,盟誓于此,因號嵩盟,今州南有土台,盟會處也。 漢人嘗立長州,築金城、阿葛二城。 蒙氏興,改長州為嵩盟部,段氏因之。 元憲宗六年,立嵩明萬戶。 至元十二年,復改長州。 十五年,升嵩明府。 二十二年,降為州。 領二縣: 楊林,下。 在州東南,治楊林城,乃雜蠻枳氏、車氏、鬥氏、麼氏四種所居之地,城東門內有石如羊形,故又作羊。 唐有羊林部落,即此地。 元憲宗七年,立羊林千戶。 至元十二年,改為縣。 邵甸。 下。 在州西,治白邑村,無城郭,車蠻、鬥蠻舊地,名為束甸,以束為邵,憲宗七年,立邵甸千戶。 至元十二年,改為縣。 晉寧州,下。 唐晉寧縣,蒙氏、段氏皆為陽城堡部。 元憲宗七年,立陽城堡萬戶。 至元十二年,改晉寧州。 領二縣: 呈貢,下。 西臨滇澤之濱,在路之南,州之北,其間相去六十里,有故城曰呈貢,世為些莫強宗邵蠻所居。 元憲宗六年,立呈貢千戶。 至元十二年,割詔營、切龍、呈貢、雌甸、塔羅、和羅忽六城及烏納山立呈貢縣。 歸化。 下。 在州東北,呈貢縣南,西賓滇澤,地名大吳龍,昔吳氏所居,後為些莫徒蠻所有,世隷善闡。 憲宗六年,分隷呈貢千戶。 至元十二年,割大吳龍、安江、安氵明立歸化縣。 昆陽州,下。 在滇池南,僰、獹雜夷所居,有城曰巨橋,今為州治。 閣羅鳳叛唐,令曲旂蠻居之。 段氏興,隷善闡。 元憲宗並羅瑀等十二城,立巨橋萬戶。 至元十三年,改昆陽州。 領二縣: 三泊,下。 至元十三年,于那龍城立縣。 易門。 下。 在州之西,治市坪村,世為烏蠻所居。 段氏時,高智升治善闡,奄而有之。 至元四年,立洟門千戶。 十二年,改為縣。 縣西有泉曰洟源。 訛作易門。 安寧州,下。 唐初置安寧縣,隷昆州。 閣羅鳳叛唐後,烏、白蠻遷居。 蒙氏終,善闡酋孫氏為安寧城主,及袁氏、高氏互有其地。 元憲宗七年,隷陽城堡萬戶。 至元三年,立安寧千戶。 十二年,改安寧州。 領二縣: 第2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