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寧四年乙酉歲十一月辛丑日六十二刻冬至,距至元十七年庚辰歲,計一百七十五年。 《紀元歷》推之,得己未日冬至,後《授時》十九刻;《授時歷》上考崇寧乙酉歲,得辛丑日冬至,與《紀元歷》合,先二刻。 金大定十九年己亥歲十一月己巳日六十四刻冬至,距至元十七年庚辰歲,計一百一年。 《大明歷》推之,得己未冬至,後《授時》一十九刻;《授時歷》上考大定己亥歲,己巳冬至,與《大明歷》合,先九刻。 《大明》冬至蓋測驗未密故也。 慶元四年戊午歲十一月己酉日一十七刻冬至,距至元十七年庚辰歲,計八十二年。 《統天歷》推之,得己未冬至,先《授時》一刻;《授時歷》上考慶元戊午歲,得己酉日冬至,與《統天歷》合。 周天列宿度 列宿著于天,為舍二十有八,為度三百六十五有奇。 非日躔無以校其度,非列舍無以紀其度,周天之度,因二者以得之。 天體渾圓,當二極南北之中,絡以赤道,日月五星之行,常出入于比。 天左旋,日月五星溯而右轉,昔人歷象日月星辰,謂此也。 然列舍相距度數,歷代所測不同,非微有動移,則前人所測或有未密。 古用窺管,今新制渾儀,測用二綫,所測度數分秒與前代不同者,今列于左。 表略 日躔 日之麗天,縣象最著,大明一生,列宿俱熄。 古人欲測躔度所在,必以昏旦夜半中星衡考其所距,從考其所當;然昏旦夜半時刻未易得真,時刻一差,則所距、所當,不容無舛。 晉姜岌首以月食沖檢,知日度所在;《紀元歷》復以太白志其相距遠近,于昏後明前驗定星度,因得日躔。 今用至元丁丑四月癸酉望月食既,推求得冬至日躔赤道箕宿十度,黃道九度有奇。 仍自其年正月至己卯歲終,三年之間,日測太陰所離宿次及歲星、太白相距度,定驗參考,共得一百三十四事,皆躔箕宿,適與月食所沖允合。 以金趙知微所修《大明曆法》推之,冬至猶躔鬥初度三十六分六十四秒,比新測實差七十六分六十四秒。 日行盈縮 日月之行,有冬有夏,言日月行度,冬夏各不同也。 人徒知日行一度,一歲一周天,曾不知盈縮損益,四序有不同者。 北齊張子信積候合蝕加時,覺日行有入氣差,然損益未得其正。 趙道嚴復準晷景長短,定日行進退,更造盈縮以求虧食。 至劉焯立躔度,與四序升降,雖損益不同,後代祖述用之。 夫陰陽往來,馴積而變,冬至日行一度強,出赤道二十四度弱,自此日軌漸北,積八十八日九十一分,當春分前三日,交在赤道,實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而適平。 自後其盈日損,復行九十三日七十一分,當夏至之日,入赤道內二十四度弱,實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日行一度弱,向之盈分盡損而無餘。 自此日軌漸南,積九十三日七十一分,當秋分後三日,交在赤道,實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而復平。 自後其縮日損,行八十八日九十一分,出赤道外二十四度弱,實行九十一度三十一分,復當冬至,向之縮分盡損而無餘。 盈縮均有損益,初為益,末為損。 自冬至以及春分,春分以及夏至,日躔自北陸轉而西,西而南,于盈為益,益極而損,損至於無餘而縮。 自夏至以及秋分,秋分以及冬至,日躔自南陸轉而東,東而北,于縮為益,益極而損,損至於無餘而復盈。 盈初縮末,俱八十八日九十一分而行一象;縮初盈末,俱九十三日七十一分而行一象;盈縮極差,皆二度四十分。 由實測晷景而得,仍以算術推考,與所測允合。 月行遲疾 古歷謂月平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 漢耿壽昌以為日月行至牽牛、東井,日過度,月行十五度,至婁、角,始平行,赤道使然。 賈逵以為今合朔、弦、望、月食加時,所以不中者,蓋不知月行遲疾意。 李梵、蘇統皆以月行當有遲疾,不必在牽牛、東井、婁、角之間,乃由行道有遠近出入所生。 劉洪作《乾象歷》,精思二十餘年,始悟其理,列為差率,以囿進退損益之數。 後之作歷者,咸因之。 至唐一行,考九道委蛇曲折之數,得月行疾徐之理。 先儒謂月與五星,皆近日而疾,遠日而遲。 歷家立法,以入轉一周之日,為遲疾二歷,各立初末二限,初為益,末為損。 在疾初遲末,其行度率過于平行;遲初疾末,率不及于平行。 自入轉初日行十四度半強,從是漸殺,歷七日,適及平行度,謂之疾初限,其積度比平行余五度四十二分。 自是其疾日損,又歷七日,行十二度微強,向之益者盡損而無餘,謂之疾末限。 自是復行遲度,又歷七日,適及平行度,謂之遲初限,其積度比平行不及五度四十二分。 自此其遲日損,行度漸增,又歷七日,復行十四度半強,向之益者亦損而無餘,謂之遲末限。 入轉一周,實二十七日五十五刻四十六分,遲疾極差皆五度四十二分。 舊曆日為一限,皆用二十八限。 今定驗得轉分進退時各不同,今分日為十二,共三百三十六限,半之為半周限,析而四之為象限。 白道交周 當二極南北之中,橫絡天體以紀宿度者,赤道也。 出入赤道,為日行之軌者,黃道也。 所謂白道,與黃道交貫,月行之所由也。 古人隨方立名,分為八行,與黃道而九,究而言之,其實一也。 惟其隨交遷徙,變動不居,故強以方色名之。 月道出入日道,兩相交值,當朔則日為月所掩,當望則月為日所沖,故皆有食。 然涉交有遠近,食分有深淺,皆可以數推之。 所謂交周者,月道出入日道一周之日也。 日道距赤道之遠,為度二十有四。 月道出入日道,不逾六度;其距赤道也,遠不過三十度,近不下十八度。 出黃道外為陽,入黃道內為陰,陰陽一周,分為四象。 月當黃道為正交,出黃道外六度為半交,復當黃道為中交,入黃道內六度為半交,是為四象。 象別七日,各行九十一度,四象周歷,是謂一交之終,以日計之,得二十七日二十一刻二十二分二十四秒。 每一交,退天一度二百分度之九十三,凡二百四十九交,退天一周有奇,終而復始。 正交在春正,半交出黃道外六度,在赤道內十八度。 正交在秋正,半交出黃道外六度,在赤道外三十度。 中交在春正,半交入黃道內六度,在赤道內三十度。 中交在秋正,半交入黃道內六度,在赤道外十八度。 月道與赤道正交,距春秋二正黃赤道正交宿度,東西不及十四度三分度之二。 夏至在陰曆內,冬至在陽曆外,月道與赤道所差者多;夏至在陽曆外,冬至在陰曆內,月道與赤道所差者少。 蓋白道二交,有斜有直,陰陽二歷,有內有外,直者密而狹,斜者疏而闊,其差亦從而異。 今立象置法求之,差數多者不過三度五十分,少者不下一度三十分,是為月道與赤道多少之差。 晝夜刻 第22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2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