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庚戌,徭賊吳天保陷武岡路,詔遣湖廣行省右丞沙班統軍討之。 乙丑,右丞相別兒怯不花,以調燮失宜、災異迭見罷,詔以太保就第。 是月,臨淄地震,七日乃止。 六月,詔免太師馬札兒台官,安置西寧州,其子脫脫請與父俱行。 以御史大夫太平為中書平章政事。 彰德路大饑,民相食。 秋七月甲寅,召隱士完者圖、執禮哈琅為翰林待制,張樞、董立為翰林修撰,李孝先為著作郎。 張樞不至。 丙辰,太陰犯壘壁陣。 丁巳,以江南行台大夫納麟為御史大夫。 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陷漵浦、辰溪縣,所在焚掠無遺。 徙馬札兒台于甘肅,以別兒怯不花之譖也。 九月癸卯,八憐內哈剌那海、禿魯和伯賊起,斷嶺北驛道。 甲辰,遼陽霜早傷禾,賑濟驛戶。 戊申,車駕還自上都。 癸丑,上都斡耳朵成,用鈔九千餘錠。 甲寅,詔舉才能學業之人,以備侍衛。 丁巳,中書左丞相鐵木兒塔識薨。 辛西,以御史大夫朵兒只為中書左丞相。 甲子,集慶路盜起,鎮南王孛羅不花討平之。 丁卯,徭寇吳天保復陷武岡,延及寶慶,殺湖廣行省右丞沙班于軍中。 冬十月辛未,享于太廟。 丁丑,詔:「左右丞相、平章、樞密知院、御史大夫,得賜玉押字印,余官不與。 」庚辰,詔建木華黎、伯顏祠堂于東平。 丙戌,亦憐只答兒反,遣兵討之。 辛卯,開東華射圃。 戊戌,西番盜起,凡二百餘所,陷哈剌火州,劫供禦蒲萄酒,殺使臣。 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州兵擊走之。 十一月辛丑,監察御史曲曲,以宦者隴普憑藉寵幸,驟升榮祿大夫,追封三代,田宅逾制,上疏劾之。 甲辰,沿江盜起,剽掠無忌,有司莫能禁。 兩淮運使宋文瓚上言:「江陰、通泰,江海之門戶,而鎮江、真州次之,國初設萬戶府以鎮其地。 今戍將非人,致使賊艦往來無常。 集慶花山劫賊才三十六人,官軍萬數,不能進討,反為所敗,後竟假手鹽徒,雖能成功,豈不貽笑!宜亟選智勇,以任兵柄,以圖後功。 不然,東南五省租稅之地,恐非國家之有。 」不聽。 撥山東地土十六萬二千餘頃屬大承天護聖寺。 乙巳,中書戶部言:「各處水旱,田禾不收,湖廣、雲南盜賊蜂起,兵費不給,而各位怯薛冗食甚多,乞賜分柬。 」帝牽于眾請,令三年後減之。 庚戌,太陰犯天廩。 懷慶路饑。 徭賊吳天保復陷武岡,命湖廣行省平章政事苟爾領兵討之。 以河決,命工部尚書迷兒馬哈謨行視金堤。 甲寅,徭賊吳天保陷靖州,命威順王寬徹不花、鎮南王孛羅不花及湖廣、江西二省以兵討之。 丁巳,命中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辭,不允。 戊午,命河南、山東都府發兵討湖廣洞蠻。 己未,以中書省平章政事韓嘉訥為陝西行台御史大夫。 迤北荒旱缺食,遣使賑濟驛戶。 丁卯,海北、湖南徭賊竊發,兩月餘,有司不以聞,詔罪之,並降散官一等。 是月,馬札兒台薨,召脫脫還京師。 十二月庚午,以中書左丞相朵兒只為右丞相,平章政事太平為左丞相,詔天下。 丙子,以連年水旱,民多失業,選台閣名臣二十六人出為郡守縣令,仍許民間利害實封呈省。 壬午,晉寧、東昌、東平、恩州、高唐等處民饑,賑鈔十四萬錠、米六萬石。 丙戌,中書省臣建議,以河南盜賊出入無常,宜分撥達達軍與楊州舊軍于河南水陸關隘戍守,東至徐、邳,北至夾馬營,遇賊掩捕,從之。 是月,陝西行御史台臣劾奏,別兒怯不花乃逆臣之親子,不可居太保之職,不從。 是歲,置中書議事平章四人。 隆福宮三皇后弘吉剌氏木訥失裡薨。 八年春正月戊戌朔,命也先帖木兒知樞密院事。 丁未,享于太廟。 辛亥,黃河決,遷濟寧路于濟州。 詔:「各官府諳練事務之人,毋得遷調。 」詔翰林國史院纂修后妃、功臣列傳,學士承旨張起岩、學士楊宗瑞、侍講學士黃溍為總裁官,左丞相太平、左丞呂思誠領其事。 甲子,木憐等處大雪,羊馬凍死,賑之。 是月,詔給銅虎符,以宮尉完者不花、貴赤衛副指揮使壽山監湖廣軍。 命湖廣行省右丞禿赤、湖南宣慰都元帥完者帖木兒討莫磐洞諸蠻,斬首數百級,其餘二十餘洞,縛其洞首楊鹿五赴京師。 二月癸酉,御史大夫納麟加太尉致仕。 乙亥,以北邊沙土苦寒,罷海剌禿屯田。 丙子,命太子愛猷識理達臘習讀畏吾兒文字。 庚辰,太陰犯軒轅。 癸未,太陰犯平道。 甲申,命星吉為江南行台御史大夫。 壬辰,太平言:「孛答、乃禿、忙兀三處屯田,世祖朝以行營舊站撥屬虎賁司,後為豪有力者所奪,遂失其利,今宜仍前撥還。 」從之。 是月,以前奉使宣撫賈惟貞稱職,特授永平路總管。 會歲饑,惟貞請降鈔四萬餘錠賑之。 詔濟寧鄆城立行都水監,以賈魯為都水。 三月丁酉,詔以束帛旌郡縣守令之廉勤者。 遼東鎖火奴反,詐稱大金子孫,水達達路脫脫禾孫唐兀火魯火孫討擒之。 壬寅,土番盜起,有司請不拘資級,委官討之。 福建盜起,地遠,難於討捕,詔汀、漳二州立分元帥府轄之。 癸卯,帝親試進士七十有八人,賜阿魯輝帖木兒、王宗哲進士及第,余出身有差。 己酉,湖廣行省遣使獻石壁洞蠻捷。 丙辰,太陰犯建星。 己未,遣使詣江浙、江西、湖廣、四川、雲南銓福建、番、廣蠻夷等處官員選。 辛酉,遼陽兀顏撥魯歡妄稱大金子孫,受玉帝符文,作亂,官軍討斬之。 壬戌,《六條政類》書成。 京畿民饑。 徽州路達魯花赤哈剌不花以政績聞,詔賜金帛旌之。 是月,徭賊吳天保復寇沅州。 夏四月辛未,河間等路以連年河決,水旱相仍,戶口消耗,乞減鹽額,詔從之。 乙亥,帝幸國子學,賜衍聖公銀印,升秩從二品。 定弟子員出身及奔喪、省親等法。 詔:「守令選立社長,專一勸課農桑。 」詔:「京官三品以上,歲舉守令一人,守令到任三月,亦舉一人自代。 其玉典赤、拱衛百戶,不得授縣達魯花赤,止授佐貳,久著廉能則用之。 」平江、松江水災,給海運糧十萬石賑之。 丁丑,遼陽董哈剌作亂,鎮撫欽察討擒之。 己卯,海寧州沐陽縣等處盜起,遣翰林學士禿堅不花討之。 是月,享于太廟。 車駕時巡上都。 命脫脫為太傅。 湖廣章伯顏引兵捕土寇莫萬五、蠻雷等,已而廣西峒賊乘隙入寇,伯顏退走。 五月丁酉朔,大霖雨,京城崩。 庚子,廣西山崩,水湧,灕江溢,平地水深二丈餘,屋宇、人畜漂沒。 壬子,寶慶大水。 丁巳,四川旱,饑,禁酒。 六月丙寅朔,升徐州為總管府,以邳、宿、滕、嶧四州隷之。 丙戌,立司天台于上都。 是月,山東大水,民饑,賑之。 秋七月丙申朔,日有食之。 辛丑,復立五道河屯田。 乙巳,享于太廟。 旌表大都節婦鞏氏門。 戊申,西北邊軍民饑,遣使賑之。 壬子,量移竄徙官于近地安置,死者聽歸葬。 乙卯,遣使祭曲阜孔子廟。 江州路總管劉恆有政績,升授山東宣慰使。 丙辰,以阿剌不花為大司徒。 八月丙子,太陰犯壘壁陣。 己卯,山東雨雹。 是月,車駕還自上都。 九月己未,太陰犯靈台。 冬十月丁亥,廣西蠻掠道州。 第1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1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