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壬子,罷造永福寺。 賑大同、豐州諸驛饑。 以江浙行省左丞相黑驢為中書平章政事。 丁巳,修佛事。 戊午,祭社稷。 建禦容殿于永福寺。 汰富民竄名宿衛者,給役蒙古諸驛。 己未,命儲糧于宣德、開平、和林諸倉,以備賑貸供億。 復以都水監隷中書。 辛丑,太陰犯軒轅禦女。 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御史大夫脫歡罷為集賢大學士。 壬戌,太陰犯靈台。 甲子,鐵木迭兒、阿散請捕逮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赴京。 參議中書省事乞失監坐鬻官,刑部以法當杖,太后命笞之,帝曰:「不可。 法者天下之公,徇私而輕重之,非示天下以公也。 」卒正其罪。 丙寅,以陝西行省平章政事趙世榮為中書平章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木八剌為中書右丞,參知政事張思明為中書左丞,中書左丞換住罷為嶺北行省右丞。 丁卯,太陰犯日星。 白雲宗總攝沈明仁為不法坐罪,詔籍江南冒為白雲僧者為民。 己巳,修鎮雷佛事于京城四門,罷上都乾元寺規運總管府。 庚午,太陰犯鬥。 辛未,括民間系官山場、河泊、窯冶、廬舍。 壬申,召陝西行台御史大夫答失鐵木兒赴闕。 以遼陽、大同、上都、甘肅官牧羊馬牛駝給朔方民戶,仍給曠地屯種。 癸酉,括勘崇祥院地,其冒以官地獻者追其直,以民地獻者歸其主。 決開平重囚。 丙子,定京城環衛更番法,準五衛漢軍歲例。 丁丑,奪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所受秦國公制命,仍仆其先墓碑。 戊寅,中書平章政事兀伯都剌罷為甘肅行省平章政事,阿禮海牙罷為湖廣行省平章政事。 鐵木迭兒以前御史中丞楊朵兒只、中書平章政事蕭拜住違太后旨,矯命殺之,並籍其家。 徽政院使失列門,以太后命請更朝官,帝曰:「此豈除官時耶?且先帝舊臣,豈宜輕動。 俟予即位,議于宗親、元老,賢者任之,邪者黜之可也。 」司農卿完者不花言:「先帝以土田頒賜諸臣者,宜悉歸之官。 」帝問曰:「所賜為誰?」對曰:「左丞相阿散所得為多。 」帝曰:「予常諭卿等,當以公心輔弼。 卿于先朝嘗請海泊之稅,以阿散奏而止。 今卿所言,乃復私憾耳,非公議也,豈輔弼之道耶?」遂出完者不花為湖南宣慰使。 奪僧輦真吃剌思等所受司徒、國公制,仍銷其印。 三月辛巳,以中書禮部領教坊司。 壬午,賑陳州、嘉定州饑。 瓜哇遣使入貢。 戊子,太陰犯酒旗上星,熒惑犯進賢。 征諸王、駙馬流竄者,給侍從,遣就分邑。 庚寅,帝即位,詔曰: 洪惟太祖皇帝膺期撫運,肇開帝業;世祖皇帝神機睿略,統一四海。 以聖繼聖,迨我先皇帝,至仁厚德,涵濡群生,君臨萬國,十年于茲。 以社稷之遠圖,定天下之大本,葉謀宗親,授予冊寶。 方春宮之與政,遽昭考之賓天。 諸王貴戚,元勛碩輔,咸謂朕宜體先帝付託之重,皇太后擁護之慈,既深系於人心,詎可虛于神器,合辭勸進,誠意交孚。 乃于三月十一日,即皇帝位於大明殿。 可赦天下。 尊太后為太皇太后。 是夜,太陰犯明堂。 壬辰,太皇太后受百官朝賀于興聖宮。 鐵木迭兒進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師。 敕群臣超授散官者,朝會毋越班次。 賜諸王也孫鐵木兒、脫脫那顏等金銀、幣帛有差。 賑寧夏路軍民饑。 甲午,作佛事于寶慈殿,賑木憐、渾都兒等十一驛饑。 乙未,日明暈若連環。 丙申,斡羅思等內附,賜鈔萬四千貫,遣還其部。 遣知樞密事也兒吉尼檢核鞏昌等路屯戍,選甘州戍卒。 戊戌,汰上都留守司留守五員,定吏員秩止從七品如前制。 庚子,降太常禮儀院、通政院、都護府、崇福司,並從二品;蒙古國子監、都水監、尚乘寺、光祿寺,並從三品;給事中、闌遺監、尚舍寺、司天監,並正四品;其官遞降一等有差,七品以下不降。 賜邊戍諸王、駙馬及將校士卒金銀、幣帛有差。 市羊五十萬、馬十萬,贍北邊貧乏者。 辛丑,禁擅奏璽書。 以樞密院兼領左、右衛率府。 壬寅,降前中書平章政事李孟為集賢侍講學士,悉奪前所受制命。 御史台臣請降詔諭百司以肅台綱,帝曰:「卿等但守職盡言,善則朕當服行,否亦不汝罪也。 」甲辰,詔中外毋沮議鐵木迭兒。 敕罷醫、卜、工匠任子,其藝精絶者擇用之。 丙午,有事于南郊,告即位。 丁未,罷崇祥院,以民匠都總管府隷將作院。 夏四月庚戌,有事于太廟,告即位。 追奪佛速司徒官。 罷少府監, 復儀鳳、教坊、廣惠諸司品秩。 罷行中書省丞相,河南行省丞相也先鐵木兒、湖廣行省丞相朵兒只的斤、遼陽行省丞相,並降為本省平章政事,惟征東行省丞相高麗王不降。 賜諸王鐵木兒不花鈔萬五千貫。 甲寅,太白犯填星。 乙卯,復國子監、都水監,秩正三品。 罷回回國子監、行通政院。 封諸王徹徹禿為寧遠王。 申詔京師勢家與民均役。 那懷、渾都兒驛戶饑,賑之。 戊午,祀社稷,告即位。 己未,紹慶路洞蠻為寇,命四川行省捕之。 祭遁甲神于香山。 命平章政事王毅等征理在京諸倉庫糧帛虧額,申嚴和林酒禁。 庚申,降百官越階者,並依所受之職。 以太常禮儀院使拜住為中書平章政事;以西僧牙八的裡為元永延教三藏法師,授金印。 壬戌,太陰犯房。 以即位,賞宿衛軍。 括馬三萬匹,給蒙古流民,遣還其部。 給通、漷二州蒙古戶夏布。 鐵木迭兒請參決政務,禁諸臣毋隔越擅奏,從之。 乙丑,仁宗喪卒哭,作佛事七日。 戊辰,車駕幸上都。 海運至直沽,調兵千人防戍。 封王煦為鷄林郡公。 議祔仁宗,以陰陽拘忌,權結綵殿于太室東南,以奉神主。 己巳,河間、真定、濟南等處蒙古軍饑,賑之。 罷市舶司,禁賈人下番。 課回回散居郡縣者,戶歲輸包銀二兩。 增兩淮、荊湖、江南東西道田賦,鬥加二升。 賑大都、淨州等處流民,給糧馬,遣還北邊。 戊寅,以蒙古、漢人驛傳復隷通政院。 有獻七寶帶者,因近臣以進,帝曰:「朕登大位,不聞卿等薦賢而為人進帶,是以利誘朕也,其還之。 」是月,左衛屯田旱、蝗,左翊屯田蟲食麥苗,亳州水。 第11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11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