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戊戌,中書省臣言:「請依元降詔敕,勿超越授官,氾濫賜賚。 」帝曰:「卿等言是。 朕累有旨止之,又復矇蔽以請,自今縱有旨,卿等其覆奏罪之。 」詔以永平路鹽課賜祥哥剌吉公主,中書省臣執不可,從之。 賜諸王木南子金五十兩、銀千兩、鈔千錠,賜皇太子位鷹坊鈔二十萬錠。 戊戌,封三寶奴為渤國公,香山為賓國公;加鐵木迭兒右丞相,都護買住中書右丞。 立皇太子位人匠總管府,秩正三品。 癸卯,加授平章政事教化太子太保、太尉、平章軍國重事、魏國公。 甲辰,升典瑞監為典瑞院,秩從二品。 知樞密院事也兒吉尼遙授右丞相。 辛亥,樞密院臣言:「諸王各用其印符乘驛,使臣旁午,驛戶睏乏。 宜準舊制,量其馬數,降以璽書。 」奏可。 乙卯,遣米楫等使蘇魯國。 丙辰,高麗國王王昛言:「陛下令臣還國,復設官行征東行省事。 高麗歲數不登,百姓乏食,又數百人仰食其土,則民不勝其困,且非世祖舊制。 」帝曰:「先請立者以卿言,今請罷亦以卿言,其準世祖舊制,速遣使往罷之。 」五月丙寅,降英德路為州,知樞密院事塔魯忽台遙授左丞相。 丁卯,御史台臣言:「成宗朝建國子監學,迄今未成,皇太子請畢其功。 」制可。 己巳,管城縣大雨雹。 緬國進馴象六。 乙亥,知樞密院事憨剌合兒遙授左丞相。 丙子,以諸王及西番僧從駕上都,途中擾民,禁之。 禁白蓮社,毀其祠宇,以其人還隷民籍。 御史台臣言:「比奉旨罷不急之役,今復為各官營私宅。 臣等以為俟旺兀察都行宮及大都、五台寺畢工,然後從事為宜。 」有旨:「除頭、三寶奴所居,余悉罷之。 」授右丞相塔思不花上柱國,監修國史,加左丞相乞台普濟太子太傅。 辛巳,中書省臣言:「舊制,樞密院、御史台、宣政院得自選官,諸官府必由中書省奏聞遷調,宜申嚴告諭。 」制可。 癸未,濟南、般陽雨雹。 甲申,立大同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以丞相赤因鐵木兒為使,摘通惠河漕卒九百餘人隷之,漕事如故。 渭源縣旱饑,給糧一月。 真定、大名、廣平有蟲食桑,寧夏府水,晉寧等處蝗,東平、東昌、益都蝝。 六月己丑,渤國公三寶奴加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應國公、太子詹事、平章軍國重事、大司農曲出加太子太保,左丞相脫脫加上柱國、太尉,遙授參知政事、行詹事丞大慈都加平章軍國重事。 甲午,改太子位承和署為典樂司,秩正三品。 丁酉,鞏昌府隴西、寧遠縣地震,雲南烏撒、烏蒙三日之中地大震者六。 戊戌,大都饑,發官廩減價糶貧民,戶出印帖,委官監臨,以防不均之弊。 中書省臣言:「江浙行省管內饑,賑米五十三萬五千石、鈔十五萬四千錠、面四萬斤。 又,流民戶百三十三萬九百五十有奇,賑米五十三萬六千石、鈔十九萬七千錠、鹽折直為引五千。 」令行省、行台遣官臨視。 內郡、江淮大饑,免今年常賦及夏稅。 益都水,民饑,採草根樹皮以食,免今歲差徭,仍以本路稅課及發硃汪、利津兩倉粟賑之。 封藥木忽兒為定王,駙馬阿失為昌王,並賜金印。 以司徒、平章政事、領大司農李邦寧遙授左丞相。 辛丑,以沒入硃清、張瑄田產隷中宮,立江浙財賦總管府、提舉司。 己酉,減太常禮儀院官二十七員為八員。 河南、山東大饑,有父食其子者,以兩道沒入臓鈔賑之。 加乞台普濟錄軍國重事。 是月,保定、真定蝗。 秋七月庚申,流星起自勾陳,南行,圓若車輪,微有鋭,經貫索滅。 敕以金銀歲入數少,自今毋問何人,以金銀為請奏及托之奏者,皆抵罪。 又,各處行省、宣慰司等官,多以結托來京師,今後非奉朝命毋赴闕。 雲南、湖廣、河南、四川盜賊竊發,諭軍民官用心撫治。 立廣武康裡侍衛親軍都指揮使司,以中書平章政事阿沙不花為都指揮使。 壬戌,皇子和世束請立總管府,領提舉司四,括河南歸德、汝寧境內瀕河荒地約六萬餘頃,歲收其租,令河南省臣高興總其事。 中書省臣言:「瀕河之地,出沒無常,遇有退灘,則為之主。 先是,有亦馬罕者,妄稱省委括地,蠶食其民,以有主之田俱為荒地,所至騷動。 民高榮等六百人,訴于都省,追其驛券,方議其罪,遇赦獲免,今乃獻其地于皇子。 且河南連歲水災,人方闕食,若從所請,設立官府,為害不細。 」帝曰:「安用多言,其止勿行!」禁鷹坊于大同、隆興等處縱獵擾民。 築呼鷹台于漷州澤中,發軍千五百人助其役。 旺兀察都行宮成。 立中都留守司兼開寧路都總管府。 丙寅,復置泰安州之新泰縣。 辛卯,濟寧大水入城,詔遣官以鈔五千錠賑之。 己巳,真定淫雨,水溢,入自南門,下及藁城,溺死者百七十七人,發米萬七百石賑之。 辛未,立禦香局,秩正五品。 壬申,太白犯左執法。 香山加太子太傅。 遣塔察兒等九人使諸王寬闍, 月魯等十二人使諸王脫脫。 癸酉,詔諭安南國曰:「惟我國家,以武功定天下,文德懷遠人,乃眷安南,自乃祖乃父,世修方貢,朕甚嘉之。 邇者先皇帝晏駕,朕方撫軍朔方,為宗室諸王、貴戚、元勛之所推戴,以謂朕乃世祖嫡孫,裕皇正派,宗籓效順于外,臣民屬望于下,人心所共,神器有歸。 朕俯徇輿情,大德十一年五月二十一日即皇帝位於上都。 今遣少中大夫、禮部尚書阿里灰,朝請大夫、吏部侍郎李京,朝列大夫、兵部侍郎高復禮諭旨。 尚體同仁之視,益堅事大之誠,輯寧爾邦,以稱朕意。 」又以管祝思監為禮部侍郎、朵兒只為兵部侍郎使緬國。 遣脫裡不花等二十人使諸王合兒班答。 弛上都酒禁。 壬午,置皇太子司議郎,秩正五品。 封乃蠻帶為壽王。 癸未,樞密院臣言:「世祖時樞密臣六員,成宗時增至十三員。 今署事者三十二員,乞省之。 」敕罷塔思帶等一十一人。 甲申,太師淇陽王月赤察兒請置王傅,中書省臣謂異姓王無置傅例,不許。 乙酉,以豢虎人徹兒怯思為監察御史。 是月,以左丞相塔思不花為中書右丞相,太保乞台普濟為中書左丞相,內外大小事務並聽中書省區處,諸王、公主、駙馬、勢要人等,毋得攪擾沮壞,近侍臣員及內外諸衙門,毋得隔越聞奏。 各處行省、宣慰司及在外諸衙門等官,非奉聖旨並中書省明文,毋得擅自離職,乘驛赴京,營幹私事。 江南、江北水旱饑荒,已嘗遣使賑恤者,至大元年差發、官稅並行除免。 第9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9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