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庚申朔,詔以忽突花宅為中書省署。 奉遷祖宗神主于聖安寺。 癸亥,邢州安撫使張耕告老,詔以其子鵬翼代之。 武衛親軍都指揮使李伯祐、董文炳言:「武衛軍疲老者,乞補換,仍存恤其家。 」從之。 丙寅,詔以粘合南合行中興府中書省。 戊辰,大司農姚樞請以儒人楊庸教孔、顏、孟三氏子孫,東平府詳議官王鏞兼充禮樂提舉。 詔以庸為教授,以鏞特兼太常少卿。 辛未,以清、滄鹽課銀償往歲所貸民錢給公費者。 置和糴所于開平,以戶部郎中宋紹祖為提舉和糴官。 丙子,諭諸王、駙馬,凡民間詞訟無得私自斷決,皆聽朝廷處置。 河南民王四妻靳氏一產三男,命有司量給贍養。 敕今歲田租輸沿河近倉,官為轉漕,不可勞民。 癸未,以甘肅等處新罹兵革,民務農安業者為戍兵所擾,遣阿沙、焦端義往撫治之。 以海青銀符二、金符十給中書省,量軍國事情緩急,付乘驛者佩之。 以開元路隷北京宣撫司。 真定路官民所貸官錢,貧不能償,詔免之。 王鶚請于各路選委博學老儒一人,提舉本路學校,特詔立諸路提舉學校官,以王萬慶、敬鉉等三十人充之。 敕燕京、順天等路續制人甲五千、馬甲及鐵裝具各二千。 冬十月庚寅朔,詔鳳翔府種田戶隷平陽兵籍,毋令出征,務耕屯以給軍餉。 辛卯,陝西四川行省上言:「軍務急速,若待奏報,恐失事機。 」詔與都元帥紐璘會議行之。 遣道士訾洞春代祀東海廣德王廟。 壬辰,敕火兒赤、奴懷率所部略地淮西。 丁酉,敕愛亦伯等及陝西宣撫司校核不魯歡、阿藍塔兒所貸官銀。 庚子,以右丞張啟元行中書省于平陽、太原等路。 括西京兩路官民,有壯馬皆從軍,令宣德州楊庭訓統之,有力者自備甲仗,無力者官與供給。 兩路奧魯官並在家軍人,凡有馬者並付新軍劉總管統領。 昂吉所管西夏軍,並豐州、蕁麻林、夏水阿剌渾皆備鞍馬甲仗,及孛魯歡所管兵,凡徒行者市馬給之,並令從軍,違者以失誤軍期論。 修燕京舊城。 命平章政事趙璧、左三部尚書怯烈門率蒙古、漢軍駐燕京近郊、太行一帶,東至平灤,西控關陝,應有險阻,于附近民內選諳武事者,修立堡寨守禦。 以河南屯田萬戶史權為江漢大都督,依舊戍守。 又選鋭卒三千付史樞管領,于燕京近郊屯駐。 壬寅,命亳州張柔、歸德邸浹、睢州王文干、水軍解成、張榮實、東平嚴忠嗣、濟南張宏七萬戶,以所部兵來會。 罷東平會計前任官侵用財賦。 甲辰,宋兵攻瀘州,劉整擊敗之。 詔賞整銀五千兩,幣帛二千匹。 失裡答、劉元振守禦有功,各賞銀五百兩,將士銀萬兩、幣帛千匹。 乙巳,詔指揮副使鄭江將千人赴開平,指揮使董文炳率善射者千人由魚兒泊赴行在所,指揮使李伯祐率余兵屯潮河川。 壬子,詔霍木海、乞帶等自得勝口至中都預備糧餉芻粟。 丙辰,詔平章政事塔察兒率軍士萬人,由古北口西便道赴行在所。 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于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 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阿脫等降,阿里不哥北遁。 庚午,太陰犯昴。 壬申,詔免今年賦稅。 癸酉,駐蹕帖買和來之地。 以尚書怯烈門、平章趙璧兼大都督,率諸軍從塔察兒北上。 分蒙古軍為二,怯烈門從麥肖出居庸口,駐宣德德興府;訥懷從阿忽帶出古北口,駐興州。 帝親將諸萬戶漢軍及武衛軍,由檀、順州駐潮河川。 敕官給芻糧,毋擾居民。 罷十路宣撫司,止存開元路。 命諸路市馬二萬五千餘匹,授蒙古軍之無馬者。 丁丑,征諸路宣撫司官赴中都。 移蹕于速木合打之地。 詔漢軍屯懷來、縉山。 鷹坊阿里沙及阿散兄弟二人以擅離扈從伏誅。 十二月庚寅,詔封皇子真金為燕王,領中書省事。 辛卯,熒惑犯房。 壬辰,熒惑犯鈎鈐。 癸巳,以昌、撫、蓋利泊等處薦罹兵革,免今歲租賦。 甲午,師還,詔撤所在戍兵,放民間新簽軍。 命太常少卿王鏞教習大樂。 壬寅,以隆寒命諸王合必赤所部軍士無行帳者,聽舍民居。 命陝蜀行中書省給綏德州等處屯田牛、種、農具。 初立宮殿府,秩正四品,專職營繕。 立尚食局、尚藥局。 初設控鶴五百四人,以劉德為軍使領之。 立異樣局達魯花赤,掌御用織造,秩正三品,給銀印。 賜諸王金銀幣帛如歲例。 是歲,天下戶一百四十一萬八千四百九十有九,斷死罪四十六人。 本紀第五 世祖二 本紀第五 世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聖廟成。 庚午,罷高麗互市。 諸王塔察兒請置鐵冶,從之;請立互市,不從。 忽剌忽兒所部民饑節變化。 戰國末鄒衍開始把朝代更替和陰陽消息、五行生成、,罷上供羊。 命銀冶戶七百、河南屯田戶百四十,賦稅輸之州縣。 命匠戶為軍者仍為軍,其軍官當考第富貧,存恤無力者。 耶律鑄詣北京餉諸王軍,仍遣宣撫使柴禎等增價糴米三萬石益之。 賜高麗國曆。 辛未,禁諸道戍兵及勢家縱畜牧犯桑棗禾稼者。 癸酉,以軍興人民勞苦,敕停公私逋負毋征。 癸未,賜廣寧王爪都駝鈕金鍍銀印,及諸王合必赤行軍印。 宋制置使賈似道以書誘總管張元等,李璮獲其書上之。 丙戌,命江漢大都督史權、亳州萬戶張弘彥將兵八千赴燕。 備宮懸鐘磬、樂舞、籥翟,凡用三百六十二人。 高麗遣使奉表來謝,優詔答之。 李璮質子彥簡逃歸。 二月丁亥朔,元籍軍竄名為民者,命有司還正之。 括諸道逃亡軍。 己丑,李璮反,以漣、海三城獻於宋,盡殺蒙古戍軍,引麾下趨益都。 前宣撫副使王磐脫身走至濟南,驛召磐,令姚樞問計,磐對:「豎子狂妄,即成擒耳。 」帝然之。 庚寅,宋兵攻新蔡。 辛卯,始定中外官俸,命大司農姚樞講定條格。 甲午,李亶入益都,發府庫犒其將校。 乙未,詔諸道以今歲民賦市馬。 丙申,郭守敬造寶山漏成,徙至燕京。 以興、松、雲三州隷上都。 辛丑,李璮遣騎寇蒲台。 癸卯,詔發兵討之。 以趙璧為平章政事。 修深、冀、南宮、棗強四城。 甲辰,發諸蒙古、漢軍討李璮,命水軍萬戶解成、張榮實、大名萬戶王文干及萬戶嚴忠范會東平,濟南萬戶張宏、歸德萬戶邸浹、武衛軍砲手元帥薛軍勝等會濱棣,詔濟南路軍民萬戶張宏、濱棣路安撫使韓世安,各修城塹,盡發管內民為兵以備。 召張柔及其子弘范率兵二千詣京師。 丙午,命諸王合必赤總督諸軍,以不只愛不幹及趙璧行中書省事于山東,宋子貞參議行中書省事,以董源、高逸民為左右司郎中,許便宜從事。 真定、順天、河間、平灤、大名、邢州、河南諸路兵皆會濟南。 以中書左丞闊闊、尚書怯烈門、宣撫游顯行宣慰司于大名,洺滋、懷孟、彰德、衛輝、河南東西兩路皆隷焉。 己酉,王文統坐與李璮同謀伏誅,仍詔諭中外。 王演等以妖言誅。 辛亥,敕元帥阿海分兵戍平灤、海口及東京、廣寧、懿州,以余兵詣京師。 詔諸道括逃軍還屯田,嚴其禁。 壬子,李璮據濟南。 癸丑,詔大名、洺滋、彰德、衛輝、懷孟、河南、真定、邢州、順天、河間、平灤諸路皆籍兵守城。 宋兵攻滕州。 丙辰,詔拔都抹檯將息州戍兵詣濟南,移其民于蔡州,東平萬戶嚴忠范留兵戍宿州及蘄縣,以余兵自隨。 第1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1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