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癸丑,受京兆分地。 諸將皆築第京兆,豪侈相尚,帝即分遣,使戍興元諸州。 又奏割河東解州鹽池以供軍食,立從宜府于京兆,屯田鳳翔,募民受鹽入粟,轉漕嘉陵。 夏,遣王府尚書姚樞立京兆宣撫司,以孛蘭及楊惟中為使,關隴大治。 又立交鈔提舉司,印鈔以佐經用。 秋八月,師次臨洮。 遣玉律術、王君候、王鑒諭大理,不果行。 九月壬寅,師次忒剌,分三道以進。 大將兀良合帶率西道兵,由晏當路;諸王抄合、也只烈帥東道兵,由白蠻;帝由中道。 乙巳,至滿陀城,留輜重。 冬十月丙午,過大渡河,又經行山谷二千餘里,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 摩娑蠻主迎降,其地在大理北四百餘里。 十一月辛卯,復遣玉律術等使大理。 丁酉,師至白蠻打郭寨,其主將出降,其侄堅壁拒守,攻拔殺之,不及其民。 庚子,次三甸。 辛丑,白蠻送款。 十二月丙辰,軍薄大理城。 初,大理主段氏微弱,國事皆決於高祥、高和兄弟,是夜,祥率眾遁去,命大將也古及拔突兒追之。 帝既入大理,曰:「城破而我使不出,計必死矣。 」己未,西道兵亦至,命姚樞等搜訪圖籍,乃得三使屍。 既瘞,命樞為文祭之。 辛酉,南出龍首城,次趙瞼。 癸亥,獲高祥,斬于姚州。 留大將兀良合帶戍守,以劉時中為宣撫使,與段氏同安輯大理,遂班師。 歲甲寅,夏五月庚子,駐六盤山。 六月,以廉希憲為關西道宣撫使,姚樞為勸農使。 秋八月,至自大理,駐桓、撫間,復立撫州。 冬,駐瓜忽都之地。 歲乙卯,春,復駐桓、撫間。 冬,駐奉聖州北。 歲丙辰,春三月,命僧子聰卜地于桓州東、灤水北,城開平府,經營宮室。 冬,駐于合剌八剌合孫之地。 憲宗命益懷州為分地。 歲丁巳,春,憲宗命阿藍答兒、劉太平會計京兆、河南財賦,大加鈎考,其貧不能輸者,帝為代償之。 冬十二月,入覲于也可迭烈孫之地,議分道攻宋,以明年為期。 歲戊午,冬十一月戊申,禡牙于開平東北,是日啟行。 歲己未,春二月,會諸王于邢州。 夏五月,駐小濮州。 征東平宋子貞、李昶,訪問得失。 秋七月甲寅,次汝南,命大將拔都兒等前行,備糧漢上,戒諸將毋妄殺。 命楊惟中、郝經宣撫江淮,必闍赤孫貞督軍須蔡州。 有軍士犯法者,貞縛致有司,白於帝,命戮以徇,諸軍凜然,無敢犯令者。 八月丙戌,渡淮。 辛卯,入大勝關,宋戍兵皆遁。 壬辰,次黃陂。 甲午,遣廉希憲招台山寨,比至,千戶董文炳等已破之。 時淮民被俘者眾,悉縱之。 庚子,先鋒茶忽得宋沿江制置司榜來上,有云:「今夏諜者聞北兵會議,取黃陂民船系筏,由陽邏堡以渡,會于鄂州。 」帝曰:「此事前所未有,願如其言。 」辛丑,師次江北。 九月壬寅朔,親王穆哥自合州釣魚山遣使以憲宗凶問來告,且請北歸以系天下之望。 帝曰:「吾奉命南來,豈可無功遽還?“甲辰,登香爐山,俯瞰大江,江北曰武湖,湖之東曰陽邏堡,其南岸即滸黃洲。 宋以大舟扼江渡,帝遣兵奪二大舟,是夜,遣木魯花赤、張文謙等具舟楫。 乙巳遲明,至江岸,風雨晦冥,諸將皆以為未可渡,帝不從,遂申敕將帥揚旗伐鼓,三道併進,天為開霽。 與宋師接戰者三,殺獲甚眾,徑達南岸。 軍士有擅入民家者,以軍法從事。 凡所俘獲,悉縱之。 丁未,遣王沖道、李宗傑、訾郊招諭鄂城,比至東門,矢下如雨,沖道墜馬,為敵所獲,宗傑、郊奔還。 帝駐滸黃洲。 己酉,抵鄂,屯兵教場。 庚戌,圍鄂。 壬子,登城東北壓雲亭,立望樓,高可五丈,望見城中出兵,趣兵迎擊,生擒二人,云:“賈似道率兵救鄂,事起倉卒,皆非精鋭。 」遂命官取逃民棄糧,聚之軍中,為攻取計。 戊午,順天萬戶張柔兵至。 大將拔突兒等以舟師趨岳州,遇宋將呂文德自重慶來,拔都兒等迎戰,文德乘夜入鄂城,守愈堅。 冬十月辛未朔,移駐烏龜山。 甲戌,拔突兒還自岳。 十一月丙辰,移駐牛頭山。 兀良合帶略地諸蠻,由交趾歷邕、桂,抵潭州,聞帝在鄂,遣使來告。 時先朝諸臣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裡赤等謀立阿里不哥。 阿里不哥者,睿宗第七子,帝之弟也。 於是阿藍答兒發兵于漠北諸部,脫裡赤括兵于漠南諸州,而阿藍答兒乘傳調兵,去開平僅百餘里。 皇后聞之,使人謂之曰:「發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孫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藍答兒不能答。 繼又聞脫裡赤亦至燕,後即遣脫歡、愛莫干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 丁卯,發牛頭山,聲言趣臨安,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圍鄂。 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 辛未,臨江岸,遣張文謙還諭諸將曰:「遲六日,當去鄂退保滸黃洲。 」命文謙發降民二萬北歸。 宋賈似道遣宋京請和,命趙璧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于朝。 」是日,大軍北還。 己丑,至燕。 脫裡赤方括民兵,民甚苦之,帝詰其由,托以憲宗臨終之命。 帝察其包藏禍心,所集兵皆縱之,人心大悅。 是冬,駐燕京近郊。 中統元年春三月戊辰朔,車駕至開平。 親王合丹、阿只吉率西道諸王,塔察兒、也先哥、忽剌忽兒、爪都率東道諸王,皆來會,與諸大臣勸進。 帝三讓,諸王大臣固請。 辛卯,帝即皇帝位,以禡禡、趙璧、董文炳為燕京路宣慰使。 陝西宣撫使廉希憲言:「高麗國王嘗遣其世子倎入覲,會憲宗將兵攻宋,倎留三年不遣。 今聞其父已死,若立倎,遣歸國,彼必懷德於我,是不煩兵而得一國也。 」帝是其言,改館倎,以兵衛送之,仍赦其境內。 夏四月戊戌朔,立中書省,以王文統為平章政事,張文謙為左丞。 以八春、廉希憲、商挺為陝西四川等路宣撫使,趙良弼參議司事,粘合南合、張啟元為西京等處宣撫使。 己亥,詔諭高麗國王王倎,仍歸所俘民及其逃戶,禁邊將勿擅掠。 辛丑,以即位詔天下。 詔曰: 朕惟祖宗肇造區宇,奄有四方,武功迭興,文治多缺,五十餘年于此矣。 蓋時有先後,事有緩急,天下大業,非一聖一朝所能兼備也。 先皇帝即位之初,風飛雷厲,將大有為。 憂國愛民之心雖切於己,尊賢使能之道未得其人。 方董夔門之師,遽遺鼎湖之泣。 豈期遺恨,竟勿克終。 肆予沖人,渡江之後,蓋將深入焉,乃聞國中重以僉軍之擾,黎民驚駭,若不能一朝居者。 予為此懼,驛騎馳歸。 目前之急雖紓,境外之兵未戢。 乃會群議,以集良規。 不意宗盟,輒先推戴。 左右萬里,名王巨臣,不召而來者有之,不謀而同者皆是,咸謂國家之大統不可久曠,神人之重寄不可暫虛。 求之今日,太祖嫡孫之中,先皇母弟之列,以賢以長,止予一人。 雖在征伐之間,每存仁愛之念,博施濟眾,實可為天下主。 天驏道助順,人謨與能。 祖訓傳國大典,於是乎在,孰敢不從。 朕峻辭固讓,至于再三,祈懇益堅,誓以死請。 於是俯徇輿情,勉登大寶。 自惟寡昧,屬時多艱,若涉淵冰,罔知攸濟。 爰當臨禦之始,宜新弘遠之規。 祖述變通,正在今日。 務施實德,不尚虛文。 雖承平未易遽臻,而饑渴所當先務。 嗚呼!曆數攸歸,欽應上天之命;勛親斯托,敢忘烈祖之規?建極體元,與民更始。 朕所不逮,更賴我遠近宗族、中外文武,同心協力,獻可替否之助也。 誕告多方,體予至意! 第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元史 上》
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