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 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環而攻之而不勝。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 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7)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親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順之。 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戰,戰必勝 矣。 」 【註釋】 ①天時、地利、人和:《苟子·王霸篇》說:「農夫樸力而寡能,則上不 失天時,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廢。 」苟子所指的「天時」指農時, 「地利」指土壤肥沃,「人和」是指人的分工。 而孟子在這裡所說的「天時」則 指尖兵作戰的時機、氣候等;「地利」是指山川險要,城池堅固等;「人和」則 指人心所向,內部團結等。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內城叫「城」,外城 叫「郭」。 內外城比例一般是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③池:即護城河。 ④兵:武器,指戈矛刀箭等攻擊性武器。 革:皮革,指甲冑。 古代甲冑確 皮革做的,也有用銅鐵做的。 (5)委:棄。 (6)域民:限制人民。 域, 界限.(8)畔:同「叛」。 (9)有:或,要麼。 【譯文】 孟子說:「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有利的地勢不 如人的齊心協力。 一個三里內城牆、七里外城牆的小城,四面圍 攻都不能夠攻破。 既然四面圍攻,總有遇到好時機或好天氣的時 候,但還是攻不破,這說明有利的時機和氣候不如有利的地勢。 另 一種情況是,城牆不是不高,護城河不是不深,兵器和甲冑不是 極利和堅固,糧草也不是不充足,但還是棄城而逃了,這就說 明有利的地勢不如人的齊心協力。 所以說: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 境綫就可以限制住的,國家不是靠山川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揚威 天下也不是靠鋭利的兵器就可以做到的。 擁有道義的人得到的幫 助就多,失去道義的人得到的幫助就少。 幫助的人少到極點時,連 親戚也會叛離;幫助的人多到極點時,全人下的人都會順從。 以 全天下人都順從的力量去攻打連親戚都會叛離的人,必然是不戰 則已,戰無不勝的了。 」 【讀解】 天、地、人三者的關係問題古往今來都是人們所關注的。 三 者到底誰最重要也就成了人們議論的話題。 如我們在註釋中所引, 荀子曾經從農業生產的角度論述過天時、地利、人和的問題。 但 他並沒有區分誰重要誰不重要,而是三者並重,缺一不可。 孟子在這裡則主要是從軍事方面來分析論述天時、地利、人 和之間關係的,而且是觀點鮮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三者之中,「人和」是最重要的,起決定作用的因素,「地利」次 之,「天時」又次之。 這是與他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一貫思想分 軍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同時,也是與他論述天時、地利、人和關係的目的分不 開的。 正是從強調「人和」的重要性出發,他得出了「得道者多 助,失道者寡助」的結論。 這就把問題從軍事引向了政治,實際 上又回到了他那「老生常談」的「仁政」話題。 按照孟子的看法,老百姓不是靠封鎖邊境綫就可以限制住的, 國家也不是靠山川就可以險阻就可以保住的,所以,閉關鎖國是沒有出 路的。 要改革,要開放,要提高自己的國力,讓老百姓安居炙業。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就會「得道者多助」,多助到了極點,全天下 的老百姓都會順從歸服。 那就必然會出現孔子所說的那種情況 ——「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 」(《論語·子路》各國人士 都來申請留學,申請經商,甚至攜帶妻子兒女前來申請移民定居 哪裡還用得着「封疆之界」呢?只怕是趕也趕不走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這樣成了名言,以至於我們為 現在還常常用它來評價國際關係,譴責霸權主義者。 當然,「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樣是名言,而且, 還更為廣泛地應用於商業競爭、體育比賽尤其是足球比賽的狂熱 之中。 這充分說明它所蘊含的哲理是豐富、深刻而具廣闊的延展 性的。 所謂「人心齊,泰山移。 」誰說「人和」不是最最重要的財 呢? 賢才可拜不可召 【原文】 孟子將朝王①,王使人來曰:「寡人如②就見者也,有寒疾,不 可以風。 朝,將視朝③,不識④可使寡人得見乎?」 對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⑤朝。 」 明日,出弔于東郭氏(6)。 公孫丑曰:「昔者辭以病,今日弔,或 者不可乎?」 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問疾,醫來。 孟仲子對曰:「昔者有王命,有採薪之憂(8),不能造朝。 今病 小愈,趨造於朝,我不識能至否乎。 」 使數人要(9)于路,曰:「請必無歸,而造於朝!」 不得已而之景醜氏(10)宿焉。 景子曰:「內則父子,外則君臣,人之大倫也。 父子主恩,君 臣主敬。 醜見王之敬子也,未見所以敬王也。 」 曰:「惡!是何言也!齊人無以仁義與王言者,豈以仁義為不 美?其心曰:『是何足與言仁義也』云爾,則不敬莫大乎是。 我 非堯舜之道,不敢以陳于王前,故齊人莫如我敬王也。 」 第2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孟子》
第2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