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厭惡上司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下屬;如果厭惡下屬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你的上司;如果厭惡在你前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後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後面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右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左邊的人;如果厭惡在你左邊的人對你的某種行為,就不要用這種行為去對待在你右邊的人。 這就叫做「絜矩之道」。 《詩經》說:「使人心悅誠服的國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 」老百姓喜歡的他也喜歡,老百姓厭惡的他也厭惡,這樣的國君就可以說是老百姓的父母了。 《詩經》說:「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聳立。 顯赫的尹太師啊,百姓都仰望你。 」統治國家的人不可不謹慎。 稍有偏頗,就會被天下人推翻。 《詩經》說:「殷朝沒有喪失民心的時候,還是能夠與上天的要求相符的。 請用殷朝作個鑒戒吧,守住天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這就是說,得到民心就能得到國家,失去民心就會失去國家。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養德行。 有德行才會有人擁護,有人擁護才能保有土地,有土地才會有財富,有財富才能供給使用,德是根本,財是枝末,假如把根本當成了外在的東西,卻把枝末當成了內在的根本,那就會和老百姓爭奪利益。 所以,君王聚財斂貨,民心就會失散;君王散財於民,民心就會聚在一起。 這正如你說話不講道理,人家也會用不講道理的話來回答你;財貨來路不明不白,總有一天也會不明不白地失去。 《康浩》說:「天命是不會始終如一的。 」這就是說,行善便會得到天命,不行善便會失去天命。 《楚書》說:「楚國沒有什麼是寶,只是把善當作寶。 」舅犯說,「流亡在外的人沒有什麼是寶,只是把仁愛當作寶。 」 《秦誓》說:「如果有這樣一位大臣,忠誠老實,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本領,但他心胸寬廣,有容人的肚量,別人有本領,就如同他自己有一樣; 別人德才兼備,他心悅誠服,不只是在口頭上表示,而是打心眼裡讚賞。 用這種人,是可以保護我的子孫和百姓的,是可以為他們造福的啊!相反,如果別人有本領,他就妒嫉、厭惡;別人德才兼備,他便想方設法壓制,排擠,無論如何容忍不得。 用這種人,不僅不能保護我的子孫和百姓,而且可以說是危險得很!」因此,有仁德的人會把這種容不得人的人流放,把他們驅逐到邊遠的四夷之地去,不讓他們同住在國中。 這說明, 有德的人愛憎分明,發現賢才而不能選拔,選拔了而不能重用,這是輕慢:發現惡人而不能罷免,罷免了而不能把他驅逐得遠遠的,這是過錯。 喜歡眾人所厭惡的,厭惡眾人所喜歡的,這是違背人的本性,災難必定要落到自己身上。 所以,做國君的人有正確的途徑:忠誠信義,便會獲得一切;驕奢放縱,便會失去一切。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學》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