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楨,遼陽渤海人。 五世祖牟翰仕遼,官至太師。 楨少好學,嘗業進士。 斡魯討高永昌,已下瀋州,永昌懼,偽送款以緩師。 是時,楨母在瀋州,遂來降,告以永昌降款非誠,斡魯乃進攻。 既破永昌,遂以楨同知東京留守事,授猛安。 天會六年,遷尚書左仆射,判廣寧尹,加太子太傅。 在鎮八年,政令清肅,吏畏而人安之。 十五年,加太子太師,提點河北西路錢帛事。 天眷初,同簽會寧牧。 及熙宗幸燕,兼同知留守,封戴國公,改同知燕京留守。 魏王道濟出守中京,以楨為同判,俄改行台平章政事,為西京留守,封任國公。 是時,奚、軍民皆南徙,謀克別術者因之嘯聚為盜。 海陵患之,即以楨為中京留守,命乘驛之官,責以平賊之期。 賊平,封河內郡王。 海陵至中京,楨警夜嚴肅。 有近侍馮僧家奴李街喜等皆得幸海陵,嘗夜飲乾禁,楨杖之瀕死,由是權貴皆震懾。 遷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封莒王。 策拜司空,進封代王,太子太保、行御史大夫如故。 楨久在台,彈劾無所避,每進對,必以區別流品,進善退惡為言,當路者忌之。 薦張忠輔、馬諷為中丞,二人皆險詖深刻,欲令以事中楨。 正隆例封冀國公,楨因固辭曰:「臣為眾小所嫉,恐不能免,尚可受封爵耶?」海陵知其忠直,慰而遣之。 及疾革,書空獨語曰:「某事未決,某事未奏,死有餘恨。 」薨,年六十九。 海陵悼惜之,遣使致奠,賻贈加等。 楨性方嚴,家居無聲伎之奉。 雖甚暑,未嘗解衣緩帶。 對妻孥危坐終日,不一談笑,其簡默如此。 白彥敬,本名遙設,部羅火部族人。 初名彥恭,避顯宗諱,改焉。 祖屋仆根。 父阿斯,仕遼為率府率。 彥敬善騎射,起家為吏,補元帥府令史。 伐宋,為錢帛司都管勾。 立三省,選為尚書省令史,除都元帥府知事。 招諭諸部,授以金牌,行數千里,有功,超遷兵部郎中。 熙宗罷統軍司改招討司,遣彥敬分僚屬改牌印,諭諸部隷招討司。 還為本部侍郎,遷大理卿,出為通州防禦使,改刑部侍郎。 怨家告誣開府慎思與西北路部族謀叛,彥敬鞫得其實,海陵嘉之。 遷簽書樞密院事,以便宜措置邊防。 正隆六年,調諸路兵伐宋,及調民馬,使彥敬主會寧、蒲與、胡裡改三路事。 改吏部尚書,充南征萬戶,遷樞密副使。 契丹撒八反,樞密使仆散忽土等以無功坐誅,以彥敬為北面行營都統,與副統紇石烈志寧以便宜往,賜禦服皮襖。 行至北京,聞南征諸軍逃歸者皆奔東京,欲推戴世宗。 彥敬與志寧謀,陰結會寧尹完顏蒲速賚、利涉軍節度使獨吉義以圖之。 世宗已即位,使石抹移迭、移剌曷補等九人招彥敬、志寧。 彥敬拒之,使移迭跪。 移迭不屈,皆殺之。 及完顏謀衍將兵攻北京,彥敬使偏將率兵拒于建州之境,而獨吉義先歸世宗,蒲速賚稱疾不至。 世宗密遣人乘夜揭榜于北京市,購以官賞。 彥敬、志寧恐為人圖己,遂降。 以為曷速館節度使。 不數月,召為御史大夫。 窩斡忄慄帝號。 諸軍馬瘦弱,遣彥敬往西北路招討司市馬,得六千餘匹。 窩斡敗,西走山後。 完顏思敬以新馬三千備追襲。 彥敬屯于夏國兩界間。 窩斡平,召還為兵部尚書,出為鳳翔尹,改太原尹,兼河北東路兵馬總管,尋改河中尹。 大定九年,卒於官。 張景仁,字壽甫,遼西人。 累官翰林待制。 貞元二年,與翟永固俱試禮部進士,以「尊祖配天」為賦題,忤海陵旨,語在永固傳。 大定二年,仆散忠義伐宋,景仁掌其文辭。 宋人議和,朝廷已改奉表為國書,稱臣為侄,但不肯世稱侄國。 往複凡七書,然後定,其書皆景仁為之。 世宗稱其能,嘗曰:「今之文章,如張景仁與宋人往複書,指事達意,辨而裁,真能文之士也。 」五年,罷兵,入為翰林直學士。 七年,遷侍講。 八年,為詳讀官。 宋國書中有「寶鄰」字,景仁奏「鄰」字太涉平易。 上問累年國書有「鄰」字否,命一一校勘。 六年書中亦有之,上責問六年詳讀官劉仲淵,右丞石琚亦請罪曰:「臣嘗預六年詳讀。 」上曰:「此有司之過,安得一一責宰臣邪?」詔有司就諭宋臣王瀹,使歸告其主,後日國書不得復爾。 仲淵時為禮部侍郎,降石州刺史,景仁遷翰林學士兼同修國史。 久之,上召景仁讀陳言文字。 上問「事款幾何?」景仁率易,少周密,對曰:「二十餘事。 」復曰:「其中如某事某事十事可行,余皆無謂也。 」明日,上召景仁責之曰:「卿昨言可行者,朕觀之,中復有不可行者。 卿謂無謂者,中亦有可行者。 朕未嘗使卿分別可否,卿輒專可否,何也?自今戒之。 」十年,兼太常卿,學士、同修國史如故。 轉承旨,兼修國史。 改河南尹。 二十一年,召為御史大夫,仍兼承旨、修國史。 世宗謂景仁曰:「卿博學老儒,求如古之御史大夫,然後行之,期為稱矣。 不能如古之人,眾人不獨誚卿,亦謂朕不能知人。 卿醉中頗輕脫失言,當以酒為戒。 」初,朝臣言景仁有文藝而頗率易,不可任台察。 景仁被詔,就台中治監察罪,輒以便服視決罰。 上聞之,責景仁曰:「朕初用卿為大夫,或言卿不可居此官,今果不用故事,率易如此。 卿自慎,不然黜罰及矣!」景仁頓首謝。 未幾,詔葬元妃李氏于海王莊。 平章政事烏古論元忠提控葬事,都水監丞高杲壽治道路不如式,元忠不奏,決之四十。 景仁劾奏元忠輒斷六品官,無人臣禮。 上曰:「卿劾奏甚當。 」使左宣徽使蒲察鼎壽傳詔戒敕元忠曰:「監丞六品,有罪聞奏,今乃一切趨辦,擅決六品官,法當如是耶?御史在尊朝廷,汝當自咎,勿復再!」元忠尚豫國公主,怙寵自任,倨慢朝士。 景仁劾之,朝廷肅然。 是歲,薨。 贊曰:高楨以舊勞為御史大夫,剛明自任,繩治無所避,幾不免于怨憎之荼毒。 直己而行,自古難之。 白彥敬不受大定之詔而世宗賢之。 向使久在此位,其深謀讜論,必有竦動人者。 張景仁儒者之勇,廷論元忠,正矣。 列傳第二十三 列傳第二十三 世宗諸子 ○永中 永蹈 永功子璹 永德 永成 永升 世宗昭德皇后生顯宗、趙王孰輦、越王斜魯。 元妃張氏生鄗王允中、越王允功。 元妃李氏生鄭王允蹈、衛紹王允濟、潞王允德。 昭儀梁氏生豫王允成。 才人石抹氏生夔王允升。 孰輦、斜魯皆早卒。 鎬王永中,本名實魯剌,又名萬僧。 大定元年,封許王。 五年,判大興尹。 七年,進封越王。 十一年,進封趙王。 十三年,拜樞密使。 十九年,子石古乃加光祿大夫。 是歲,改葬明德皇后于坤厚陵,永中母元妃張氏陪葬。 十一月庚申,自磐寧宮發引。 永中以元妃柩先發,使執黃傘者前導。 俄頃,皇后柩出磐寧宮,顯宗徒跣。 少府監張僅言呼執黃傘者,不應。 既葬,僅言欲奏其事,顯宗解之曰:「是何足校哉,或傘人誤耳。 」僅言乃止。 二十一年,改判大宗正事。 永中不悅,顯宗勸之曰:「宗正之職,自親及疏,自近及遠,此親賢之任也。 且皇子之貴,豈以官職閒劇為計邪?」永中乃喜。 二十四年,世宗幸上京,顯宗居守,並留永中。 顯宗先遣章宗、宣宗奉表問起居于上京,既而遣永中子光祿大夫石古乃奉表。 世宗喜謂豫國公主曰:「皇太子孝德天成,先遣二子,繼遣此子,兄弟之際相友愛如此也。 」 二十五年六月,世宗在天平山好水川清暑,顯宗薨于中都,詔曹王永功視章宗,召永中赴行在。 是歲,與章宗及永功等並加開府儀同三司。 二十六年,復為樞密使。 是歲,世宗賜諸孫名。 石古乃曰瑜,神土門日璋,阿思懣曰,阿離合懣曰彖。 二十七年,年十五以上,加奉國上將軍。 章宗即位,起複判西京留守,進封漢王,與諸弟各賜金五百兩、銀五千兩、錢二千貫、重幣三百端、絹二千匹。 再賜永中修公廨錢三百萬,特加石古乃銀青榮祿大夫,阿離合懣奉國上將軍。 明昌二年正月辛酉,孝懿皇后崩。 判真定府事吳王永成、判定武軍節度使隋王永升奔喪後期,各罰俸一月,杖其長史五十。 永中適有寒疾,不能至。 上怒,頗意諸王有輕慢心,遣使責永中曰:「已近公除,亦不須來。 」二月丙戌,禫祭,永中始至,入臨。 辛卯,始克行燒飯禮。 壬辰,永中及諸王朝辭,賜遺留物,禮遇雖在,而嫌忌自此始矣。 第23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23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