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歲遣使奉禦署祝版奩薌,乘驛詣所在,率郡邑長貳官行事。 禮用三獻。 讀祝官一、捧祝官二。 盥洗官二、爵洗官二、奉爵官一、司尊彞一、禮直官四,以州府司吏充。 前三日,應行事執事官散齋二日,治事如故,宿于正寢,如常儀,前二日,有司設行事執事官次於廟門外。 掌廟者掃除廟之內外。 前一日,有司牽牲詣祠所,享官以下常服閲饌物,視牲充腯。 享日醜前五刻,執事者設祝版于神位之右,置於玷,及以血豆設于饌所。 次設祭器,皆藉以席,掌饌者實之。 左十籩為三行,以右為上,實以乾裛、乾棗、形鹽、魚鱐、鹿脯、榛實、乾桃、菱、芡、慄。 右十豆為三行,以左為上,實以芹菹、筍菹、韭菹、葵菹、菁菹、魚醢、兔醢、豚拍。 鹿臡、醓醢。 左簠二,實以粱、稻。 右簋二,實以稷、黍。 俎二,實以牲體。 次設犧樽二、象樽二,在堂上東南隅,北向西上。 犧樽在前,實以法酒。 犧樽,初獻官酌。 象樽,亞、終獻酌。 又設太樽一、山樽一,在神位前,設而不酌。 有司設燭于神位前。 洗二,在東階之下,直東霤北向,罍在洗東,加勺。 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執罍篚者位於其後。 又設揖位於廟門外,初獻在西,東向,亞、終及祝在東,南向,北上。 開瘞坎于廟內廷之壬地。 享日醜前五刻,執事官各就次。 掌饌者帥其屬,實饌具畢。 凡祭官各服其服,與執事官行止皆贊者引,點視陳設訖,退就次。 引初獻以下詣廟南門外揖位,立定,贊禮者讚:「揖。 」次引祝升堂就位立。 次引初獻詣盥洗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執笏,詣爵洗位北向立,搢笏,洗爵,以爵授執事者,執笏,升堂,詣酌樽所西向立。 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搢笏執爵,執樽者舉冪,執事者酌酒。 初獻以爵授執事者,執笏,詣神位前北向立,搢笏,跪,執事者以爵授初獻。 初獻執爵三祭酒,奠爵訖,執笏,俯伏,興,少立。 次引祝詣神位前東向立。 搢笏,跪,讀祝,訖,執笏、興、退複位。 初獻再拜,贊禮者引初獻複位。 次引亞獻酌獻,並如初獻之儀,次引終獻,並如亞獻之儀。 贊者引初獻官詣神位前北向立,執事者以爵酌清酒,進初獻之右,初獻跪,祭酒,啐酒,奠爵。 執事者以俎進,減神座前胙肉前腳第二節,共置一俎上,以授初獻,初獻以授執事者。 初獻取爵,遂飲,卒爵,執事者進受爵,復于坫。 初獻興,再拜,贊者引初獻複位。 贊者曰:「再拜。 」已飲福、受胙者不拜。 亞獻官以下皆再拜,拜訖,次引初獻已下就望瘞位,以饌物置於坎,東西廂各二人,贊者曰:「可瘞。 」置土關坎,又曰:「禮畢。 」遂引初獻官已下出。 祝與執樽罍篚冪者俱複位立定,贊者曰:「再拜。 」再拜訖,遂出。 祝版燔于齋所。 志第十六 志第十六 禮八 ○宣聖廟 皇統元年二月戊子,熙宗詣文宣王廟奠祭,北面再拜,顧儒臣曰:「為善不可不勉。 孔子雖無位,以其道可尊,使萬世高仰如此。 」大定十四年,國子監言:「歲春秋仲月上丁日,釋奠于文宣王,用本監官房錢六十貫,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設,用留守司樂,以樂工為禮生,率倉場等官陪位,于古禮未合也。 伏睹國家承平日久,典章文物當粲然備具,以光萬世。 況京師為首善之地,四方之所觀仰,擬釋奠器物、行禮次序,合行下詳定。 兼兗國公親承聖教者也,鄒國公功扶聖教者也,當於宣聖像左右列之。 今孟子以燕服在後堂,宣聖像側還虛一位,禮宜遷孟子像于宣聖右,與顏子相對,改塑冠冕,妝飾法服,一遵舊制。 」 禮官參酌唐《開元禮》,定擬釋奠儀數:文宣王、兗國公、鄒國公每位籩豆各十、犧尊一、象尊一、簠簋各二、俎二、祝板各一、皆設案。 七十二賢、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籩一、豆一、爵一,兩廡各設象尊二。 總用籩、豆各一百二十三,簠簋各六,俎六,犧尊三,象尊七,爵九十四。 其尊皆有坫。 罍二,洗二,篚勺各二,冪六。 正位並從祀藉尊、罍、俎、豆席,約用三十幅,尊席用葦,俎、豆席用莞。 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 禮行三獻,以祭酒、司業、博士充。 分獻官二,讀祝官一,太官令一,捧祝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禮直官十一,學生以儒服陪位。 樂用登歌,大樂令一員,本署官充,樂工三十九人。 迎神,三奏姑洗宮《來寧之曲》,辭曰:「上都隆化,廟堂作新。 神之來格,威儀具陳。 穆穆凝旒,巍然聖真。 斯文伊始,群方所視。 」初獻盥洗,姑洗宮《靜寧之曲》,辭曰:「偉矣素王,風猷至粹。 垂二千年,斯文不墜。 涓辰維良,爰修祀事。 沃盥于庭,嚴禋禮備。 」升階,南呂宮《肅寧之曲》,辭曰:「巍乎聖師,道全德隆。 修明五常,垂教無窮。 增崇儒宮,遹追遺風。 嚴祀申虔,登降有容。 」奠幣,姑洗宮《和寧之曲》,辭曰:「天生聖人,賢于堯舜。 仰之彌高,磨而不磷。 新廟告成,宮牆數仞。 遣使陳祠,斯文復振。 」降階,姑洗宮《安寧之曲》辭曰:「稟靈尼丘,垂芳闕裡。 生民以來,孰如夫子。 新祠巋然,四方所視。 酹觴告成,祗循典禮。 」兗國公酌獻,姑洗宮《輯寧之曲》,辭曰:「聖師之門,顏惟居上。 其殆庶幾,是宜配饗。 桓圭袞衣,有嚴儀象。 載之神祠,增光吾黨。 」鄒國公酌獻,姑洗宮《泰寧之曲》,辭曰:「有周之衰,王綱既墜。 是生真儒,宏才命世。 言而為經,醇乎仁義。 力扶聖功,同垂萬祀。 」亞、終獻,姑洗宮《咸寧之曲》,辭曰:「于昭聖能,與天立極。 有承其流,皇仁帝德。 豈伊立言,訓經王國。 煥我文明,典祀千億。 」送神,姑洗宮《來寧之曲》,辭曰:「吉蠲為饎,孔惠孔時。 正辭嘉言,神之格思。 是饗是宜,神保聿歸。 惟時肇祀,太平極致。 」 承安二年,春丁,章宗親祀,以親王攝亞、終獻,皇族陪祀,文武群臣助奠。 上親為贊文,舊封公者升為國公,侯者為國侯,郕伯以下皆封侯。 宣宗遷汴,建廟會朝門內,歲祀如儀,宣聖、顏、孟各羊一、豕一,余同小祀,共用羊八,無豕。 其諸州釋奠並遵唐儀。 ○武成王廟 泰和六年,詔建昭烈武成王廟于闕庭之右,麗澤門內。 其制一遵唐舊,禮三獻,官以四品官已下,儀同中祀,用二月上戊。 七年,完顏匡等言:「我朝創業功臣,禮宜配祀。 」於是,以秦王宗翰同子房配武成王,而降管仲以下。 又躋楚王宗雄、宗望、宗弼等侍武成王坐,韓信而下降立於廡。 又黜王猛、慕容恪等二十餘人,而增金臣遼王斜也等。 其祭,武成王、宗翰、子房各羊一、豕一,余共用羊八,無豕。 宣宗遷汴,余會朝門內闕庭之右營廟如制,春秋上戊之祭仍舊。 ○諸前代帝王 三年一祭,于仲春之月祭伏犧于陳州,神農于亳州,軒轅于坊州,少昊于兗州,顓頊于開州,高辛于歸德府,陶唐于平陽府,虞舜、夏禹、成湯于河中府,周文王、武王于京兆府。 泰和三年、尚書省奏:「太常寺言:『《開元禮》祭帝嚳、堯、舜、禹、湯、文、武、漢祖祝版請禦署。 《開寶禮》犧、軒、顓頊、帝嚳、陶唐、女媧、成湯、文、武請禦署,自漢高祖以下二十七帝不署。 』平章政事鎰、左丞匡、太常博士溫迪罕天興言:『方岳之神各有所主,有國所賴,請禦署固宜。 至于前古帝王,寥落杳茫,列于中祀亦已厚矣,不須禦署。 』參知政事即康及鉉以為三皇、五帝、禹、湯、文、武皆垂世立教之君,唐、宋致祭皆禦署,而今降祝版不署,恐于禮未盡。 不若止從外路祭社稷及釋奠文宣王例,不降祝版,而令學士院定撰祝文,頒各處為常制。 」敕命依期降祝板,而不請署。 ○諸神雜祠·長白山 第10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10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