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路,即海古之地,金之舊土也,國言「金」曰「按出虎」,按出虎水源於此,故名金源,建國之號蓋取諸此。 國初稱為內地,天眷元年號上京。 海陵貞元元年遷都于燕,削上京之號,止稱會寧府,稱為國中者以違制論。 大定十三年七月,後為上京。 其山有長白、青嶺、馬紀嶺、完都魯,水有按出虎水、混同江、來流河、宋瓦江、鴨子河。 府一,領節鎮四,防禦一,縣六,鎮一。 舊有會平州,天會二年築,契丹之周特城也,後廢。 其宮室有乾元殿,天會三年建,天眷元年更名皇極殿。 慶元宮,天會十三年建,殿曰辰居,門曰景暉,天眷二年安太祖以下禦容,為原廟。 朝殿,天眷元年建,殿曰敷德,門曰延光,寢殿曰宵衣,書殿曰稽古。 又有時德宮、明德殿,熙宗嘗享太宗禦容于此,太后所居也。 涼殿,皇統二年構,門曰延福,樓曰五雲,殿曰重明。 東廡南殿曰東華,次曰廣仁。 西廡南殿曰西清,次曰明義。 重明後,東殿曰龍壽,西殿曰奎文。 時令殿及其曰奉元。 有泰和殿,有武德殿,有薰風殿。 其行宮有天開殿,爻剌春水之地也。 有混同江行宮。 太廟、社稷,皇統三年建,正隆二年毀。 原廟,天眷元年以春亭名天元殿,安太祖、太宗、徽宗及諸後禦容。 春亭者,太祖所嘗禦之所也。 天眷二年作原廟,皇統七年改原廟乾文殿曰世德,正隆二年毀。 大定五年復建太祖廟。 興聖宮,德宗所居也,天德元年名之。 興德宮,後更名永祚宮,睿宗所居也,光興宮,世宗所居也。 正隆二年命吏部郎中蕭彥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邸第及儲慶寺,夷其趾,耕墾之。 大定二十一年後修宮殿,建城隍廟。 二十三年以甓束其城。 有皇武殿,擊球校射之所也。 有雲錦亭,有臨漪亭,為籠鷹之所,在按出虎水側。 會寧府,下。 初為會寧州,太宗以建都,升為府。 天眷元年,置上京留守司,以留守帶本府尹,兼本路兵馬都總管。 後置上京曷懶等路提刑司。 戶三萬一千二百七十。 舊歲貢秦王魚,大定十二年罷之,又貢豬二萬,二十五年罷之。 東至胡裡改六百三十里,西到肇州五百五十里,北至蒲與路七百里,東南至恤品路一千六百里,至曷賴路一千八百里縣三: 會寧倚,與府同時置。 有長白山、青嶺、馬紀嶺、勃野澱、綠野澱。 有按出虎河,又書作阿術滸。 有混同江、淶流河。 有得勝陀,國言忽土皚葛蠻,太祖誓師之地也。 曲江初名鎮東,大定七年置,十三年更今名。 宜春大定七年置。 有鴨子河。 肇州,下,防禦使。 舊出河店也。 天會八年,以太祖兵勝遼,肇基王績于此,遂建為州。 天眷元年十月,置防禦使,隷會寧府。 海陵時,嘗為濟州支郡。 承安三年,復以為太祖神武隆興之地,升為節鎮,軍名武興。 五年,置漕運司,以提舉兼州事。 後廢軍。 貞祐二年復升為武興軍節鎮,置招討司,以使兼州事。 戶五千三百七十五。 縣一: 始興倚,興州同時置。 有鴨子河、黑龍江。 隆州,下,利涉軍節度使。 古扶餘之地,遼太祖時,有黃龍見,遂名黃龍府。 天眷三年,改為濟州,以太祖來攻城時大軍徑涉,不假舟楫之祥也,置利涉軍。 天德三年置上京路都轉運司,四年,改為濟州轉運司。 大定二十九年嫌與山東路濟州同,更今名。 貞祐初,升為隆安府,戶一萬一百八十。 縣一: 利涉倚,興州同時置。 有混同江、淶流河。 鎮一興縣同時置,有混同館。 信州,下,彰信軍刺史。 本渤海懷遠軍,遼開泰七年建,取諸路漢民置。 戶七千三百五十九。 縣一: 武昌本渤海懷福縣地。 鎮一八十戶。 蒲與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 承安三年,設節度副使。 南至上京六百七十里,東南至胡裡改一千四百里,北至北邊界火魯火疃謀克三千里。 合懶路,置總管府。 貞元元年,改總管為尹,仍兼兵馬都總管。 承安三年,設兵馬副總管。 舊貢海蔥,大定二十七年罷之。 有移鹿古水。 西至上京一千八百里,東南至高麗界五百里。 恤品路,節度使。 遼時,為率賓府,置刺史。 本率賓故地,太宗天會二年,以耶懶路都孛堇所居地瘠,遂遷于此。 以海陵例罷萬戶,置節度使,因名速頻路節度使。 世宗大定十一年,以耶懶、速頻相去千里,既居速頻,然不可忘本,遂命名古土門親管猛安曰押懶猛安。 承安三年,設節度副使。 西北至上京一千五百七十里,東北至胡裡改一千一百,西南至合懶一千二百,北至邊界斡可阿憐千戶二千里。 「耶懶」又書作「押懶」。 曷蘇館路,置節度使。 天會七年,徙治寧州,嘗置都統司,明昌四年廢。 有化成關,國言曰曷撒罕關。 胡裡改路,國初置萬戶,海陵例罷萬戶,乃改置節度使。 承安三年,置節度副使。 西至上京六百三十里,北至邊界合裡賓忒千戶一千五百里。 烏古迪烈統軍司,後升為招討司,與蒲與路近。 咸平路,府一,領刺郡一,縣十。 咸平府,下,總管府,安東軍節度使,本高麗銅山縣地,遼為咸州,國初為咸州路,置都統司。 天德二年八月,升為咸平府,後為總管府。 置遼東路轉運司、東京咸平路提刑司。 戶五萬六千四百四。 縣八: 平郭倚,舊名咸平,大定七年更。 銅山遼同州鎮安軍,本漢襄平縣,遼太祖時以東平寨置,因名東平,軍曰鎮東。 章宗大定二十九年,以與東平重,故更。 南有柴河,北有清河,西有遼河。 新興遼銀州富國軍,本渤海富州,熙宗皇統三年廢州,更名來屬。 有范河,北有柴河,西有遼河。 慶雲遼祺州祐聖軍,本以所俘檀州密雲民建州密雲,後更名,有遼河。 清安遼肅州信陵軍,熙宗皇統三年降為縣 榮安東有遼河。 歸仁遼舊隷通州安遠軍,本渤海強師縣,遼更名,金因之。 北有細河。 玉山章宗承安三年,以烏速集、平郭、林河之間相去六百餘里之地置,貞祐二年四月升為節,軍曰鎮安。 韓州,下,刺史。 遼置東平軍,本渤海鄚頡府。 戶一萬五千四百一十二。 舊有營。 縣二: 臨津倚,未詳何年置。 柳河本渤海粵喜縣地,遼以河為名。 有狗河、柳河。 東京路,府一,領節鎮一,刺郡四,縣十七,鎮五。 皇統四年二月,立東京新宮,寢殿曰保寧,宴殿曰嘉惠,前後正門曰天華、曰乾貞。 七月,建宗廟,有孝寧宮。 七年,建禦容殿。 遼陽府,中。 東京留守司。 本渤海遼陽故城,遼完葺之,郡名東平。 天顯三年,升為南京,府曰遼陽。 十三年,更為東京。 太宗天會十年,改南京路平州軍帥司為東南路都統司之時,嘗治于此,以鎮高麗。 後置兵馬都部署司,天德二年,改為本路都總管府,後更置留守司。 產白兔、師姑布、鼠毫、白鼠皮、人參、白附子。 戶四萬六百四。 縣四、鎮一: 遼陽倚。 東梁河、國名兀魯忽必剌,俗名太子河。 鶴野 鎮一長宜,曷蘇館在其地。 宜豐遼舊衍州安廣軍,皇統三年廢為縣,有東梁河。 石城興定三年九月,以縣之靈岩寺為岩州,名其倚郭縣曰東安,置行省。 澄州,南海軍刺史,下。 本遼海州,天德三年改州名。 戶一萬一千九百三十五。 縣二。 鎮一: 臨溟 鎮一新昌。 析木遼銅州廣利軍附郭析木縣地,皇統三年廢州來屬。 有沙河。 瀋州,昭德軍刺史,中。 本遼定理府地,遼太宗時軍曰興遼,後為昭德軍,置節度。 明昌四年改為刺史,與通、貴德、澄三州皆隷東京。 戶三萬六千八百九十二。 縣五: 樂郊遼太祖俘三河之民建三河縣于此,後改更今名。 有渾河。 章義遼舊廣州,皇統三年降為縣來屬。 有遼河、東梁河、遼河大口。 遼濱遼舊遼州東平軍,遼太宗改為始平軍,皇統三年廢為縣。 有遼河。 邑樓遼舊興州人中軍常安縣,遼嘗置定理府刺史于此,本邑樓故地,大定二十九年章宗更名。 有范河、清河,國名叩隈必剌。 雙城遼雙州保安軍也,皇統三年降為縣,章宗時廢。 貴德州,刺史,下。 遼貴德州寧遠軍,國初廢軍,降為刺郡。 戶二萬八百九十六。 縣二: 貴德倚。 有范河。 奉集遼集州懷遠軍奉集縣,本渤海舊縣。 有渾河。 蓋州,奉國軍節度使,下。 本高麗蓋葛牟城,遼辰州。 明昌四年,罷曷蘇館,建辰州遼海軍節度使。 六年,以與「陳」同音,更取蓋葛牟為名。 戶一萬八千四百五十六。 縣四、鎮二: 湯池遼鐵州建武軍湯池縣。 鎮一神鄉。 第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