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戊午朔,嚴實、成江、王贇據濟南,山東招撫高居實遣人招嚴實于青崖砦,獲其款以聞。 李全犯東平府,監軍王庭玉敗之,擒其偽安化軍節度使張林。 庚申,高陽公張甫請增兵守冀州。 上諭樞密,潁州民渡淮為宋軍者凡十村,可追索主者,懲一二以試其餘。 庚午,敕掌兵官不聽舉縣令。 夏人陷會州,刺史烏古論世顯降。 甲戌,陝西行省報龕谷敗夏人之捷。 乙亥,上諭宰臣,河南水災,唐、鄧尤甚。 其被災州縣,已除其租。 余順成之方,止責正供,和糴、雜征並免。 仍自今歲九月始,停周歲桑皮故紙折輸。 流民佃荒田者如上優免。 丙子,陝西行省與夏人議和。 戊寅,定選補親軍法。 己卯,罷葭州招撫司。 壬午,陝西路行省承裔報定西州之捷。 丙戌,以隨路諸軍戶徙河南、京東、西、南路,各設檢察使、副。 恆山公武仙降大元。 九月戊子,詔遣官于河南、陝西選親軍。 辛卯,進《章宗實錄》。 戊戌,大元木華里屯軍真定。 置總領元帥府于歸德,以壽州、陳留兩鎮兵屬之。 庚子,夏人入定西州。 壬寅,宋人屯皁郊堡,行軍提控完顏益都擊敗之。 大元遣塔忽等來。 癸卯,夏人來侵。 甲辰,滕州招捕提控夏義勇討紅襖賊,敗之。 乙巳,詔參知政事李復亨提控芻糧事。 己酉,夏人陷西寧州,尚書省都事仆散奴失不坐誅,駙馬都尉徒單壽春奪官一階,杖六十。 癸丑,更定安泊逃亡出征軍人罪及捕獲賞格。 甲寅,宋人出秦州,及夏人來侵。 丙辰,鞏州行元帥府石盞合喜報定西州之捷。 冬十月壬戌,大元遣蒙古塔忽、訛裡剌等來。 己卯,陝西東路行省報綏德州之捷。 泗州元帥府言,紅襖賊一月四入寇,掠人畜而去。 庚辰,上擊鞠于臨武殿。 辛巳,授紅襖賊時青滕陽公、本處兵馬總領、元帥兼宣撫。 癸未,京西山寨各設守禦使、副,令本路府總之。 諭陝西行省圖復會州。 上擊鞠于臨武殿。 十一月丁亥朔,免越王永功朔望朝參。 易水公靖安民為其下所殺。 戊子,黃陵堈經略使烏古論石虎等以戰陣失律,伏誅。 壬辰,木星晝見于翼,積六十有七日伏,夜又犯靈台北第一星。 甲午,河南水,遣官勸課。 更浮山縣名忠孝。 戊戌,詔復衛紹王王爵,仍加開府議同三司。 壬寅,山東東路軍戶徙許州,命行東平總管府治之,判官一人分司臨潁。 乙巳,詔柴茂權元帥左都監,蓋仁貴攝右都監,同行元帥府于真定。 是月,大元木華里國王以兵圍東平。 十二月甲戌,祈雪。 禮部郎中權左司諫抹撚胡魯剌上封事。 戊寅,詔軍官許月擊鞠者三次,以習武事。 庚辰,獵,享于太廟。 乙酉,鎮南軍節度使溫迪罕思敬上書言錢幣、稅賦二事。 五年春正月丙戌朔,免朝。 丁亥,世宗忌日,謁奠于啟慶宮。 戊子,括南京諸州逋戶舊耕官田,給軍戶。 壬辰,議禦西夏及征南事。 諭皇太子以東平禦敵方略。 甲午,諭樞密院,南伐事重,當詳議其便。 撰故衛王事蹟,如海陵庶人例。 丁酉,大元兵攻天井關。 戊戌,宋人襲泗州西城,提控王祿死之。 辛丑,太白晝見于牛,二百三十有二日伏。 乙巳,詔諸道兵集蔡州,己酉,伐宋。 庚戌,山東行省報東平之捷。 二月丙辰朔,置招撫司于單州。 曲赦東平府。 庚申,下詔伐宋。 以內族惟弼權同簽樞密院事,行院于中京;斡勒合打權元帥府右都監,行元帥府于蔡、息;納合降福權簽樞密院事,行院于宿州;孛術魯達阿權元帥右都監,完顏訛論副右都監,行元帥府于唐、鄧。 戊辰,罷懷州行元帥府,復置招撫司,與孟州經略司並受中京行樞密院節制。 辛未,仆散安貞以元帥出息州,破宋人乾淨居山寺,拔黃土關。 癸酉,以旱災,曲赦河南路。 丙子,禁京城兵器。 元帥紇石烈牙葉塔破宋兵,復泗州。 進逼濠州,至渦口,乏糧而還西城。 癸未,以旱災,詔中外。 三月丙戌朔,上禦仁安殿,祈雨,仍望祭于北郊。 庚寅,宋人圍唐、鄧,行元帥府事完顏訛論力戰卻之。 前鄧州千戶孛術魯毛良虎自拔歸國,訛論便宜遷其官三階,授同知唐州事,乞正授以示信,從之。 乙未,罷河南路行三司。 丙申,參知政事徒單思忠進尚書右丞、兼修國史,以太子詹事仆散毅夫為參知政事。 諭宰臣曰:「今奉禦、奉職多不留心採訪外事。 聞章宗時近侍人秩滿,以改採事定升降。 今亦宜預為考核之法,以激勸之。 」戊戌,長春節,免朝。 己亥,夏因叛人竇趙兒之招,入據來羌城,孛術魯合住以重賞誘脅從人為內應,督兵急攻城,拔之。 省試經義進士,考官于常額外多放喬松等十餘人。 有司奏請駁放,上已允,尋復遣諭松等曰:「汝等中選而復黜,不能無動於心。 方今久旱,恐傷和氣,今特恩放汝矣。 」庚子,賜林州行元帥府經歷官康琚進士及第。 琚以武階乞赴廷試,故有是命。 丙午,以旱築壇祀雷雨師。 壬子,雨。 四月己未,山東行省蒙古綱言:「東莒公燕寧戰敗而死。 寧所居天勝砦據險,寧亡,眾無所歸,變在朝夕。 權署其提控孫邦佐為招撫使,黃摑兀也為總領,以撫其眾。 」遣使請命,敕有司議之。 辛酉,禱雨于太廟。 丙寅,仆散安貞破宋黃、蘄等州。 壬申,俘宋宗室男女七十餘口獻於京師。 癸酉,詔親軍中武舉第而授職需次者,仍執舊役,廩給循常,闕至發遣。 辛巳,監察御史劉從益以彈劾失當,奪官一階,罷之。 詔定進士中下甲及監官散階至明威者舉充縣令法。 五月甲申朔,日有食之。 戊戌,宋人據楚丘,官軍復之。 庚子,納蘭記僧伏誅,告人趙鋭升職四等。 壬寅,陝西元帥完顏賽不遣使來獻晉安、平陽之捷,方議其賞,御史烏古論胡魯劾其縱將士鹵掠,不副主上除亂救民之意,乞正其罪。 上以賽不有功,詔勿問,賞議亦寢。 癸卯,唐州守將訛論為元帥賽不猶子,與宋人戰唐州境上,為宋人所敗,死者七百餘人,匿之而以捷聞。 御史納蘭發其事。 上以賽不故,亦不之罪,而以是意諭之。 乃稱納蘭敢言,錄其功付有司,秩滿考最。 癸丑,東平內徙,命蒙古綱行省于邳州,王庭玉行帥府于黃陵堈。 六月甲寅朔,尚書省奏駙馬都尉安貞反狀,上閲奏慮其不實,謂平章政事英王守純曰:「國家誅一大臣,必合天下後世公議。 其令覆按之。 」乙丑,遣使諭晉陽公郭文振、上黨公完顏開各守疆土,同心濟難,毋以細故啟釁端,誤國事。 戊寅,仆散安貞坐謀反,並其三子皆伏誅。 己卯,越王永功薨。 庚辰,輟朝。 壬午,上親奠于殯所。 秋七月己亥,義勇軍叛,據碭山縣。 庚子,詔增給徐州、清口等處戍兵衣糧。 己酉,碭山賊夜襲永城縣,行軍副總領高琬敗之,命蒙古綱併力討捕。 辛亥,單州招撫劉瓊乞移河南糧濟其軍,詔給之。 八月壬子朔,罷黃陵堈招撫司。 上諭尚書省,碭山叛軍家屬囚歸德,旬餘不給糧,恐傷其生。 宰臣奏,已給之矣。 又諭樞密,河北艱食,民欲南來者日益多,速令渡之,毋致殍死。 癸亥,林、懷帥府邀擊紅襖賊于伏恩村,敗之。 甲子,詔南征潰軍復歸而能力戰者,依出界立功格賞之。 乙丑,宋人掠沈丘,殺縣令。 甲戌,命有司除逋戶負租,毋征見戶。 第5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