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甲子朔,時暑,給修城夫病者藥餌。 遣諭元帥合達曰:「以卿干局,故有唐、鄧之委。 或有侵軼,戰退不宜遠追,第固吾圉。 」以驃騎上將軍河南路統軍使石盞女魯歡為元帥右都監,行平涼元帥府事。 詔付遼東等處行省金銀符及空名宣敕,聽便宜處置。 壬申,制沿河戍兵逃亡罪並同征行軍人例。 詔御史中丞完顏伯嘉行樞密院于許州。 甲戌,定防秋將校擊球飲燕之罰。 李全寇日照、博興,紇石烈萬奴敗之;寇即墨,完顏僧壽又敗之,復萊州。 戊寅,詔陝西簽軍如河南例,曲赦河東南、北路。 丁亥,命防禦使徒單福定等帥所部義軍,與沂州民老幼盡徙于邳。 戊子,遼州總領提控唐括狗兒帥師復太原府。 平涼等處地震,詔右司諫郭著撫諭其軍民。 秋七月丁酉,籍邳、海等州義軍及脅從歸國而充軍者,人給地三十畝,有力者五十畝,仍蠲差稅,日支糧二升,號「決勝軍」。 戊戌,上進樞密臣僚諭之曰:「裡城久未畢功,尚書欲增調民,朕慮妨農。 況糧儲不繼,將若之何,盍改圖之。 」樞臣言:「是役之興,實為大計,今功已過半,偶值霖潦,成功差遲。 尚書議增丁夫,勢必驗口,不令妨業。 比及防秋,當告成矣。 」上曰:「卿等善為計畫,無貽朕憂。 」庚子,以地震,曲赦陝西路。 甲辰,置京東、西、南三路行三司。 乙卯,曲赦山東西路。 丁巳,遣單思忠以地震祭地祇于上清宮。 八月丙寅,補闕許古等削官解職。 丁卯,木星犯輿鬼東南星。 戊辰,遣禮部尚書楊雲翼祭社稷,翰林侍讀學士趙秉文祭后土于河中府。 京西行三司李復亨言汝、鄧冶鐵,河南、北食鹽之利。 木星晝見于柳,百有九日乃滅。 壬申,上敕台臣:「朕處分尚書事,或至數日不奉行,及再問則巧飾次第以對。 大臣容有遺忘,左右司玩弛,台臣當糾。 今後復爾,並罪卿等。 」乃定御史上下半月勾檢省中制敕文字。 大元兵下武州,軍事判官郭秀死之。 丁丑,緩在京差徭。 中山治中王善殺權知府事李仲等以叛。 大元兵下合河縣,縣令喬天翼等死之。 乙酉,命樞密遣官簡嶺外諸軍之武健者,養之彰德、邢、洺、衛、浚、懷、孟等城,弱者罷遣,戊子,敕侯摯諭三司行部官勸民種麥,無種粒者貸之。 九月甲午,詔單州經略使完顏仲元屯宿州,與右都監紇石烈德同行帥府事。 丙申,唐州從宜夾谷天成敗宋人于桐柏。 丁酉,尚書省請申命侯摯廣營策積貯,上不許,曰:「徵斂已多,今更規畫,不過復取於民耳。 防秋稍緩,當量減戍兵,用度幸足,何至是耶。 」甲辰,大元兵徇東勝州,節度使伯德窳哥死之。 庚戌,命行省胥鼎領兵赴河中。 壬子,真定招撫使武仙請給金銀符賞有功,從之。 沿河造戰艦,付行院帥府。 冬十月癸亥朔,定保舉縣令能否升黜舉主制。 乙丑,用蒙古綱言,招集義軍各置都統、副統等官,如貞祐三年制。 平涼府先以地震被命醮祭,方行事,慶雲見,以圖來上。 遣官覆驗得實,是日,百官奉表稱賀。 丁卯,以完顏開權元帥左都監,郭文振權右都監,並行元帥府事,謀復太原。 壬申,定臓吏計罪以銀為則。 癸酉,以慶雲遣官告太廟。 甲戌,以慶雲詔國內。 己卯,大元兵次單州境,詔諸路民應遷避兵而不欲者,亟遣人以利害曉之。 癸未,裡城畢工,百官稱賀。 宴宰臣便殿。 遷右丞摯官一階,賜右丞相琪、左丞汝礪、參知政事思忠金鼎各一,重幣三。 是役,上慮擾民,募人能致甓五十萬者遷一官,百萬仍升一等。 平陽判官完顏阿剌、左廂譏察霍定和發宋蔡京故居,得二百萬有奇,準格遷賞。 甲申,宰臣請以裡城之功建碑會朝門,從之。 丁亥,大元兵屯綿上。 壬辰,命有司葺閒舍,給薪米,以濟貧民,期明年二月罷,俟時平則贍之以為常。 十一月癸巳朔,前嵐州倉使張祐自夏國來歸。 以樞密副使仆散安貞、同簽院事訛可行院事于河北。 乙未,以官驢借朝士之無馬者乘之,仍給芻豆。 己亥,大元兵徇彰德府。 辛丑,詔朝官七品、外路六品以上官,二歲舉縣令一人。 戶部令史蘇唐催租封丘,期限迫促,民有生刈禾輸租者。 上聞之,遣吏按問,杖唐五十,縣令高希隆減二等。 尚書以希隆罰輕,上曰:「使臣至外路,自非至剛者,孰能不從?其依前詔。 」甲寅,徐州總領納合六哥大破紅襖賊于狄山。 禮部郎中抹撚魯剌上疏言時事。 丁巳,右丞相高琪下獄。 泰安軍副使張天翼為賊張林所執以歸宋,縶之楚州,至是逃歸,授睢州刺史,超兩官,進職一等。 戊午,大元兵平晉安府,行元帥府事、工部尚書粘割貞死之。 十二月,誅高琪。 第十六 本紀第十六 宣宗下 四年春正月壬辰朔,詔免朝。 丙申,金安軍節度使行元帥府事古裡甲古倫除名。 丁酉,大元兵下好義堡,霍州刺史移剌阿里合等死之。 詔贈官有差。 庚戌,宋步騎十餘萬圍鄧州,聞援軍至,夜焚營去,招撫副使術虎移剌答追及之,奪其俘還。 壬子,晝晦,有頃大雷電,雨以風。 癸丑,戶部侍郎張師魯上書,請遣騎兵數千,及春,淮、蜀併進、以撓宋。 丙辰,以武仙遙領中京留守,進官一階。 三月辛丑,議遷睢州,治書侍御史蒲魯虎奉詔相視京東城池,還言勿遷便,乃止。 癸卯,長春節,詔免朝。 乙巳,林州元帥惟良擒叛人單仲、李俊,誅之,降其黨盧廣。 己酉,以吏部尚書李復亨參知政事,南京兵馬使術甲賽也行懷、孟帥府事。 辛亥,進平章政事高汝礪為尚書右丞相,監修國史,封壽國公。 參知政事李復亨兼修國史。 平章政事、陝西行尚書省胥鼎進封溫國公,致仕。 壬子,紅襖賊于忙兒襲據海州,經略使完顏陳兒以兵擊敗忙兒,復取之。 甲寅,木星犯鬼宿積屍氣。 夏四月庚申朔,詔御史中丞完顏伯嘉提控防城事。 癸亥,安武軍節度使柴茂破紅襖賊于棗強。 祁州經略使段增順破叛賊甄全於唐縣。 夏人犯邊,元帥石盞合喜破之。 乙丑,以彰德、衛、輝、滑、浚諸州隷河南路轉運司。 以河南路轉運司為都轉運,視中都,增置官吏。 戊辰,禘于太廟。 大元遣趙瑞以兵攻孟州。 提控魯德、王安復大名府。 以參知政事把胡魯權尚書右丞、左副元師,元帥左都監承立為右監軍權參知政事,同行尚書省元帥府于京兆。 庚辰,東平元帥府總領提控蒲察山兒破紅襖賊于聊城。 壬年,命六部檢法以法狀親白部官,聽其面議,大理寺如之。 五月壬辰,定二品至三品立功遷官格。 癸巳,紅襖賊寇樂陵、鹽山,橫海軍節度使王福連擊敗之,張聚來寇,又敗之。 甲午,上擊鞠于臨武殿。 丙申,以時暑,免常朝,四日一奏事。 丁酉,諭工部暑月停工役。 癸卯,大元兵徇庾州。 丙辰,大元兵徇兗州,泰定軍節度使兀顏畏可死之。 六月丙寅,遣人招張柔。 丁卯,詔減監察御史四員。 戊辰,山東民僑居者募壯士五百人,益東莒公燕寧軍。 月犯土星。 己巳,太白晝見于張,百八十有四日乃伏。 甲戌,制諸倉場庫院巡護軍,受提舉倉場司及監支納官彈壓。 京畿不雨,敕有司閲獄,雜犯死罪以下皆釋之。 丁丑,大元遣楊在攻下大名,又攻開州及東明、長垣等縣。 己卯,祈雨。 庚辰,宋人方子忻來歸,有司處之鄭州。 上曰:「吾民奔宋者,彼例衣食之。 彼來歸者,不善視之,或復逃歸,漏泄機事。 」命增子忻廩給,有司優遇之。 元帥右監軍、權參知政事承立上封事。 秋七月辛卯,宋人及紅襖賊犯河朔,諸郡皆降,獨滄州經略使王福固守。 會益都賊張林來攻,福乃叛降林,帥府請討之。 是日,雨。 癸丑,林州行元帥府遣總領嚴祿等討紅襖賊于彰德府,生擒偽安撫使王九。 詔參知政事李復亨為慰使,御史丞完顏伯嘉副之,循行郡縣勸農。 以烏古論仲端等使大元。 第5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