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庚辰,尚書集文資官雜議進士之選,詔依泰和例行之。 癸未,訛可敗宋人于光化軍。 甲申,長春節。 戊子,諭宰臣曰:「舊制,廷試進士日晡後出宮。 近欲複舊,恐能文而思遲者,不得盡其才,其令日沒乃出。 」以御史中丞把胡魯為參知政事。 陝西行六部尚書楊貞削五官,累杖一百七十,解職。 訛可表言,官軍自桐柏入宋境,所向多克捷。 癸巳,宋人爭皁郊堡,擊官軍,軍潰,主將完顏阿鄰戰沒。 丙申,更定京城捕告強盜官賞制。 辛丑,上京行省蒲察五斤表,左監軍哥不靄誣坊州宣撫副使紇石烈按敦將叛而殺之。 事下尚書省,宰臣以為按敦之死徐議恤典,哥不靄亦姑牢籠使之,上勉從其言。 夏四月壬寅朔,蒲察五斤表,遼東便宜阿里不孫貸糧高麗不應,輒以兵掠其境。 上命五斤遣人以詔往諭高麗,使知興兵非上國意。 乙巳,詔河南路行總管府節鎮以上官,充宣差捕盜使,以防禦刺史以上長貳官,及世襲猛安之才武者為之副,又命濮王府尉完顏毛良虎為宣差提控以巡督之。 是日,曲赦遼東等路。 以戶部尚書夾谷必蘭為翰林學士承旨,權參知政事,行省于遼東。 丁未,承裔敗宋人于皁郊堡。 庚戌,御史劾集賢院諮議官李維岩本中山府無極縣進士趙孝選家奴,乞正其事。 上曰:「國家用人,奚擇貴賤?」命以官銀五十兩贖放為良,任使仍舊。 壬子,遣侍御史完顏素蘭、近侍局副使訛可同赴遼東,察訪叛賊萬奴事體。 行省侯摯督兵復密州。 提控硃琛復高密縣。 癸丑,完顏素蘭請宣諭高麗復開互市,從之。 乙卯,特賜武舉溫迪罕繳住以下一百四十人及第。 丁巳,陝西行省破宋鷄公山,取和州、成州,至河池縣黑谷關,守者皆遁,前後獲糧九萬斛,錢數千萬,軍實不可勝計。 戊午,紅襖賊犯徐、邳,行樞密院兵大破之。 己未,阿里不孫自潼關之敗,失其所在,變姓名匿居柘城,為御史覺察,系其家屬,將窮治之,乃遣子上書詣吏待罪。 台臣力請誅之,以懲不忠。 上卒赦其罪,諭以自效。 癸亥,遣重臣審理京師冤獄。 丁卯,河南諸郡蝗。 臨洮路報敗宋人之捷。 東平行省敗黑旗賊,拔膠西縣,渠賊李全來援,並破之。 戊辰,河北行省敗紅襖賊,進至密州,降偽將校數十人,士卒七百人,悉復其業。 五月辛未朔,鳳翔元帥完顏閭山破宋人步落堝、香爐堡諸屯。 甲戌,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襲破李全於莒州及日照縣之南,三道擊之,追奔四十里。 丙子,夏人自葭州入鄜延,元帥承立遣兵敗之馬吉峰,是日捷至。 詔遣官督捕河南諸路蝗。 辛巳,策論詞賦經義進士及武舉人入見,賜告命章服。 萊州民曲貴殺節度經略使內族轉奴,自稱元帥,構宋人據城叛。 山東招撫司遣提控王庭玉、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等討平之,斬偽統制白珍及牙校數十人,生禽貴及偽節度使呂忠等十餘人,誅之。 乃命庭玉保萊,硃琛保密,阿魯答保寧海,以安輯其民。 丙戌,陝西行省言:「四月中,鞏州行元帥承裔遣提控烏古論長壽、納蘭記僧分道伐宋。 長壽出鹽川鎮,記僧出鐵城堡,皆克捷而還。 」辛卯,壽州行樞密院南城軍攻辛城鎮,一軍趣史河,與宋人戰,勝之。 壬辰,河北行省復黃縣。 乙未,第鳳翔、秦、鞏三道南征將士功,各遷其官。 丙申,增隨朝官及諸承應俸。 戊戌,陝西行省連報承裔等入宋境之捷。 己亥,大元兵徇錦州,元帥仲亨死之。 庚子,陝州群狼傷百餘人,立賞募人捕殺。 六月甲辰,樞密院言:「諸道表稱大元集兵應州、飛狐,將分道南下,觀其意不在河北,而在陝西。 河東各路義士、土兵、蕃漢弓箭手,宜于農隙教閲,以備緩急。 東平、單州沖重,豫徙其農民糧畜,置可守之城,修近城水砦,因以為固。 潼谷遠連商、虢,宜令兩帥府選官按視阨塞。 」又言:「賈瑀等刺殺苗道潤,乞治瑀等專殺之罪,余州郡各以正職授頭目,使分治一方。 」上諭之曰:「道潤之眾亟收集之,瑀等是非未明,姑置勿問。 諸頭目各制一方,利害至重,更審處之。 」石州賊馮天羽眾數千,據臨泉縣為亂。 帥府命將討捕之,為賊所敗,旁郡縣將謀應之。 州刺史紇石烈公順赴以兵,天羽等數十人迎降,公順殺之。 餘賊走保積翠山,遣將王九思攻之,不下。 詔國史院編修官馬季良持告敕金幣往招之。 比至,九思先破柵,殺賊二千人,余復走險。 已而其黨安國用等詣季良降者五千餘人,就署國用同知孟州防禦使事,以次遷擢有差。 分其眾于絳、霍間。 丁未,以參知政事把胡魯權左副元帥,與平章政事胥鼎協力防秋。 己酉,苗道潤所部軍請隷潞州元帥府,詔河北行省審處之。 壬子,紅襖賊犯沂州,官軍敗之,追至白裡港,都提控齊信沒于陣,詔有司議贈恤。 丙辰,遣監察御史粘割梭失往河中、絳、解等郡,同守土官商度可保城池。 丁巳,上以久旱,諭宰臣治京獄冤。 因及京城小民,中納石炭,既給其價,御史劾以過請官錢,並系之獄,有論至極刑者,欲悉從寬宥,何如?高琪對不然,遂止。 壬戌,御史言戶部員外郎臧伯升供億息州,偶遇官軍戰勝,亦冒遷一官,乞論其罪。 上曰:「軍前如此者,何止伯升,今遽見罪,余皆不安。 且詰所從來,勢連及帥府。 多故之秋,豈為一官,遂忘大計?但令釐正之。 」癸亥,遣高汝礪、徒單思忠禱雨。 秋七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辛未,詔賞南伐將有士有差。 夏人犯龕谷,提控夾谷瑞及其副趙防擊走之。 甲戌,以旱災,詔中外。 己卯,遣官望祀岳鎮海瀆于北郊,享太廟,祭太社、太稷,祭九宮貴神于東郊,以禱雨。 遣太子太保阿不罕德剛、禮部尚書楊雲翼分道審理冤獄。 癸未,大雨。 太子、親王、百官表請禦正殿,復常膳。 庚寅,擇明干官提控銓選無違失者與升擢,令譯史不任事者,驗已歷俸月放滿,別選能者。 甲午,夏人復犯龕谷,夾谷瑞大破之。 用點檢承玄言,遣官詣諸道選寄居守闕丁憂官及親軍入仕才堪總兵者,得一百六人,付樞密任使。 八月庚子朔,河北行省以苗道潤軍隷涿州刺史李瘸驢,副以張甫、張柔。 戊申,敕親軍百戶以下授職待闕者給本俸,仍充役,俟當赴任遣之。 己酉,詔河北行省完顏霆進軍援山東招撫使田琢,自今將士立功聽琢先賞以聞。 大元遣木華里等帥步騎數萬自太和嶺徇河東。 乙卯,大元兵收代州。 辛酉,棣州提控紇石烈醜漢討賊張聚,大破其眾,復濱、棣二州。 奸人李宜伏誅。 復禁北歸民渡河。 戊辰,大元兵收隰州。 九月乙亥,下太原府,元帥左監軍兼知樞府事烏古論德升死之。 丙戌,論皇太子曰:「軍務之速,動關機會,悉從中覆,則或稽緩。 自今有當亟行者,先行後聞。 」以戶部尚書納合蒲剌都為元帥右監軍,行元帥府事于潞州。 戊子,置秦關等處九守禦使,命完顏蒲察等分戍諸厄。 議遷海州,侯摯言不便,止。 大元兵徇汾州,節度使兀顏訛出虎死之。 庚寅,李全破密州,執招撫副使黃摑阿魯答、同知節度使夾谷寺家奴。 辛卯,大元兵下孝義縣。 乙未,設隨處行六部官,以京府節鎮長官充尚書,次侍郎、郎中、員外郎;防刺長官侍郎,次郎中、員外郎、主事;勾當官聽所屬任使。 州府官並充勸農事,防刺長官及京府節鎮同知以下充副使。 丙申,李全破壽光縣。 冬十月甲辰,李全破鄒平縣,戊申,破臨朐縣。 己酉,大元兵徇絳、潞。 壬子,攻平陽,提控郭用死之。 癸丑,下平陽,知府事,權參知政事、行尚書省李革及從坦死之。 甲寅,權平定州刺史范鐸以棄城伏誅。 詔諸郡錄囚官,凡坐軍期者皆奏讞。 山東路轉運副使兼同知沂州防禦使程戩及邳州副提控王汝霖等通宋人為變,伏誅。 宋人攻漣水縣,提控劉瑛敗之。 丁巳,大元兵攻澤州。 戊午,尚書省言獲奸細叛亡,率多僧道。 詔沿邊諸州,惟本處受度聽依舊居止,來自河北、山東遣入內郡,譏其出入。 己未,李全據安丘,提控王政屯昌樂俟王庭玉兵同進討。 宣差太府少監伯德玩擅率政兵攻全,為全所敗,提控王顯死焉。 田琢上言乞正玩罪。 癸亥,月犯軒轅左角之少民星。 甲子,詔河東北路忻、代、寧化、東勝諸州並受嵐州帥府節制。 第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金史》
第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