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自唐季,基于朔方。 造邦本席於干戈,致治能資於黼黻。 敬天尊祖,而出入必祭;親仁善鄰,而和戰以宜。 南府治民,北府治兵。 春狩省耕,秋狩省 。 吏課每嚴於芻牧,歲饑屢賜乎田租。 至若觀市赦罪,則摥合六典之規;臨軒策士,則恪遵三歲之制。 享國二百一十九載,政刑日舉,品式備具,蓋有足尚者焉。 迨夫子孫失禦,上下離心。 驕盈盛而釁隙生,讒賊興而根本蹙。 變強為弱,易於反掌。 籲!可畏哉! 天祚自絶,大石苟延。 國既丘墟,史亦蕪 。 耶律儼語多避忌,陳大任辭乏精詳。 五代史系之終篇,宋舊史埒諸載記。 予奪各徇其主,傳聞況失其真。 我世祖皇帝一視同仁,深加愍惻。 嘗敕詞臣撰次三史,首及於遼。 六十餘年,歲月因循,造物有待。 臣脫脫誠惶誠恐頓首,欽惟皇帝陛下,如堯稽古,而簡寬容眾;若舜好問,而浚哲冠倫。 講經兼誦乎祖謨,訪治旁求乎往牒。 茲修史事,斷自宸衷。 睿旨下而徵聘行,朝士賀而遺逸起。 於是命臣脫脫以中書右丞相領都總裁,中書平章政事臣鐵睦爾達世、中書右丞今平章政事臣賀惟一、御史中丞今翰林學士承旨臣張起岩、翰林學士臣歐陽玄、侍御史今集賢侍講學士兼國子祭酒臣呂思誠、翰林侍講學士臣揭 斯奉命為總裁官。 中書遴選儒臣宗文太監今兵部尚書臣廉惠山海牙、翰林直學士臣王沂、秘書着作佐郎臣徐 、國史院編修官臣陳繹曾分撰遼史。 起至正三年四月,迄四年三月。 發故府之櫝藏,集遐方之匭獻, 羅剔抉,刪潤研 。 紀志表傳,備成一代之書;臧否是非,不迷千載之實。 臣脫脫叨承隆寄,幸睹成功。 載宣日月之光華,願效涓埃之補報。 我朝之論議歸正,氣之直則辭之昌;遼國之君臣有知,善者喜而惡者懼。 所撰本紀三十捲、志三十二卷、表八卷、列傳四十六卷,各着論贊,具存體裁,隨表以聞。 上塵天覽,下情無任慚懼戰汗屏營之至。 臣脫脫誠惶誠懼頓首頓首謹言。 至正四年三月 日,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 筵事臣脫脫上表。 三史凡例 一、帝紀: 三國各史書法,準史記、西漢書、新唐書。 各國稱號等事,準南、北史。 一、志: 各史所載,取其重者作志。 一、表: 表與志同。 一、列傳: 后妃,宗室,外戚,群臣,雜傳。 人臣有大功者,雖父子各傳。 餘以類相從,或數人共一傳。 三國所書事有與本朝相關涉者,當稟。 金、宋死節之臣,皆合立傳,不須避忌。 其餘該載不盡,從總裁官與修史官臨文詳議。 一、疑事傳疑,信事傳信,準春秋。 修史官員 都總裁: 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錄軍國重事、中書右丞相、監修國史、領經筵事臣脫脫。 總裁官: 光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知經筵事、提調都水監臣鐵睦爾達世。 榮祿大夫、中書平章政事、知經筵事臣賀惟一。 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臣張起岩。 翰林學士、資善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臣歐陽玄。 集賢侍講學士、通奉大夫兼國子祭酒臣呂思誠。 翰林侍講學士、中奉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同知經筵事臣揭 斯。 纂修官: 正議大夫、兵部尚書臣廉惠山海牙。 翰林直學士、朝請大夫、知制誥、同修國史兼經筵官臣王沂。 文林郎、秘書監着作佐郎臣徐。 將仕佐郎、翰林、國史院編修官臣陳繹曾。 提調官: 資德大夫、中書右丞臣伯彥。 榮祿大夫、中書左丞臣姚庸。 奉議大夫、叄議中書省事臣長仙。 通議大夫、叄議中書省事臣呂彬。 朝散大夫、中書右司郎中臣悟良哈台。 嘉議大夫、中書左司郎中臣趙守禮。 亞中大夫、中書左司員外郎臣哲篤。 亞中大夫、中書省左司員外郎臣何執禮。 儒林郎、右司都事臣觀音奴。 奉議大夫、左司都事臣烏古孫良楨。 嘉議大夫、禮部尚書臣王守誠。 中憲大夫、工部尚書臣丁元。 奉議大夫、禮部侍郎臣老老。 嘉議大夫、禮部侍郎臣杜秉彞。 ※校勘記 一∶ 修三史詔 原作「聖旨」,今改此題,「聖旨」二字移置正文之首。 二∶ 一代盛典 典,原誤「興」。 據文義改。 三∶ 鐵睦爾達世 鐵睦,原誤「或陸」。 據前修三史詔改正。 四∶ 志三十二卷 二,原誤「一」,據正文改正。 又下文「列傳四十六卷」,四十六當作四十五。 國語解一卷,不當計入列傳。 五∶ 鐵睦爾達世 鐵字原脫,據前修三史詔補入。 金史作帖。 第16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遼史》
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