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北走降虜 按「虜」下原有「上」字,衍文從刪。 第一百○一卷 列傳第三十一 蕭陶蘇斡耶律阿息保蕭乙薛蕭胡篤 蕭陶蘇斡,字乙辛隱,突呂不部人。 四世祖因吉,髮長五尺,時呼為「長髮因吉」。 祖裡撥,奧隗部節度使。 陶蘇斡謹願,不妄交。 伯父留哥坐事免官,聞重元亂,挈家赴行在。 時陶蘇斡雖幼,已如成人,補筆硯小底。 累遷祗候郎君,轉樞密院侍禦。 咸雍五年,遷崇德宮使。 會有訴北南院聽訟不直者,事下,陶蘇斡悉改正之,為耶律阿思所忌。 帝欲召用,輒為所沮。 八年,歷漠北滑水馬群太保,數年不調,嘗曰:「用才未盡,不若閒。 」乾統中,遷漠南馬群太保,以大風傷草,馬多死,鞭之三百,免官。 九年,徙天齊殿宿衛。 明年,谷價翔 ,宿衛士多不給,陶蘇斡出私廩 之,召同知南院樞密使事。 天慶四年,為漢人行宮副部署。 時金兵初起,攻陷寧江州。 天祚召群臣議,陶蘇斡曰:「女直國雖小,其人勇而善射。 自執我叛人蕭海裡,勢益張。 我兵久不練,若遇強敵,稍有不利,諸部離心,不可制矣。 為今之計,莫若大發諸道兵,以威壓之,庶可服也。 」北院樞密使蕭得裡底曰:「如陶蘇斡之謀,徒示弱耳。 但發滑水以北兵,足以拒之。 」遂不用其計。 數月間,邊兵屢北,人益不安。 饒州渤海結構頭下城以叛,有步騎三萬餘,招之不下。 陶蘇斡帥兵往討,擒其渠魁,斬首數千級,得所掠物,悉還其主。 及耶律章奴叛,陶蘇斡與留守耶律大悲奴為守禦。 章奴既平,陶蘇斡請曰:「今邊兵懈弛,若清暑嶺西,則漢人嘯聚,民心益搖。 臣愚以為宜罷此行。 」不納。 乃命陶蘇斡控扼東路,招集散卒。 後以太子太傅致仕,卒。 耶律阿息保,字特裡典,五院部人。 祖胡劣,太祖時徙居西北部,世為招討司吏。 阿息保慷慨有大志,年十六,以才幹補內史。 天慶初,轉樞密院侍禦。 金人起兵城境上,遣阿息保問之,金人曰:「若歸阿疏,敢不聽命。 」阿息保具以聞。 金兵陷寧江州,邊兵屢敗,遣阿息保與耶律章奴等賫書而東,冀以脅降。 阿息保曰:「臣前使,依詔開諭,略無所屈。 將還,謂臣曰:『若所請不遂,無相見。 』今臣請獨往。 」不聽。 將行,別蕭得裡底曰:「不肖適異國,必無生還,願公善輔國家。 」既至,阿息保見執。 久乃遁歸。 及天祚敗績,遷都巡捕使。 六年,從阿疏討耶律章奴,加領軍衛大將軍。 阿疏將兵而東,阿息保送至軍,乃還。 天祚怒其專,鞭之三百。 尋為奚六部禿裡太尉。 後阿疏反,阿息保以偏師進擊,臨陣墜馬,被擒。 因阿疏有舊得免。 時阿疏頗好殺,阿息保謂曰:「欲舉大事,何以殺為!」由是全活者眾。 會阿疏敗,乃還。 以戰失利,囚中京數歲。 保大二年,金兵至中京,始出獄。 尋為敵烈皮室詳穩。 是時,魏王淳僭號,屢遣人以書來招。 阿息保封書以獻,因諫曰:「東兵甚鋭,未可輕敵。 」及石輦鐸之敗,天祚奔竄,召阿息保,不時至,疑有貳心,並怒為淳所招,殺之。 初,阿息保知國將亡,前後諫甚切。 及死以非罪,人尤惜之。 蕭乙薛,字特免,國舅少父房之後。 性謹願。 壽隆間,累任劇官。 天慶初,知國舅詳穩事,遷殿前副點檢。 金兵起,為行軍副都統。 以戰失利,罷職。 六年,出為武定軍節度使,遷西京留守。 明年,討劇賊董 兒,戰易水西,大破之。 以功為北府宰相,加左仆射,兼東北路都統。 十年,金兵陷上京,詔兼上京留守、東北路統軍使。 為政寬猛得宜,民之窮困者,輒加振恤,眾咸愛之。 保大二年,金兵大至,乙薛軍潰,左遷西南面招討使。 以部民流散,不赴。 及天祚播遷,給侍從不闕,拜殿前都點檢。 凡金兵所過,諸營敗卒復聚上京,遣乙薛為上京留守以安撫之。 明年,盧彥倫以城叛,乙薛被執數月,以居官無過,得釋。 後為耶律大石所殺。 蕭胡篤,字合術隱。 其先撒葛只,太祖時願隷宮分,遂為太和宮分人。 曾祖敵魯,明醫。 人有疾,觀其形色即知病所在。 統和中,宰相韓德讓貴寵,敵魯希旨,言德讓宜賜國姓,籍橫帳,由是世預太醫選。 子孫因之入官者眾。 胡篤為人便佞,與物無忤。 清寧初,補近侍。 大安元年,為彰愍宮太師。 壽隆二年,轉永興宮太師。 天慶初,累遷至殿前副點檢。 五年,從天祚東征,為先鋒都統,臨事猶豫,凡隊伍皆以圍場名號之。 進至剌離水,與金兵戰,敗,大軍亦卻。 及討耶律章奴,以籍私奴為軍,遷知北院樞密使事,卒。 胡篤長於騎射,見天祚好游畋,每言從禽之樂,以逢其意。 天祚悅而從之。 國政隳廢,自此始雲。 論曰:甚矣,承平日久,上下狃於故常之可畏也!天慶之間,女直方熾,惟陶蘇斡明於料敵,善於忠諫;惜乎天祚痼蔽,不見信用。 阿息保不死阿疏之難,乙薛甘忍盧彥倫之執,大節已失矣,他有所長,亦奚足取。 胡篤以游畋逢迎天祚而隳國政,可勝罪哉! ※校勘記 一∶ 發滑水以北兵按紀天慶四年七月作「發渾河北諸軍」。 二∶ 太祖時徙居西北部 祖,原誤「子」。 依道光殿本據大典改。 第一百○二卷 列傳第三十二 蕭奉先李處溫張琳耶律余睹 蕭奉先,天祚元妃之兄也。 外寬內忌。 因元妃為上眷倚,累官樞密使,封蘭陵郡王。 天慶二年,上幸混同江鈎魚。 故事,生女直酋長在千里內者皆朝行在。 適頭魚宴,上使諸酋次第歌舞為樂,至阿骨打,但端立直視,辭以不能。 再三旨諭,不從。 上密謂奉先曰:「阿骨打跋扈若此!可托以邊事誅之。 」奉先曰:「彼粗人,不知禮義,且無大過,殺之傷向化心。 設有異志,蕞爾小國,亦何能為!」上乃止。 四年,阿骨打起兵犯寧江州,東北路統軍使蕭撻不也戰失利。 上命奉先弟嗣先為都統,將番、漢兵往討,屯出河店。 女直乃潛渡混同江,乘我師未備來襲。 嗣先敗績,軍將往往遁去。 奉先懼弟被誅,乃奏「東征潰軍逃罪,所至劫掠,若不肆赦,將嘯聚為患」。 從之。 嗣先詣闕待罪,止免官而已。 由是士無鬥志,遇敵輒潰,郡縣所失日多。 初,奉先誣耶律余睹結駙馬蕭昱謀立其甥晉王,事覺,殺昱。 余睹在軍中聞之懼,奔女直。 保大二年,余睹為女直監軍,引兵奄至,上憂甚。 奉先曰:「余睹乃王子班之苗裔,此來實無亡遼心,欲立晉王耳。 若以社稷計,不惜一子,誅之,可不戰而退。 」遂賜晉王死。 中外莫不流涕,人心益解體。 當女直之兵未至也,奉先逢迎天祚,言:「女直雖能攻我上京,終不能遠離巢穴。 」而一旦越三千里直搗雲中,計無所出,惟請播遷夾山。 天祚方悟,顧謂奉先曰:「汝父子誤我至此,殺之何益!汝去,毋從我行。 恐軍心忿怒,禍必及我。 」奉先父子慟哭而去,為左右執送女直兵。 女直兵斬其長子昂,送奉先及次子昱於其國主。 道遇我兵,奪歸,天祚並賜死。 李處溫,析津人。 伯父儼,大康初為將作少監,累官叄知政事,封漆水郡王,雅與北樞密使蕭奉先友舊。 執政十餘年,善逢迎取媚,天祚又寵任之。 儼卒,奉先薦處溫為相,處溫因奉先有援己力,傾心阿附,以固權位,而貪污尤甚,凡所接引,類多小人。 第14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遼史》
第14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