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儀:皇帝出就內殿,拜先帝禦容,北南臣僚丹墀內合班,再拜。 可矮墩以上入殿,賜坐。 帝進禦容酒,陪位並侍立皆再拜。 一進酒,臣僚下殿,左右相向立。 皇帝戴幡勝,等第賜幡勝。 臣僚簪畢,皇帝於土牛前上香,三奠酒,不拜。 教坊動樂,侍儀使跪進綵杖。 皇帝鞭土牛,可矮墩以上北南臣僚丹墀內合班,跪左膝,受綵杖,直起,再拜。 贊各祗候。 司辰報春至,鞭土牛三匝。 矮墩鞭止,引節度使以上上殿,撒谷豆,擊土牛。 撒谷豆,許眾奪之。 臣僚依位坐,酒兩行,春盤入。 酒三行畢,行茶。 皆起。 禮畢。 重午儀:至日,臣僚昧爽赴禦帳,皇帝系長壽彩縷升車坐,引北南臣僚合班,如丹墀之儀。 所司各賜壽縷,揖臣僚跪受,再拜。 引退,從駕至膳所,酒三行。 若賜宴,臨時聽敕。 重九儀:北南臣僚旦赴禦帳,從駕至圍場,賜茶。 皇帝就坐,引臣僚禦前班立,所司各賜菊花酒,跪受,再拜。 酒三行,揖起。 藏鬮儀:至日,北南臣僚常服入朝,皇帝禦天祥殿,臣僚依位賜坐。 契丹南面,漢人北面,分朋行鬮。 或五或七籌,賜膳。 入食畢,皆起。 頃之,復坐行鬮如初。 晚賜茶,三籌或五籌,罷教坊承應。 若帝得鬮,臣僚進酒訖,以次賜酒。 大康十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始行是儀。 是日不禦朝。 歲時雜儀: 正旦,國俗以糯飯和白羊髓為餅,丸之若拳,每帳賜四十九枚。 戊夜,各於帳內窗中擲丸於外。 數偶,動樂,飲宴。 數奇,令巫十有二人鳴鈴,執箭,繞帳歌呼,帳內爆鹽壚中,燒地拍鼠,謂之驚鬼,居七日乃出。 國語謂正旦為「乃捏咿」。 「乃」,正也;「捏咿」,旦也。 立春,婦人進春書,刻青繒為幟,像龍禦之;或為蟾蜍,書幟曰「宜春」。 人日,凡正月之日,一鷄、二狗、三豕、四羊、五馬、六牛,七日為人。 其占,晴為祥,陰為災。 俗煎餅食於庭中,謂之「薰天」。 二月一日為中和節,國舅族蕭氏設宴,以延國族耶律氏,歲以為常。 國語是日為「挾裡坈」。 「挾裡」,請也;「坈」,時也。 挾,讀若狎;坈,讀若頗。 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京府及諸州雕木為像,儀仗百戲導從,循城為樂。 悉達太子者,西域淨梵王子,姓瞿曇氏,名釋迦牟尼。 以其覺性,稱之曰「佛」。 三月三日為上巳,國俗,刻木為兔,分朋走馬射之。 先中者勝,負朋下馬列跪進酒,勝朋馬上飲之。 國語謂是日為「陶裡樺」。 「陶裡」,兔也;「樺」,射也。 五月重五日,午時,采艾葉和綿着衣,七事以奉天子,北南臣僚各賜三事,君臣宴樂,渤海膳夫進艾糕。 以五彩絲為索纏臂,謂之「 合歡結」。 又以彩絲宛轉為人形簪之,謂之「長命縷」。 國語謂是日為「討賽咿」。 「討」,五;「賽咿」,月也。 夏至之日,俗謂之「朝節」。 婦人進彩扇,以粉脂囊相贈遺。 六月十有八日,國俗,耶律氏設宴,以延國舅族蕭氏,亦謂之「 挾裡坈」。 七月十三日,夜,天子於宮西三十里卓帳宿焉。 前期,備酒饌。 翼日,諸軍部落從者皆動蕃樂,飲宴至暮,乃歸行宮,謂之「迎節」。 十五日中元,動漢樂,大宴。 十六日昧爽,復往西方,隨行諸軍部落大噪三,謂之「送節」。 國語謂之「賽咿奢」。 「奢」,好也。 八月八日,國俗,屠白犬,於寢帳前七步瘞之,露其喙。 後七日中秋,移寢帳於其上。 國語謂之「捏褐耐」。 「捏褐」,犬也;「耐」,首也。 九月重九日,天子率群臣部族射虎,少者為負,罰重九宴。 射畢,擇高地卓帳,賜蕃、漢臣僚飲菊花酒。 兔肝為,鹿舌為醬,又研茱萸酒,門戶以禳。 國語謂是日為「必裡遲離」,九月九日也。 歲十月,五京進紙造小衣甲、槍刀、器械萬副。 十五日,天子與群臣望祭木葉山,用國字書狀,並焚之。 國語謂之「戴辣」。 「戴」,燒也;「辣」,甲也。 冬至日,國俗,屠白羊、白馬、白雁,各取血和酒,天子望拜黑山。 黑山在境北,俗謂國人魂魄,其神司之,猶中國之岱宗雲。 每歲是日,五京進紙造人馬萬餘事,祭山而焚之。 俗甚嚴畏,非祭不敢近山。 臘辰日,天子率北南臣僚並戎服,戊夜坐朝,作樂飲酒,等第賜甲仗、羊馬。 國語謂是日為「炒伍坈」。 「炒伍」,戰也。 再生儀:凡十有二歲,皇帝本命前一年季冬之月,擇吉日。 前期,禁門北除地置再生室、母后室、先帝神主輿。 在再生室東南,倒植三岐木。 其日,以童子及產醫嫗置室中。 一婦人執酒,一叟持矢,立於室外。 有司請神主降輿,致奠。 奠訖,皇帝出寢殿,詣再生室。 群臣奉迎,再拜。 皇帝入室,釋服、跣。 以童子從,三過岐木之下。 每過,產醫嫗致詞,拂拭帝躬。 童子過岐木七,皇帝臥木側,叟擊曰:「生男矣。 」太巫皇帝首,興,群臣稱賀,再拜。 產醫嫗受酒于執酒婦以進,太巫奉襁褓、彩結等物贊祝之。 預選七叟,各立禦名系于彩,皆跪進。 皇帝選嘉名受之,賜物。 再拜,退。 群臣皆進襁褓、彩結等物。 皇帝拜先帝諸禦容,遂宴群臣。 善哉,阻午可汗之垂訓後嗣也。 孺子無不慕其親者,嗜欲深而愛淺,妻子具而孝衰。 人人皆然,而況天子乎。 再生之儀,歲一周星,使天子一行是禮,以起其孝心。 夫體之也真,則其思之也切,孺子之慕,將有油然發於中心者,感發之妙,非言語文字之所能及。 善哉,阻午可汗之垂訓後嗣也。 始之以三過岐木,母氏劬勞能無念乎。 終之以拜先帝禦容,敬承宗廟宜何如哉。 詩曰:「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 ※校勘記 一:奏百僚諸道進表目「進表目」當作「進奉表目」。 二:二月八日為悉達太子生辰考異「二月當為四月。 (契丹國志本作四月八日)。 志載此條于二月一日之後,三月三日之前,則史文固然,非轉寫之誤。 金史海陵紀正隆元年,禁二月八日迎佛,亦一證。 」檢遼文匯四,應歷十五年王正重修范陽白帶山雲居寺碑言「風俗以四月八日共慶佛生」。 又高麗蔡忠順大慈恩玄化寺碑陰記亦稱「每年四月八日開菩薩會」。 第五十四卷 志第二十三 樂志 遼有國樂,有雅樂,有大樂,有散樂,有鐃歌、橫吹樂。 舊史稱聖宗、興宗咸通音律,聲氣、歌辭、舞節,徵諸太常、儀鳳、教坊不可得。 按紀、志、遼朝雜禮,叄考史籍,定其可知者,以補一代之闕文。 嗚呼!咸、韶、夏、武之樂,聲亡書逸,河間作記,史遷因以為書,寥乎希哉。 遼之樂觀此足矣。 國樂 遼有國樂,猶先王之風;其諸國樂,猶諸侯之風。 故志其略。 正月朔日朝賀,用宮懸雅樂。 元會,用大樂;曲破後,用散樂;角終之。 是夜,皇帝燕飲,用國樂。 七月十三日,皇帝出行宮三十里卓帳。 十四日設宴,應從諸軍隨各部落動樂。 十五日中元,大宴,用漢樂。 春飛放杏堝,皇帝射獲頭鵝,薦廟燕飲,樂工數十人執小樂器侑酒。 諸國樂 太宗會同三年,晉宣徽使楊端、王等及諸國使朝見,皇帝禦便殿賜宴。 端、起進酒,作歌舞,上為舉觴極歡。 會同三年端午日,百僚及諸國使稱賀,如式燕飲,命回鶻、燉煌二使作本國舞。 第9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遼史》
第9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