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諸酋分據其地,自為刺史。 宋興,始通中國,奉正朔,修職貢。 間有桀黠貪利或疆吏失于撫禦,往往聚而為寇,抄掠邊戶。 朝廷禽獸畜之,務在覊縻,不深治也。 熙寧間,以章惇察訪經制蠻事,諸溪峒相繼納土,願為王民,始創城砦,比之內地。 元祐初,諸蠻復叛,朝廷方務休息,乃詔諭湖南、北及廣西路並免追討,廢堡砦,棄五溪諸郡縣。 崇寧間,覆議開邊,於是安化上三州及思廣諸峒蠻夷,皆願納土輸貢賦,及令廣西招納左、右江四百五十餘峒。 尋以議者言,以為招致熟蕃非便,乃詔悉廢所置州郡,復祖宗之舊焉。 紹興初,監察御史明橐言:「湖南邊郡及二廣之地,舊置溪峒歸明官,比年浸廣其員,及諸州措置隘砦,闕人把拓,又令管押兵夫,素不習知法令,率貪婪無厭。 況管押又皆鄉民,甚為邊患,遭困苦折辱者往往無所赴訴。 議者欲俾帥臣籍其姓名,每三年一遷易,如州縣官故事。 或雲止循舊添差,並罷管押兵夫,宜令二廣、湖南帥臣處置適宜,無啟邊禍,以害遠人。 」詔下其議。 三年,安化蠻蒙全劍等八百人劫普議砦,火其屋宇,廣西帥臣遣縣砦將佐發兵討平之。 四年,廣南東、西路宣諭明橐言: 平、觀二州本王口、高峰二砦,處廣右西偏,舊常無虞。 崇寧、大觀間,邊臣啟釁,奏請置州拓境,深入不毛,如平、從、允、孚、庭、觀、溪、馴、敘、樂、隆、兌等十有二州,屬之黔南,其官吏軍兵請給費用,悉由內郡,於是騷然,莫能支吾。 政和間,朝廷始悟其非,罷之。 或者謂平州為西南重鎮,兼制王江、從、允等州及湖南之武岡軍、湖北之靖州、桂州之桑江峒犭,觀州則控制南丹、陸家砦、茆灘十道及白崖諸蠻,以故二州獨不廢。 臣自歷邊,即乞罷平、觀者,前後非一。 內攝官吳芾嘗充經略司準備干當,頗得其詳。 觀州初為宜州富仁監,大觀間,帥臣王祖道欲招納文、蘭州,都巡檢劉惟忠謂得文、蘭不若取南丹之利,因誣其州莫公佞阻文、蘭不令納土,為公佞罪,惟忠遂禽殺公佞。 帥司奏其功,乃改南丹為觀州,命惟忠守之。 公佞之死,人以為冤。 其弟公晟結溪峒圖報復,連歲攻圍,惟忠中傷死,繼以黃代守。 度不能支,辭疾告罷,以岑利疆代之。 黃忱復建議,欲增築高峰砦于富仁監側,為觀聲援。 會朝廷罷新邊,遂請以高峰砦為觀州,設知州一人、兵職官二人、曹官一人、指使砦保官七人,吏額五十人,廂禁軍、土丁、家丁又千餘人。 歲費錢一萬二千九百餘貫、米八千八百一十七石有奇。 州無稅租戶籍,皆仰給鄰郡。 飛輓涉險阻,或遇蠻寇設伏,陰發毒矢,中人輒死。 人畏賊,率委棄道路,縱然達州,縻費亦不可勝計。 昔為富仁監時,不聞有警,惟是邊吏欲以刺探為功,故時時稱警急,因以為利,遂欲存而不廢也。 比年戶籍日削,民多流離,或轉入溪洞,公私困弊為甚。 平州初隷融州,亦覊縻州峒也。 舊通湖北渠陽軍,置融江砦及文村、臨溪、潯江堡,後以地隔生蠻,遂廢。 崇寧間,復隷融。 王口砦地接王江,更為懷遠軍,後更為平州;更吉州為從州、王江為允州;並隷黔南。 政和二年,復廢。 邊吏黃忱、李坦誑其帥臣程鄰,乞存平州,設知州一人、兵職官二人、曹官一人,縣令簿二人,提舉溪峒公事;本州管界都同巡檢二人,五砦堡監官指揮十人,吏額百人,禁軍、土丁千人。 歲費錢一萬四千四百一十八貫六百文、米一萬一千一百二十五石有奇。 州無租賦戶籍,轉運司歲移桂、融、象、柳之粟以給之。 及徙融州西北金溪鄉稅米四百九十餘石隷懷遠,縻費甚于觀州。 況守臣到任,即奏推恩其子,州、縣、砦、堡例得遷官酬賞,而稅場互市之利又為守臣邊吏所私,獨百姓有征戍轉輸之苦,誠為可憫。 臣以為宜罷平、觀二州便。 然尚有可議者,觀州初為富仁監時,有銀冶二,官取其利有常額,熙寧元降條例具在,宜先下經略司,責公晟等依熙寧條例施行。 況公晟實公佞弟,理宜掌州事,近雖逃歸,未為蠻族信服,察其情勢,不得不倚重中國。 若乘時授之,彼知恩出朝廷,必深感悅。 樞密院亦上言:「廣西沿邊堡砦,昨因邊臣希賞,改建州城,侵擾蠻夷,大開邊釁。 地屬徼外,租賦亦無所入,而支費煩內郡,民不堪其弊,遂皆廢罷。 唯平、觀二州以帥臣所請,故存。 今睹明橐所奏,利害之實昭然可見。 緣帥臣又稱公晟于南丹、觀州、寶監境上不時竊發,若廢二州,恐于緣邊事宜有所未盡。 」詔令廣南西路帥、漕、憲司共條具利害以聞。 既而諸司交言:「平、觀二州困弊已甚,有害無益,請復祖宗舊製為便。 」詔從其言。 乾道六年,詔補蒙澤進武副尉。 初,宜州蠻莫才都為亂,廣西經略劉享遣進勇副尉蒙明質賊巢,諭降才都。 既而復肆猖獗,戕賊官兵。 未幾,禽才都,械送經略司伏法,悉破其黨,而明亦遇害,備極慘酷,邊人憐之。 享乞推恩其子澤以旌死事,朝廷從之,故有是命。 淳熙十年冬,安化蠻突入內地,焚砦柵,殺居民為亂。 宜州駐紮將官田昭明與蠻力戰敗,死之。 十一年,廣西路鈐轄沙世堅言:「官軍與瑤人兵器利鈍不同,宜敕沿邊軍州多置強弩毒矢,以懼瑤人。 」從之。 是年,安化蠻蒙光漸率眾抄掠,世堅討平之。 初,知宜州馬寧祖不支思立砦鹽錢,執議以為前守所積逋,止給錢一月,不能遍及蠻部,而權思立砦準備將領楊良臣復鎮撫乖方,遂致激變光漸等。 詔罷良臣,貶寧祖秩,敕帥、漕以時給溪峒鹽錢。 十二年正月,廣西漕臣胡庭直上言:「邕州之左江、永年、太平等砦,在祖宗時,以其與交鄰壤,實南邊藩籬重地,故置州縣,籍其丁壯,以備一旦之用,規模宏遠矣。 比年邊民率通交,以其地所產鹽雜官鹽貨之,及減易馬鹽以易銀,忽而不防,恐生邊釁,所宜禁戢。 」既而諸司上言:「經略司初準朝旨,置馬鹽倉,貯鹽以易馬,歲給江上諸軍及禦前投進,用銀鹽錦,悉與蠻互市。 其永平砦所易交鹽,貨居民食,皆舊制也。 況邊民素與蠻夷私相貿易,官不能制。 今一切禁絶,非惟左江居民乏鹽,而蠻情亦叵測,恐致乖異也。 」乃牒邕州,禁民毋私販交鹽,以妨鈔法。 是年,詔以楊世俊襲父進通職,補承信郎。 紹熙初,廣西帥以本路副總管沙世堅素有韜略,累立邊功,為群蠻所畏服,嘗破蒙光漸,示以威信,光漸不敢寇邊者累年。 乞以世堅兼知宜州,實能制伏蠻夷,為久遠之利。 帝從之。 慶元四年,宜州蠻蒙峒、袁康等寇內地,奪官鹽為亂,廣西帥司調官兵招降之,朝廷推賞有差。 第53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53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