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保正,字永吉,潞州長子人。 父昭運,從知祥入蜀。 及知祥僭號,署珍州刺史。 保正初事知祥為押衙,及僭位,以為豐德庫使兼廣義庫使、眉州刺史、樞密副使。 復刺漢州,拜宣徽北院使。 會鳳翔侯益歸款,以保正為北路行營都監,以圖岐陽。 時晉昌趙贊亦謀歸蜀,為王景崇所逼,棄城東奔。 偽將李廷珪先退師,保正次陳倉,與大將張虔釗、龐福誠謀議不葉,益亦中變,遂還成都。 俄為雄武節度,領兵出新關,至隴州,漢兵固守,保正無功而還。 復屯雄武。 廣政十四年,赴成都,其親吏楊虔范訟保正不法,昶令斬虔范,釋保正不問。 俄改夔州寧江軍節度。 李昊讓度支,以保正代之。 未幾,加宣徽南院使、山南節度、左衛聖步軍節度指揮使,遷奉鸞肅衛馬步軍都指揮使,又選其子崇遂尚主。 宋初,荊南高繼沖納土,昶聞之,以保正為峽路都指揮制置使,屯夔州,以經畫邊事。 遷檢校太尉兼侍中。 聞太祖將加兵,以保正為山南節度、興元武定緣邊諸砦屯駐都指揮使。 及王全斌至,保正棄興元,保西縣。 王師進圍之,保正懦懼不敢出,遣人依山背城結陣以自固,為史延德所破。 保正以麾下遁,延德追擒之,送全斌。 全斌驛置闕下,太祖召升殿勞問,賜袍笏、金帶、茵褥、鞍勒馬,仍賜甲第。 未及命官而卒,贈右千牛衛上將軍。 王昭遠,益州成都人。 幼孤貧。 年十三,依東郭僧智為童子。 知祥鎮蜀,一日飯僧于府署,昭遠持巾履從智,得入。 時昶方就學,知祥見昭遠聰慧,留給事昶左右。 昶嗣位,以昭遠為捲簾使、茶酒庫使。 會樞密使王處回出知梓州,昶以樞密事權太重,乃以昭遠及普豐庫使高延昭為通奏使、知樞密院事,機務一以委之,府庫財帛恣其取不問。 加領眉州刺史,出為永平軍節度。 不數月,會昭武李繼勛以目疾不能視事,議以閒地處之,昭遠遽以永平讓繼勛。 歲余,為夔州寧江軍節度。 昶母常言昭遠不可用,昶不從。 未幾,兼領山南西道節度、同平章事。 及入謝,求解通奏職,遂以左街使張仁貴為副使、知樞密以代之。 昭遠好讀兵書,頗以方略自許。 宋師入境,昶遣昭遠與趙崇韜率兵拒戰。 始發成都,昶遣其宰相李昊等餞郊外。 昭遠酒酣,攘臂曰:「是行也,非止克敵,當領此二三萬雕面惡少兒,取中原如反掌耳。 」及行,執鐵如意指麾軍事,自方諸葛亮。 將至漢源,聞劍門已破,昭遠股慄,發言失次。 崇韜佈陣將戰,昭遠據胡床,皇恐不能起。 俄崇韜敗,乃免冑棄甲走投東川,匿倉舍下,悲嗟流涕,目盡腫,惟誦羅隱詩云:「運去英雄不自由。 」俄為追騎所執,送闕下,太祖釋之,授左領軍衛大將軍。 廣南平,奉使交。 開寶八年,卒。 趙崇韜,并州太原人。 父廷隱,隨知祥入蜀。 廷隱拳勇有智略,知祥麾下無及者。 東川董璋襲成都,廷隱大破之。 璋奔歸,為部下所殺,知祥遂有其地。 及僭號,以廷隱總親軍,為衛聖諸軍馬步軍指揮使,累遷至太師、中書令、宋王。 卒,謚忠武。 崇韜驍果有父風。 昶自置殿直四番,取將家及死事孤子為之,始命李仁罕子繼宏、趙季良子元振、張知業子繼昭、侯洪實子令欽及崇韜,分為都知領之。 後累遷至客省使。 周世宗克秦、鳳,將入蜀境,為崇韜拒退。 歷左右衛聖步軍都指揮使。 選其子文亮尚公主。 加領洋州武定軍節度、山南武定緣邊諸砦都指揮副使。 漢源之戰,獨策馬先登,及蜀軍敗,猶手擊殺十數人,為宋師所擒。 高彥儔,并州太原人。 父暉,宣威軍使。 彥儔從知祥入蜀,累歷軍校,為昭武軍監押。 昶嗣位,遷邛州刺史,改馬步軍使。 會漢兵入大散關,克安都砦,彥儔以所部先進。 漢人燒砦毀閣遁去,彥儔盡鋭追之,復其砦而還。 未幾,彥儔領趙州刺史。 俄為奉鑾肅衛都指揮副使,改右驍鋭馬軍都指揮使,加光聖馬軍都指揮使,真拜源州武定軍節度。 周顯德初,向訓攻鳳州,昶令彥儔出兵解圍。 未至,聞敗軍于唐倉,因潰歸。 判官趙比閉關不納,以城歸朝廷。 彥儔遁歸成都,昶不之罪,以為右奉鑾肅衛都指揮使,改功德使。 廣政二十二年,出授夔州寧江軍都巡檢制置、招討使,加宣徽北院事、利州昭武軍節度。 及宋師至,彥儔謂副使趙崇濟、監軍武守謙曰:「北軍涉遠而來,利在速戰,不如堅壁以待之。 」守謙不從,獨領麾下以出。 時大將劉廷讓頓兵白帝廟西,遣騎將張廷翰等引兵與守謙戰豬頭鋪,守謙敗走。 廷翰等乘勝登其城,廷讓率大軍繼至。 彥儔以所部將出拒戰,宋師已乘城而入。 彥儔惶駭失次,不知計所出。 判官羅濟勸令單騎歸成都,彥儔曰:「我昔已失天水,今復不能守夔州,縱不忍殺我,亦何面目見蜀人哉!」濟又勸其降,彥儔曰:「老幼百口在成都,若一身偷生,舉族何負?吾今日止有死耳!」即解符印授濟,具衣冠望西北再拜,登樓縱火自焚。 後數日,廷讓得其骨煨燼中,以禮收葬。 初,昶母語昶「惟彥儔可任」,及是,果能死難。 趙彥韜,興州順政人,為本州義軍裨校。 乾德中,昶遣與興國軍討擊使孫遇及楊蠲為諜至都下,彥韜潛取昶與并州蠟丸帛書以告,因言伐蜀之狀。 太祖並赦遇、蠲,出師西討,並以為鄉導。 克興州,以為本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蜀平,遷本州刺史,移澧州。 性凶率,所為不法,部民有訴被盜劫財物,鞫之不實,彥韜手殺之,探取其心肝。 民家詣闕訴冤,太祖怒,令杖配蔡州。 龍景昭,夔州奉節人。 少有武勇,事蜀為義軍裨校,以功遷戰棹都將。 久之,擢為施州刺史。 乾德中,諸將伐蜀,分兵由峽路入,將壓其境。 景昭率官吏以牛酒犒宋師,迎入城。 太祖聞之,甚悅。 蜀平,即授永州刺史。 秩滿入朝,改右千牛衛將軍。 開寶三年,卒。 昶之入朝也,為左羽林將軍、景昭弟處瑭等四人隨行,卒於道。 太祖憫之,以其男補供奉官殿直。 幸寅遜,蜀人。 初仕昶為茂州錄事參軍。 昶好擊球,雖盛暑不已。 寅遜上章極諫,深被賞納。 遷新都令,拜司門郎中、知制誥、中書舍人。 出知武信軍府,加史館修撰,改給事中,預修《前蜀書》,拜翰林學士,加工部侍郎,判吏部三銓事,領簡州刺史。 隨昶歸朝,授右庶子。 嘗上疏諫獵,太祖嘉之,召見賜帛。 開寶五年,為鎮國軍行軍司馬。 罷職,年九十餘,尚有仕進意,治裝赴闕,未登路而卒。 李廷珪,并州太原人。 七歲隷知祥帳下,後從入蜀。 知祥僭號,補軍職,累遷奉鑾肅衛都虞候。 賞拔階州之功,領眉州刺史。 會圖取鳳翔,令廷珪領兵二萬出子午谷赴援。 始出谷,聞趙贊為王景崇所逼,遂退軍。 以廷珪權知興元。 俄召歸,授捧聖控鶴都指揮使,領蜀州刺史,拜雅州永平軍節度,改右光聖都指揮使,領山南節度,改閬州保寧節度、護聖控鶴都指揮使。 周師攻秦州,以廷珪為北路行營都統。 秦、成、階三州竟為周所取,廷珪奉章待罪,昶釋之,以為左右衛聖諸軍馬步軍都指揮使。 分衛聖、光聖步騎為左右十軍,以武定節度呂彥珂為之使,並隷廷珪總領之。 時論以廷珪不能救援階州,不當復總兵柄,廷珪亦自陳求解,許之。 俄加兼侍中、蜀成都巡檢使,改遂州武信軍節度,領本鎮及保寧軍都巡檢使。 第48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8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