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有告曹訥變者,貽永奏治之。 遷耀州觀察使,復知澶州。 歷彰化、武定軍節度使觀察留後,拜安德軍節度使。 出知天雄軍,徙保寧軍節度使、知鄆州。 州自咸平中徙城,而故治為通衢,介梁山,春夏多水患,貽永相度地勢,為築東西道三十餘里,民便之。 復徙定州,又徙成德軍。 擢同知樞密院事,改副使,加宣徽南院使,進樞密院使。 久之,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遂加兼侍中。 徙節鎮海,以疾求罷,手詔撫諭,遣上醫診視。 帝臨問,頒尚方珍藥,手取糜粥食之。 貽永自言寵祿過盛,願罷樞筦,解使相還第。 帝冀其愈也,乃聽罷侍中,徙彰德節度使,同平章事、樞密使如故。 疾稍間,入見,命其子道卿掖登垂拱殿。 仍賜五日一朝,遇朝參起居,許休于殿側。 至和初,復以疾辭,拜尚書右仆射、檢校太師兼侍中、景靈宮使。 卒,贈太師、中書令,謚康靖。 當時無外姻輔政者,貽永能遠權勢,在樞密十五年,迄無過失,人稱其謙靜。 子道卿,西上閣門使。 李昭亮,字晦之,明德太后兄繼隆子也。 四歲,補東頭供奉官,許出入禁中。 繼隆北征契丹,遣昭亮持詔軍中。 問方略及營陣眾寡之勢,昭亮年雖少,還奏稱旨。 累遷西上閣門使。 出為潞州兵馬鈐轄,徙領麟府路軍馬事,尋為管勾軍頭引見司兼三司衙司。 軍士有逃死而冒請官廩者數百人,昭亮按發之。 領高州刺史,知代州。 以四方館使復領麟府路軍馬事。 遷引進使,領賀州團練使。 歷知瀛定二州、成州團練使、寧州防禦使、延州觀察使、感德軍節度觀察留後。 擢殿前都虞候、秦鳳路馬步軍副都總管、經略招討副使。 徙永興路馬步軍副都指揮使、並代州路副都總管、安撫招討副使。 未幾,守代州,再徙真定路都總管。 保州兵叛,殺官吏,詔遣王果招降之,叛者乘埤呼曰:「得李步軍來,我降矣。 」於是遣昭亮,昭亮從輕騎數十人,不持甲盾弓矢,叩城門呼城上曰:「爾輩第來降,我保其無虞也。 不爾,幾無噍類矣。 」卒稍稍縋城下。 明日,相率開城門降。 改淮康軍節度觀察留後,復知定州,敕使存勞,賜黃金三百兩,給節度使奉,以褒其功。 都轉運使歐陽修言:「昭亮入保州,以叛卒女口分隷諸軍,有輒私入其家者。 」置不問。 明年,拜武寧軍節度使,代李用和為殿前副都指揮使。 時承平久,將士多因循樂縱弛。 昭亮本將家子,雖以恩澤進,然習軍中事,既統宿衛,政尚嚴,多所建請。 萬勝、龍猛軍蒲博爭勝負,徹屋椽相擊,士皆惶駭,昭亮捕斬之,杖其主者,諸軍為之股忄慄。 帝祠南郊,有騎卒亡所挾弓,會赦,當釋去,昭亮曰:「宿衛不謹,不可貸。 」卒配隷下軍,禁兵自是頓肅。 以宣徽北院使判河陽,徙延州。 以南院使判澶州,徙并州、成德軍,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判大名府。 仁宗以涂金紋羅書曰:「李昭亮親賢勛舊。 」命其子惟賢持以賜。 徙定州,改天平、彰信、泰寧軍節度使。 在定州數言老疾不任邊事,願還京師,乃以為景靈宮使,又改昭德軍節度使。 卒,贈中書令,謚良僖。 昭亮為人和易,練習近事,于吏治頗通敏,善委任僚佐,以故數更藩鎮無他過。 昭亮妻早亡,內嬖三妾迭預家政,莫能制也。 子惟賢,字寶臣,以父蔭為三班奉職,後為閣門祗候、通事舍人。 累遷西上閣門使,尋領高州刺史、知莫州,州倉粟陳腐,戍兵大噪,弗肯受,州人皆恐,惟賢馳往諭曰:「邊兵眾則積粟多,廩數多且積久,能無陳腐乎?欲盡取新,則陳者何所歸?」遂斬首惡一人,流十人,軍中帖然。 召還,提舉諸司庫務,領榮州團練使、知冀州。 會遷補禁軍,自隷籍後犯臓污者皆絀為下軍,惟賢曰:「武士何可責以廉節?且抵罪在昔,今不可以新令繩之。 」帝為更其制,徙恩州,後遷四方館使,卒。 惟賢善宣辭令,習朝儀,仁宗頗愛之。 李用和,字審禮,章懿皇太后弟也。 少窮困,居京師鑿紙錢為業,劉美求用和於民間,奏為三班奉職。 累遷右侍禁、閣門祗候、權提點在京倉草場、考城縣兵馬都監。 太后崩,詔赴喪。 既葬,遷禮賓副使,領八作司。 遷禮賓使,同領皇城司。 遷崇儀使、賀州刺史。 改葬太后于永安,領捧日、天武兵護梓宮。 明年春,又詔乘傳行太后陵。 還,授寧州刺史。 歷遷澤州團練、慶州防禦、鄜州觀察使。 既而擢殿前都虞候、鄜延路馬步軍副都總管。 未行,拜永清軍節度觀察留後,改真定府、定州路。 舊制,刺史以上所賜公使錢得私入,而用和悉用為軍費。 歷侍衛親軍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拜建武軍節度使、殿前副都指揮使。 以老乞罷軍職,拜宣徽北院使。 逾月,改彰信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 以疾告,仁宗臨問,賜銀飾肩輿,進兼侍中。 初,未有居第,詔寓館芳林園,用和固辭,又假以惠寧坊之官第。 病革,帝入見臥內,擢其次子珣為閣門使,賜所居第,並日給官舍僦錢五千。 既卒,帝哭之慟,贈太師、中書令、隴西郡王,輟朝五日,制服禁中,謚恭僖,帝撰神道碑,書曰「親賢之碑」。 其妻卒,亦輟朝成服。 初,仁宗以太后不逮養,故外家褒寵特厚。 用和列位將相,能小心靜默,推遠權勢,論者以此稱之。 子璋。 璋字公明,以章懿皇后恩,補三班借職,積官為天平軍節度觀察留後,知澶州。 護塞商胡,會河漲,訛言水且至,璋據廳事自若,人心乃安,河亦不溢。 徙曹州觀察使,累遷武勝軍節度使、殿前都指揮使。 仁宗書「忠孝李璋」字並秘書賜之。 宴近臣群玉殿,酒半,命大盞二,飲韓琦及璋,如有所屬。 帝崩,執政欲增京城甲士,璋曰:「例出累代,不宜輒易。 」時禁衛相告乾興故事,內給食物中有金,既而果賜食,眾視食中,璋曰:「天子未臨政已優賞,汝何功復云云,敢喧者斬!」眾乃定。 以武成軍節度使知鄆州。 京東盜白日殺縣令,略人道中,璋信賞罰擒捕,盜為衰止。 歲大雨水,競以船筏邀利,多溺死者,璋一切籍之,約所勝載如黃河法。 發卒城州西關,調夫修路數十里,夾道植柳,人指為「李公柳」。 知鄧州,坐失舉,改節振武軍,知郢州。 還朝,道卒,年五十三。 贈太尉,謚曰良惠。 弟瑋、珣。 瑋,選尚兗國公主,積官濮州團練使。 以樸陋與主不協,所生母又忤主意,主入訴禁中,瑋皇恐自劾,坐罰金。 後數年,終不協,主還宮。 瑋自安州觀察使降建州,落駙馬都尉,知衛州。 未幾,主徙封岐國,復瑋都尉。 主薨,以奉主亡狀,貶郴州團練使、陳州安置。 遇赦還京師,至建武軍節度使、檢校太師,卒。 哲宗臨奠,哭之,贈太師、中書令。 珣字公粹,以蔭為閣門祗候。 時兄璋為閣門副使,珣又求通事舍人,仁宗曰:「爵賞所以與天下共也,儻盡用親戚,何以待勛舊乎?」後一年乃命之。 車駕視用和疾,自西上閣門副使累遷均州防禦使,知相州,賜御製詩、飛白字寵其行。 未幾,遷相州觀察使。 時劉永年亦同除官,知制誥楊畋以為不可開僥倖之門,詔他舍人草制,御史范鎮復論之,命遂寢。 使契丹,預釣魚會,獲多。 契丹遺以金器,使還,悉上之,更賜黃金及「李珣忠孝」字。 第4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