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以事留城中,翌日,見翁倉遑而行,陳追詰之曰:「翁雲十五年不出城,何為到此?」曰:「吾以急事不容不出。 」問之,乃大兒于關外鬻果失稅,為關吏所拘。 陳為謁監征,至則已捕送郡。 翁與小兒偕詣庭下,長子當杖,翁懇白郡守曰:「某老鈍無能,全藉此子贍給。 若渠不勝杖,則翌日乏食矣。 願以身代之。 」小兒曰:「大人豈可受杖,某願代兄。 」大兒又以罪在己,甘心焉,三人爭不決。 小兒來父耳旁語,若將有所請,翁叱之,兒必欲前。 郡守疑之,呼問所以,對曰:「大人元繫帶職正郎,宣和間累典州郡。 」翁急拽其衣使退,曰:「兒狂,妄言。 」守詢誥敕在否,兒曰:「見作一束置瓮中,埋于山下。 」守立遣吏隨兒發取,果得之,即延翁上坐,謝而釋其子。 次日,枉駕訪之,室已虛矣。 張UF字子厚,常州人。 登進士甲科。 以無他兄弟,獨養其親,不忍斯須去左右。 親友強之仕,乃調青溪主簿,亦不之官。 閉戶讀書四十年,手校數萬卷,無一字舛。 窮經著書,至夜分不寐。 元豐中,近臣薦其高行。 至于元祐,大臣復薦之,起教授潁州,辭不就。 於是孫覺、胡宗愈、范祖禹交章言曰:「UF且死草萊,後世必以為朝廷失士。 」蘇軾言之尤切。 詔拜秘書省校書郎,敕郡縣致禮敦遣,竟不出。 UF孝弟修於家,忠信行于友,聲名聞於人,蹈中守常,從容不迫,為當時名流所慕,以不造門為恥。 崇寧四年,卒。 明年,詔以UF隱德丘園,聲聞顯著,賜謚曰正素先生。 列傳第二百一十八隱逸下 ○徐中行蘇雲卿譙定王忠民劉勉之胡憲郭雍劉愚魏掞之安世通 徐中行,台州臨海人。 始知學,聞安定胡瑗講明道學,其徒轉相傳授,將往從焉。 至京師,首謁范純仁,純仁賢之,薦于司馬光,光謂斯人神清氣和,可與進道。 會福唐劉彞赴闕,得瑗所授經,熟讀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爐,夜不安枕者踰年。 乃歸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詣人莫測也。 父死,跣足廬墓,躬耕養母。 推其餘力,葬內外親及州裡貧無後者十餘喪。 晚年教授學者,自灑掃應對、格物致知達于治國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後已。 其友羅適持節本路,舉以自代,又率部使者以遺逸薦。 崇寧中,郡守李諤又以八行薦。 時章、蔡竊國柄,竄逐善類且盡,中行每一聞命輒淚下。 一日,去之黃岩,會親友,盡毀其所為文,幅巾藜杖,往來委羽山中。 客有詰以避舉要名者,中行曰:「人而無行,與禽獸等。 使吾得以八行應科目,則彼之不被舉者非人類與?吾正欲避此名,非要名也。 」客慚而退。 陳瓘謫台州,聞名納交,暨其沒,錄其行事,謂與山陽徐積齊名,呼為「八行先生」。 子三人,庭筠其季也,童草有志行,事父兄孝友天至。 居喪毀甚,既免喪,猶不忍娶者十餘年。 秦檜當國,科場尚諛佞,試題問中興歌頌,庭筠嘆曰:「今日豈歌頌時耶!」疏其未足為中興者五,見者尤之,庭筠曰:「吾欲不妄語,而敢欺君乎?」 黃岩尉鄭伯熊代去,請益,庭筠曰:「富貴易得,名節難守。 願安時處順,主張世道。 」伯熊受其言,迄為名臣。 有詔舉人嘗五上春官者予岳祠。 庭筠適應格,所親咸勸之,庭筠辭曰:「吾嘗草封事,謂岳廟冗祿無用。 既心非之,可躬蹈耶?」 其學以誠敬為主,夜必就榻而後脫巾,旦必巾而後起。 居無惰容,喜無戲言,不事緣飾,不苟臧否。 聞人片善,記其姓名。 遇饑凍者,推食解衣不靳。 僦屋以居,未嘗慼慼。 尤袤為守,聞其名,遣書禮之。 一日,巾車歷訪舊遊,徜徉幾月。 歸感微疾,端坐瞑目而逝,年八十有五。 鄉人崇敬之,以其父子俱隱遁,稱之曰二徐先生。 淳熙間,常平使者朱熹行部,拜墓下,題詩有「道學傳千古,東甌說二徐」之句,且大書以表之曰「有宋高士二徐先生之墓」。 庭筠之兄庭槐、庭蘭,皆有父風。 孫日昇,苦學有守,於是徐氏詩書不絶六世矣。 蘇雲卿,廣漢人。 紹興間,來豫章東湖,結廬獨居。 待鄰曲有恩禮,無良賤老稚皆愛敬之,稱曰蘇翁。 身長七尺,美鬚髯,寡言笑,布褐草履,終歲不易,未嘗疾病。 披荊畚礫為圃,藝植耘芟,灌溉培壅,皆有法度。 雖隆暑極寒,土焦草凍,圃不絶蔬,滋鬱暢茂,四時之品無闕者。 味視他圃尤勝,又不二價,市鬻者利倍而售速,先期輸直。 夜織屨,堅韌過革舄,人爭貿之以饋遠。 以故薪米不乏,有羡則以周急應貸,假者負償,一不經意。 溉園之隙,閉門高臥,或危坐終日,莫測識也。 少與張浚為布衣交,浚為相,馳書函金幣屬豫章帥及漕曰:「余鄉人蘇雲卿,管、樂流亞,遁跡湖海有年矣。 近聞灌園東湖,其高風偉節,非折簡能屈,幸親造其廬,必為我致之。 」帥、漕密物色,曰:「此獨有灌園蘇翁,無雲卿也。 」帥、漕乃屏騎從,更服為游士,入其圃,翁運鋤不顧。 進而揖之,翁曰:「二客何從來耶?」延入室,土銼竹幾,地無纖塵,案上有《西漢書》一冊。 二客恍若自失,默計此為蘇雲卿也。 既而汲泉煮茗,意稍款浹,遂扣其鄉裡,徐曰:「廣漢。 」客曰:「張德遠廣漢人,翁當識之。 」曰:「然。 」客又問:「德遠何如人?」曰:「賢人也。 第長於知君子,短於知小人,德有餘而才不足。 」因問:「德遠今何官?」二客曰:「今朝廷起張公,欲了此事。 」翁曰:「此恐怕他未便了得在。 」二客起而言曰:「張公令某等致公,共濟大業。 」因出書函金幣置幾上。 雲卿鼻間隱隱作聲,若自咎嘆者。 二客力請共載,辭不可,期以詰朝上謁。 旦遣使迎伺,則扃戶闃然,排闥入,則書幣不啟,傢具如故,而翁已遁矣,竟不知所往。 帥、漕覆命,浚拊幾嘆曰:「求之不早,實懷竊位之羞。 」作箴以識之,曰:「雲卿風節,高於傅霖。 予期與之,共濟當今。 山潛水杳,邈不可尋。 弗力弗早,予罪曷針。 」 譙定,字天授,涪陵人。 少喜學佛,析其理歸於儒。 後學《易》于郭曩氏,自「見乃謂之象」一語以入。 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漢為嚴君平之師,世傳《易》學,蓋象數之學也。 定一日至汴,聞伊川程頤講道于洛,潔衣往見,棄其學而學焉。 遂得聞精義,造詣愈至,浩然而歸。 其後頤貶涪,實定之鄉也,北山有岩,師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讀易洞。 靖康初,呂好問薦之,欽宗召為崇政殿說書,以論弗合,辭不就。 高宗即位,定猶在汴,右丞許翰又薦之,詔宗澤津遣詣行在。 至惟揚,寓邸舍,窶甚,一中貴人偶與鄰,饋之食不受,與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歸之,其自立之操類此。 上將用之,會金兵至,失定所在。 復歸蜀,愛青城大面之勝,棲遁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譙岩。 敬定而不敢名,稱之曰譙夫子,有繪像祀之者,久而不衰。 定《易》學得之程頤,授之胡憲、劉勉之,而馮時行、張行成則得定之餘意者也。 定後不知所終,樵夫牧童往往有見之者,世傳其為仙雲。 第411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