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烈字季慈,福州候官人。 性介僻,篤于孝友。 居親喪,勺飲不入于口五日,自壯及老,奉事如生。 學行端飭,動遵古禮,平居終日不言,禦僮僕如對賓客。 裡中人敬之,冠昏喪祭,請而後行。 從學者常數百。 賢父兄訓子弟,必舉烈言行以示之。 嘗以鄉薦試京師不利,即罷舉。 或勉之求仕,則曰:「伊尹守道,成湯三聘以幣;呂望既老,文王載之俱歸。 今天子仁聖好賢,有湯、文之心,豈無先覺如伊、呂者乎?」仁宗屢詔之,不起。 人問其故,應曰:「吾學未成也。 」公卿大夫、郡守、鄉老交章稱其賢。 嘉祐中,以為本州教授,歐陽修又言之,召為國子直講,皆不拜。 已而福建提刑王陶言其為妻林氏所訟,因詆烈貪詐,乞奪所受恩。 司馬光為諫官,率同列爭曰:「臣等每患士無名檢,故舉烈以厲風俗。 烈平生操守,出於誠實,雖有迂闊不合中道,猶為守節之士,當保而全之。 若夫婦不相諧,則聽之離絶,毋使節行之士為橫辱所挫。 」陶說遂不行。 元祐初,部使者申薦之,詔從其尚,以宣德郎致仕。 明年,復教授本州。 ,在職不受廩奉,鄉裡問遺絲毫無所受;家租有餘,則推以濟貧乏。 卒,年七十六。 孫侔,字少述,與王安石、曾鞏游,名傾一時。 早孤,事母盡孝。 志于祿養,故屢舉進士。 及母病革,自誓終身不求仕。 客居江、淮間,士大夫敬畏之。 劉敞知揚州,言其孝弟忠信,足以扶世矯俗,求之朝廷,呂公著、王安石之流也。 詔以為揚州教授,辭。 敞守永興,闢入幕府,亦辭。 英宗時,沈遘及王陶、韓維連薦之,授忠武軍推官、常州推官,皆不赴。 少與安石友善,安石為相,過真州與相見,侔待之如布衣交。 卒,年六十六。 初,王回、王令、常秩與侔皆有盛名,回、令不壽,秩為隱不竟,唯侔以不仕始終。 劉易,忻州人。 性介烈,博學好古,喜談兵。 韓琦知定州,上其所著《春秋論》,授太學助教、并州州學說書。 不能屈志仕進,寓居于虢之盧氏,習辟榖術。 趙抃復薦其行誼,賜號退安處士。 易作詩,琦每為書之石,或不可其意輒滌去,琦亦再書之。 尹洙帥渭,延致尊禮,狄青代洙,遇之亦厚。 治平末,卒,琦作文祭之云:「剛介之性,天下能合者有幾?淵源之學,古人不到者甚多。 」其敬之如此。 熙寧察訪定戶役,詔易家用處士如七品恩,得減半,示優禮雲。 姜潛,字至之,兗州奉符人。 從孫復學《春秋》。 用田況舉召試學士院,為明州錄事參軍。 以母思鄉求致仕,敕過門下,知封駁司吳奎封還之,而與韓絳共上章以薦,徙兗州錄事參軍。 從奎闢鄆州教授,奎升堂拜其母,又薦為國子直講、韓王宮伴讀。 謁宗正允弼,吏引趨庭,潛不答,呼馬欲去,遂以客禮見。 熙寧初,詔舉選人淹滯者與京官凡三十七人,潛在選中。 神宗聞其賢,召對延和殿,訪以治道何以致之,對曰:「有《堯》、《舜》二《典》在,顧陛下致之之道何如。 」知陳留縣,至數月,青苗令下,潛出錢,榜其令于縣門,已,徙之鄉落,各三日無應者。 遂撤榜付吏曰:「民不願矣!」錢以是獨得不散。 司農、開封疑潛沮格,各使其屬來驗,皆如令。 而條例司劾祥符住散青苗錢,潛知且不免,移疾去,縣人詣府請留之,不得。 家居卒,年六十六。 連庶字居錫,安州應山人。 舉進士,調商水尉、壽春令。 興學,尊禮秀民,以勸其俗;開瀕淮田千頃,縣大治。 淮南王舊壘在山間,會大水,州守議取其甓為城,庶曰:「弓矢舞衣傳百世,藏於王府,非為必可用,蓋以古之物傳于今,尚有典刑也。 」壘因是得存。 以母老乞監陳州稅。 嘗送客出北門,見日西風塵,而冠蓋憧憧不已,慨然有感,即日求分司歸。 久之,翰林學士歐陽修、龍圖閣直學士祖無擇言庶文學行義,宜在台閣。 以知崑山縣,辭不行。 累遷職方員外郎,卒。 庶始與弟庠在鄉裡,時宋郊兄弟、歐陽修皆依之。 及二宋貴達,不可其志,退居二十年。 守道好修,非其人不交,非其義秋毫不可污也。 庶既死,宋郊之孫義年為應山令,緣邑人之意,作堂于法興僧舍,繪二宋及庶、庠之像祠事之。 庠亦登科,敏於政事,號良吏,終都官郎中。 章詧字,隱之,成都雙流人。 少孤,鞠于兄嫂,以所事父母事之。 博通經學,尤長《易》、《太玄》,著《發隱》三篇,明用蓍索道之法,知以數寓道之用、三摹九據始終之變。 蜀守蔣堂、楊察、張方平、何郯、趙抃咸以逸民薦,一賜粟帛,再命州助教,不就。 嘉祐中,賜號沖退處士。 王素時為州,因更其所居之鄉曰處士,裡曰通儒,坊曰沖退。 詧由是益以道自裕,尊生養氣,憂喜、是非亦不以撓其心形。 嘗訪裡人范百祿,謂曰:「子辟榖二十餘年,今強力尚足,子亦嘗知以氣治疾之說乎?」百祿因從扣《太玄》,詧為解述大旨,再復《摛》詞曰:「‘人之所好而不足者,善也;所醜而有餘者,惡也。 君子能強其所不足,而拂其所有餘,《太玄》之道幾矣。 ’此子云仁義之心,予之於《太玄》也,述斯而已。 若苦其思,艱其言,迂溺其所以為數而忘其仁義之大,是惡足以語夫道哉?」熙寧元年,卒,年七十六。 子祀,亦好古學,嘗應行義敦遣詔。 仍世有隱德,其所居猶存。 俞汝尚,字退翁,湖州烏程人。 少時讀書於鄣南之崑山。 為人溫溫有禮,議論不苟。 不可于意,有所不言,言之未嘗妄也。 不肯料理生事,不以貧乏撓其懷,淡于勢利。 聞人善言善行,記之不忘,時時為人道之。 擢進士第,涉歷州縣,無少營進取之心。 嘗知導江縣,新繁令卒,使者使承其乏,將資以公田,辭,不許,至則悉以周舊令之家。 熙寧初,簽書劍南西川判官。 趙抃守蜀,以簡靜為治,每旦退坐便齋,諸吏莫敢至,唯汝尚來輒排闥徑入,相對清談竟暮。 王安石當國,患一時故老不同己,或言汝尚清望,可置之御史,使以次彈擊。 驛召詣京師,既知所以薦用意,力辭,章再上得免。 親故有責以不能與子孫為地者,汝尚笑曰:「是乃所以為其地也。 」還家苦貧,未能忘祿養。 又從趙抃于青州,遂以屯田郎中致仕。 蘇軾、蘇轍、孫覺、李常皆賦詩文嘆美之。 優遊數年,當六月徂暑,寢室不可居,出舍于門,妻黃就視之,汝尚曰:「人生七十者希,吾與夫人皆過之,可以行矣。 」妻應曰:「然則我先去。 」後三日卒。 汝尚庀其喪,為作銘,召諸子告曰:「吾亦從此逝矣。 」隱幾而終,相去才十日。 孫侔,紹興中敷文閣直學士。 陽孝本,字行先,虔州贛人。 學博行高,隱于城西通天岩。 蘇頌、蒲宗孟皆以山林特起薦之。 蘇軾自海外歸,過而愛焉,號之曰玉岩居士。 嘗直造其室,知其不娶,戲以為元德秀之流。 孝本自言為陽城之裔,故軾詩有云:「眾謂元德秀,自稱陽道州。 」嘉之也。 隱遁二十年,一時名士多從之遊。 崇寧中,舉八行,解褐為國子錄,再轉博士。 以直秘閣歸,卒,年八十四。 鄧考甫,字成之,臨川人。 第進士,歷陳留尉、萬載永明令、知上饒縣,積官奉議郎,提點開封府界河渠,坐事去官,遂閉戶著書,不復言仕。 第40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40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