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清河丞,尋知大谷縣。 太原帥率用重臣,每宴饗費千金,取諸縣以給,斂諸大谷者尤亟。 永以書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資觴豆之費可乎?脫不獲命,令有投劾而歸耳。 」府不敢迫。 縣有潭出雲雨,歲旱,巫乘此嘩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縣人刻石紀其異。 府遣卒數輩號「警盜」,刺諸縣短長,游蠹不歸,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為並它縣追還。 於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於民者,必條利病反覆,或遂寢而不行。 或謂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 」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 」大谷人安其政,以為自有令無永比者。 既去數年,復過之,則老稚遮留如永始去。 調東平府司錄參軍,府事無大小,永咸決之。 吏有不能辦者,私相靳曰:「爾非郭司錄耶!」通判鄭州,燕山兵起,以永為其路轉運判官。 郭藥師屯邊,怙恩暴甚,與民市不償其直,復驅之,至壞目折支乃已。 安撫使王安中莫敢問。 永白安中,不治且難制,請見而顯責之;不從,則取其尤者磔之市。 乃見藥師曰:「朝廷負將軍乎?」藥師驚曰:「何謂也?」永曰:「前日將軍杖策歸朝廷,上推赤心置將軍腹中,客遇之禮無所不至,而將軍未有尺寸功報上也。 今乃倚將軍為重,乃縱部曲戕民不禁,平居尚爾,如緩急何!」藥師雖謝無愧容,永謂安中曰:「它日亂邊者必此人也。 」已而安中罷,永亦辭去,移河北西路提舉常平。 會金人趨京師,所過城邑欲立取之。 是時天寒,城池皆凍,金率藉冰梯城,不攻而入。 永適在大名,聞之,先弛壕漁之禁,人爭出漁,冰不能合。 金人至城下,睥睨久之而去。 遷河東提點刑獄。 時高宗在揚州,命宗澤守京師,澤厲兵積粟,將復兩河,以大名當衝要,檄永與帥杜充、漕張益謙相掎角。 永即朝夕謀戰守具,因結東平權邦彥為援,不數日聲振河朔,已沒州縣皆復應官軍,金人亦畏之不敢動。 居亡何,澤卒,充守京師,以張益謙代之,而裴億為轉運使。 益謙、億齷齪小人。 會范瓊脅邦彥南去,劉豫舉濟南來寇,大名孤城無援,永率士晝夜乘城,伺間則出兵狙擊。 或勸益謙委城遁,永曰:「北門所以蔽遮梁、宋,彼得志則席捲而南,朝廷危矣。 借力不敵,猶當死守,徐銼其鋒,待外援之至,奈何棄之?」因募士賫帛書夜縋城出,告急朝廷,乞先為備。 攻圍益急,俘東平、濟南人,大呼城下曰:「二郡已降。 降者富貴,不降者無噍類。 」益謙輩相顧色動,永大言曰:「今日正吾儕報國之時。 」又行城撫將士曰:「王師至矣,吾城堅完可守,汝曹努力,敵不足畏也。 」眾感泣。 質明,大霧四塞,豫以車發斷碑殘礎攻城,樓櫓皆壞,左右蒙盾而立,多碎首者。 良久城陷,永坐城樓上,或掖之以歸,諸子環泣請去,永曰:「吾世受國恩,當以死報,然巢傾卵覆,汝輩亦何之?茲命也,奚懼。 」 益謙、億率眾迎降,金人曰:「城破始降,何也?」眾以永不從為辭。 金人遣騎召永,永正衣冠南向再拜訖,易幅巾而入,黏罕曰:「沮降者誰?」永熟視曰:「不降者我。 」金人奇永狀貌,且素聞其賢,乃自相語,欲以富貴啖永,永瞋目唾曰:「無知犬豕,恨不醢爾以報國家,何說降乎?」怒罵不絶。 金人諱其言,麾之使去,永復厲聲曰:「胡不速殺我死?當率義鬼滅爾曹。 」大名人在系者無不以手加額,為之出涕,金人怒斷所舉手。 乃殺之,一家皆遇害。 雖素不與永合者皆面慟,金人去,相與負其屍瘞之。 永博通古今,得錢即買書,家藏書萬卷,為文不求人知。 見古人立名節者,未嘗不慨然掩卷終日,而尤慕顏真卿為人。 充之守大名,名稱甚盛,永嘗畫數策見之,它日問其目。 曰:「未暇讀也。 」永數之曰:「人有志而無才,好名而遺實,驕蹇自用而得名聲,以此當大任,鮮不顛沛者,公等足與為治乎?」充大慚。 靖康元年冬,金人再犯京師,中外阻絶,或以兩宮北狩告永者,永號絶仆地,家人舁歸,不食者數日,聞大元帥府檄書至,始勉強一餐。 其忠義蓋天性然。 紹興初,贈中大夫、資政殿學士,謚勇節,官其族數人。 韓浩,丞相琦孫。 以奉直大夫守濰州。 建炎二年,金人攻城,浩率眾死守,城陷力戰死。 通判朱庭傑身被數箭,亦死。 權北海縣丞王允功、司理參軍王薦皆全家陷沒。 浩特贈三官,官其家三人。 庭傑、允功、薦各官其家一人。 朝議大夫周中世居濰州,率家人乘城拒守,中弟辛家最富,盡散其財以享戰士。 城陷,中闔門百口皆死。 紹興六年,以周聿請,贈官。 歐陽珣字全美,吉州廬陵人。 崇寧五年進士。 調忠州學教授、南安軍司錄,知鹽官縣。 以薦上京師,遇國難,及出使,加將作監丞。 金人犯京師,朝議割河北絳、磁、深三鎮地講和。 珣率其友九人上書,極言祖宗之地尺寸不可以與人。 及事急,會群臣議,珣復抗論當與力戰,戰敗而失其地,它日取之直;不戰而割其地,它日取之曲。 時宰怒,欲殺珣,乃遣珣奉使割深州,珣至深州城下,慟哭謂城上人曰:「朝廷為奸臣所誤至此,吾已辦一死來矣,汝等宜勉為忠義報國。 」金人怒,執送燕,焚死之。 張忠輔,宣和末為將,同崔中、折可與守崞縣。 金人來攻,嬰城固守,率士卒以死拒敵。 中度不可支,有二心。 忠輔宣言于眾曰:「必欲降,請先殺我。 」中設伏紿約議事,斬忠輔首擲陴外以示金人。 既開城門,可與不屈見殺。 可與兄可求建炎中言于朝,官可與之子五人,而忠輔不與,士論惜之。 李彥仙,字少嚴,初名孝忠,寧州彭原人,徙鞏州。 有大志,所交皆豪俠士。 閒騎射。 家極邊,每出必陰察山川形勢,或瞷敵人縱牧,取其善馬以歸。 嘗為种師中部曲,入雲中,獲首級,補校尉。 靖康元年,金人犯境,郡縣募兵勤王,遂率士應募,補承節郎。 李綱宣撫兩河,上書言綱不知兵,恐誤國。 書聞,下有司追捕,乃亡去,易名彥仙。 以效用從河東軍,諜金人還,復補校尉。 河東陷,彥仙拔歸,道出陝,以兵事見守臣李彌大,彌大與語,壯之,留為裨將,戍淆、澠間。 金人再犯汴,永興帥范致虛合西兵入援,彥仙遮說曰:「淆、澠道隘難以眾進,不若分兵而前,留其半于陝,可為後圖。 」致虛怒其沮眾,罷遣之。 師至千秋鎮,果敗,官吏皆遁。 時彥仙為石壕尉,堅守三觜,民爭依之。 下令曰:「尉異縣人,非如汝室墓於是。 今尉為汝守,若不悉力,金人將屍汝于市。 」眾皆奮。 金人攻三觜,彥仙戰佯北,金人追之,伏發,掩殺千計,分兵四出,下五十餘壁。 初,金人得陝,用降者守之,使招集散亡,彥仙陰遣士廁其間,金人不覺。 乃引兵攻其南郭,夜潛師薄東北隅,所納士內應,噪而入,復陝州。 乘勝渡河,列柵中條諸山,旁郡邑皆響附,分遣邵雲等下絳、解諸邑。 吏行文書,請州印章,彥仙曰:「吾以尉守此,第用吾印。 」事聞,上謂輔臣曰:「近知彥仙與金人戰,再三獲捷,朕喜而不寐。 」即命知陝州兼安撫使,遷武節郎、閣門宣贊舍人。 彥仙搜軍實,增陴浚湟,益為戰守備,盡取家屬以來,曰:「吾以家徇國,與城俱存亡。 」聞者感服。 邵興在神稷山,以其眾來,願受節制。 彥仙闢興統領河北忠義軍馬,屯三門,後賴其力復虢州。 第37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37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