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道高介有節,安貧樂道。 于諸經尤邃《詩》、《禮》,為文精深雅奧。 喜作詩,自雲學黃庭堅,至其高處,或謂過之,然小不中意,輒焚去,今存者才十一。 世徒喜誦其詩文,至若奧學至行,或莫之聞也。 嘗銘黃樓,曾子固謂如秦石。 初,游京師踰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傅堯俞欲識之,先以問秦觀,觀曰:「是人非持刺字、俯顏色、伺候乎公卿之門者,殆難至也。 」堯俞曰:「非所望也,吾將見之,懼其不吾見也,子能介於陳君乎?」知其貧,懷金欲為饋,比至,聽其論議,益敬畏,不敢出。 章惇在樞府,將薦于朝,亦屬觀延致。 師道答曰:「辱書,諭以章公降屈年德,以禮見招,不佞何以得此,豈侯嘗欺之耶?公卿不下士,尚矣,乃特見于今而親于其身,幸孰大焉。 愚雖不足以齒士,猶當從侯之後,順下風以成公之名。 然先王之制,士不傳贄為臣,則不見于王公,所以成禮而其敝必至自鬻,故先王謹其始以為之防,而為士者世守焉。 師道于公,前有貴賤之嫌,後無平生之舊,公雖可見,禮可去乎?且公之見招,蓋以能守區區之禮也,若昧冒法義,聞命走門,則失其所以見招,公又何取焉。 雖然,有一于此,幸公之他日成功謝事,幅巾東歸,師道當禦款段,乘下澤,候公于東門外,尚未晚也。 」及惇為相,又致意焉,終不往。 官潁時,蘇軾知州事,待之絶席,欲參諸門弟子間,而師道賦詩有「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之語,其自守如是。 與趙挺之友婿,素惡其人,適預郊祀行禮,寒甚,衣無綿,妻就假於挺之家,問所從得,卻去,不肯服,遂以寒疾死。 李廌,字方叔,其先自鄆徙華。 廌六歲而孤,能自奮立,少長,以學問稱鄉裡。 謁蘇軾于黃州,贄文求知。 軾謂其筆墨瀾翻,有飛沙走石之勢,拊其背曰:「子之才,萬人敵也,抗之以高節,莫之能禦矣。 」廌再拜受教。 而家素貧,三世未葬,一夕,撫枕流涕曰:「吾忠孝焉是學,而親未葬,何以學為!」旦而別軾,將客遊四方,以蕆其事。 軾解衣為助,又作詩以勸風義者。 於是不數年,盡致累世之喪三十餘柩,歸窆華山下,范鎮為表墓以美之。 益閉門讀書,又數年,再見軾,軾閲其所著,嘆曰:「張耒、秦觀之流也。 」 鄉舉試禮部,軾典貢舉,遺之,賦詩以自責。 呂大防嘆曰:「有司試藝,乃失此奇才耶!」軾與范祖禹謀曰:「廌雖在山林,其文有錦衣玉食氣,棄奇寶于路隅,昔人所嘆,我曹得無意哉!」將同薦諸朝,未幾,相繼去國,不果。 軾亡,廌哭之慟,曰:「吾愧不能死知己,至於事師之勤,渠敢以生死為間!」即走許、汝間,相地卜兆授其子,作文祭之曰:「皇天后土,鑒一生忠義之心;名山大川,還萬古英靈之氣。 」詞語奇壯,讀者為悚。 中年絶進取意,謂潁為人物淵藪,始定居長社,縣令李佐及裡人買宅處之。 卒,年五十一。 廌喜論古今治亂,條暢曲折,辯而中理。 當喧溷倉卒間如不經意,睥睨而起,落筆如飛馳。 元祐求言,上《忠諫書》、《忠厚論》並獻《兵鑒》二萬言論西事。 朝廷擒羌酋鬼章,將致法,廌深論利害,以為殺之無益,願加寬大,當時韙其言。 劉恕,字道原,筠州人。 父渙字凝之,為潁上令,以剛直不能事上官,棄去。 家于廬山之陽,時年五十。 歐陽修與渙,同年進士也,高其節,作《廬山高》詩以美之。 渙居廬山三十餘年,環堵蕭然,饘粥以為食,而游心塵垢之外,超然無慼慼意,以壽終。 恕少穎悟,書過目即成誦。 八歲時,坐客有言孔子無兄弟者,恕應聲曰:「以其兄之子妻之。 」一坐驚異。 年十三,欲應制科,從人假《漢》、《唐書》,閲月皆歸之。 謁丞相晏殊,問以事,反覆詰難,殊不能對。 恕在鉅鹿時,召至府,重禮之,使講《春秋》,殊親帥官屬往聽。 未冠,舉進士,時有詔,能講經義者別奏名,應詔者才數十人,恕以《春秋》、《禮記》對,先列註疏,次引先儒異說,末乃斷以己意,凡二十問,所對皆然,主司異之,擢為第一。 他文亦入高等,而廷試不中格,更下國子試講經,復第一,遂賜第。 調鉅鹿主簿、和川令,發強擿伏,一時能吏自以為不及。 恕為人重意義,急然諾。 郡守得罪被劾,屬吏皆連坐下獄,恕獨恤其妻子,如己骨肉,又面數轉運使深文峻詆。 篤好史學,自太史公所記,下至周顯德末,紀傳之外至私記雜說,無所不覽,上下數千載間,鉅微之事,如指諸掌。 司馬光編次《資治通鑒》,英宗命自擇館閣英才共修之。 光對曰:「館閣文學之士誠多,至于專精史學,臣得而知者,唯劉恕耳。 即召為局僚,遇史事紛錯難治者,輒以諉恕。 恕于魏、晉以後事,考證差繆,最為精詳。 王安石與之有舊,欲引置三司條例。 恕以不習金谷為辭,因言天子方屬公大政,宜恢張堯、舜之道以佐明主,不應以利為先。 又條陳所更法令不合眾心者,勸使複舊,至面刺其過,安石怒,變色如鐵,恕不少屈。 或稠人廣坐,抗言其失無所避,遂與之絶。 方安石用事,呼吸成禍福,高論之士,始異而終附之,面譽而背毀之,口順而心非之者,皆是也。 恕奮厲不顧,直指其事,得失無所隱。 光出知永興軍,恕亦以親老,求監南康軍酒以就養,許即官修書。 光判西京御史台,恕請詣光,留數月而歸。 道得風攣疾,右手足廢,然苦學如故,少間,輒修書,病亟乃止。 官至秘書丞,卒,年四十七。 恕為學,自曆數、地裡、官職、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牘,皆取以審證。 求書不遠數百里,身就之讀且抄,殆忘寢食。 偕司馬光游萬安山,道旁有碑,讀之,乃五代列將,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終,歸驗舊史,信然。 宋次道知亳州,家多書,恕枉道借覽。 次道日具饌為主人禮,恕曰:「此非吾所為來也,殊廢吾事。 」悉去之。 獨閉閣,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目為之翳。 著《五代十國紀年》以擬《十六國春秋》,又采太古以來至周威烈王時事,《史記》、《左氏傳》所不載者,為《通鑒外紀》。 家素貧,無以給旨甘,一毫不妄取於人。 自雒南歸,時方冬,無寒具。 司馬光遺以衣襪及故茵褥,辭不獲,強受而別,行及潁,悉封還之。 尤不信浮屠說,以為必無是事,曰:「人如居逆旅,一物不可乏,去則盡棄之矣,豈得賫以自隨哉?」好攻人之惡,每自訟平生有二十失、十八蔽,作文以自警,亦終不能改也。 死後七年,《通鑒》成,追錄其勞,官其子羲仲為郊社齋郎。 次子和仲有超軼材,作詩清奧,刻厲欲自成家,為文慕石介,有俠氣,亦摎死。 王無咎,字補之,建昌南城人。 第進士,為江都尉、衛真主簿、天台令,棄而從王安石學,久之,無以衣食其妻子,復調南康主簿,已又棄去。 好書力學,寒暑行役不暫釋,所在學者歸之,去來常數百人。 王安石為政,無咎至京師,士大夫多從之遊,有卜鄰以考經質疑者。 然與人寡合,常閉門治書,惟安石言論莫逆也。 安石上章薦其才行該備,守道安貧,而久棄不用,詔以為國子直講,命未下而卒,年四十六。 第35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35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