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進集英殿修撰、知婺州,改知太平州兼江東轉運副使。 請蠲放諸郡災傷。 加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尋提領江、淮茶鹽所兼知太平州。 發公帑代三縣輸折絲帛錢五十萬九千三百六十餘貫。 又作浮淮書堂以處兩淮之民而教之。 進顯謨閣待制、知廣州,權兵部尚書,又進寶章閣直學士、知婺州,遷權戶部尚書,尋為真,時暫兼吏部尚書,以寶文閣學士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 召赴闕,以舊職提舉太平興國宮,加龍圖閣學士,依舊宮觀。 久之,加端明殿學士。 咸淳四年,卒,謚清毅。 塏屢歷麾節,軍民愛戴,幕客盛多,而塏又樂薦士。 所著《可齋瓿稿》二十捲。 楊文仲字時發,眉州彭山人。 七歲而孤。 母胡,年二十有八,守節自誓,教養諸子。 文仲既冠,以《春秋》貢,其母喜曰:「汝家至汝,三世以是經收效矣。 」 淳祐七年,文仲以冑試第一入太學。 九年,又以公試第一升內舍。 時言路頗壅,因季冬雷震,首帥同舍叩閽極言時事,有曰:「天本不怒,人激之使怒。 人本無言,雷激之使言。 」一時爭傳誦之。 升上舍,為西廊學錄。 丞相謝方叔嘗問文仲曰:「今日何事最急?」對曰:「國本未建,莫大於此。 上意未喻,當以死請可也。 」寶祐元年,登進士第。 丁母憂,釋服,屬從叔父棟守婺州罷歸,寓餘杭,文仲往問伊、洛之學。 調復州學教授。 轉運使印應飛闢入幕。 明嫠婦冤獄,應飛悉從文仲議,且薦之。 荊湖宣撫使趙葵署文仲佐分司幕。 姚希得、江萬里合薦文仲學為有用。 闢四川宣撫司準備差遣,添差沿海制置司幹辦公事。 召為戶部架閣,遷太學正,升博士。 時棟為祭酒,講學益詣精邃。 遷國子博士。 丐外,添差通判台州。 故事,守貳尚華侈,正月望,取燈民間,吏以白,文仲曰:「為吾然一燈足矣。 」劭農東郊,守因欲泛湖,文仲即先馳歸。 添差通判揚州。 牙契舊額歲為錢四萬緡,累政增至十六萬,開告訐以求羡。 文仲曰:「希賞以擾民,吾不為也。 」卒增十八界一而已。 制置使李庭芝檄主管機宜文字。 時有沙田,使者欲舉行之,文仲力爭,以為:「事不可妄興,蓋與民之惠有限,不擾之惠無窮。 江北風寒之地,民力竭矣,為利幾何,安忍重擾吾民乎!」事遂不行。 召為宗學博士。 郊祀,攝圜罈子階監察御史。 近輔兵變水患,輪對,言:「皇天眷命,垂四百年,天命久熟之餘,國脈癃老之候,此豈非一大喜懼之交乎?願陛下一初清明,自作主宰。 」又曰:「春多沈陰,豈但麥秋之憂。 于時為《》,尤軫莧陸之慮。 天目則洪水發焉,蘇、湖則弄兵興焉。 峨冠于于,而每見大夫之乏使;佩印纍纍,而常慮貪瀆之無厭。 將習黃金橫帶之娛,兵疲赤籍掛虛之穴。 蚩蚩編氓,得以輕統府;瑣瑣警遽,輒以憂朝廷。 設不幸事有大於此者,國何賴焉?」帝竦聽,顧問甚至。 遷太常丞,尋兼權倉部郎官,兼崇政殿說書,遷將作少監,又遷將作監。 文仲在講筵,每以積成感動,嘗進讀《春秋》,帝問五霸何以為三王罪人,文仲奏云:「齊桓公當王霸升降之會,而不能為向上事業,獨能開世變厲階。 臣考諸《春秋》,桓公初年多書‘人’,越二十年,伐楚定世子之功既成,然後書‘侯’之辭迭見,此所以為尊王抑伯之大法。 然王豈徒尊哉?蓋欲周王子孫率修文、武、成、康之法度,以扶持文、武、成、康之德澤,則王跡不熄,西周之美可尋,如此方副《春秋》尊王之意。 」帝曰:「先帝聖訓有曰:‘絲竹之亂耳,紅紫之眩目,良心善性,皆本有之。 ’又曰:‘得聖賢心學之指要,本領端正,家傳世守,以是而君國子民,以是而祈天永命,以是而貽謀燕翼。 ’大哉先訓,朕朝夕服膺。 」時帝以疾連不視朝,文仲奏:「聲色之事,若識得破,元無可好。 」帝斂容端拱久之。 盛夏,建宗陽宮,壞徙民居,畿甸騷然。 文仲疏諫:「移閭閻之聚,為香火之庭,不得為善計矣。 陛下紹祖宗之位,豈以黃、老之居為輕重哉。 」翼日面奏,益懇至,丞相賈似道怒曰:「楊文仲多言!」紹卿監以上薦人才,文仲薦陳存、呂折、鐘季玉等十有八人,名士二人,金華王柏、天台車若水也。 兼國子司業,兼侍立修注官。 又以救太學教諭彭成大迕似道,主管崇禧觀,出知衡州。 運餉有法而民不擾,以所當得米八千石立思濟倉。 召為秘書少監,尋兼崇政殿說書。 以疾乞致仕,不許。 兼國史院編修官、實錄院檢討官,遷太常少卿兼國子司業,遷起居舍人。 瀛國公即位,授權工部侍郎兼權侍右郎官,尋兼給事中。 有事明堂,議以上公攝行,文仲議曰:「今祗見天地之始,雖在幼沖,比即喪次,已勝拜跪,執禮無違,所當親饗。 」時丞相王龠、陳宜中不協,文仲上疏言:「事危且急矣。 祖宗所深賴,億兆所寄命,在乎二相,苟以不協之故,今日不戰,明日不征,時不再來,後悔何及!」尋兼國子祭酒。 請謚金華何基及柏。 時大元兵度江,畿甸震動,朝士多棄去者,侍從班惟文仲一人,詔旌在列不去者二階。 文仲疾益甚,丐祠,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三上章乞致仕,改知泉州。 因將家逾嶺南待次,卒,而宋亡矣。 有《見山文集》焉。 謝枋得,字君直,信州弋陽人也。 為人豪爽。 每觀書,五行俱下,一覽終身不忘。 性好直言,一與人論古今治亂國家事,必掀髯抵幾,跳躍自奮,以忠義自任。 徐霖稱其「如驚鶴摩霄,不事籠縶。 」 寶祐中,舉進士,對策極攻丞相董槐與宦官董宋臣,意擢高第矣,及奏名,中乙科。 除撫州司戶參軍,即棄去。 明年復出,試教官,中兼經科,除教授建寧府。 未上,吳潛宣撫江東、西,闢差幹辦公事。 團結民兵,以扞饒、信、撫,科降錢米以給之。 枋得說鄧、傳二社諸大家,得民兵萬餘人,守信州,暨兵退,朝廷核諸軍費,幾至不免。 五年,彗星出東方,枋得考試建康,擿似道政事為問目,言:「兵必至,國必亡。 」漕使陸景思銜之,上其稿于似道,坐居鄉不法,起兵時冒破科降錢,且訕謗,追兩官,謫居興國軍。 咸淳三年,赦,放歸。 德祐元年,呂文煥導大元兵東下鄂、黃、蘄、安慶、九江,凡其親友部曲皆誘下之,遂屯建康。 枋得與呂師夔善,乃應詔上書,以一族保師夔可信,乞分沿江諸屯兵,以之為鎮撫使,使之行成,且願身至江州見文煥與議。 從之,使以沿江察訪使行,會文煥北歸,不及而反。 以江東提刑、江西招諭使知信州。 明年正月,師夔與武萬戶分定江東地,枋得以兵逆之,使前鋒呼曰:「謝提刑來。 」呂軍馳至,射之,矢及馬前。 枋得走入安仁,調淮士張孝忠逆戰團湖坪,矢盡,孝忠揮雙刀擊殺百餘人。 前軍稍卻,後軍繞出孝忠後,眾驚潰,孝忠中流矢死。 馬奔歸,枋得坐敵樓見之,曰:「馬歸,孝忠敗矣。 」遂奔信州。 師夔下安仁,進攻信州,不守。 枋得乃變姓名,入建寧唐石山,轉茶阪,寓逆旅中,日麻衣躡履,東鄉而哭,人不識之,以為被病也。 已而去,賣卜建陽市中,有來卜者,惟取米屢而已,委以錢,率謝不取。 其後人稍稍識之,多延至其家,使為弟子論學。 天下既定,遂居閩中。 第2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