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太常博士,獨為袁燮議謚,余皆閣筆,因嘆曰:「幽、厲雖百世不改,謚有美惡,豈諛墓比哉?」會朱端常子乞謚,塤曰:「端常居台諫則逐善類,為藩牧則務刻剝,宜得惡謚,以戒後來。 」乃謚曰榮願。 議出,宰相而下皆肅然改容。 考功郎陳耆覆議,合宦者陳洵益欲改,塤終不答。 李全在楚州有異志,塤以書告彌遠:「痛加警悔,以回群心。 蚤正典刑,以肅權綱。 大明黜陟,以飭政體。 」不納。 未幾,賈貴妃入內,塤又言:「乞去君側之蠱媚,以正主德;從天下之公論,以新庶政。 」彌遠召塤問之曰:「吾甥殆好名邪?」塤曰:「好名,孟子所不取也。 夫求士于三代之上,惟恐其好名;求士于三代之下,惟恐其不好名耳。 」力丐去,添差通判嘉興府。 彌遠卒,召為樞密院編修官。 入對,首言:「天下之安危在宰相。 南渡以來,屢失機會。 秦檜死,所任不過万俟禼、沈該耳。 侂冑死,所任史彌遠耳。 此今日所當謹也。 」次言:「內廷當嚴宦官之禁,外廷當嚴台諫之選。 」於是洵益陰中之,監察御史王定劾塤,出知常州,改衢州。 寇卜日發漈坑,遵江山縣而東。 塤獲諜者,即遣人致牛酒諭之曰:「汝不為良民而為劫盜,不事耒耜而弄甲兵,今享汝牛酒,冀汝改業,否則殺無赦。 」於是自首者日以百數,獻器械者重酬之,遂以潰散。 改提點都大坑冶,徙福建轉運判官。 侍御史蔣峴常與論《中庸》,不合,又劾之。 主管崇道觀。 踰年,遷浙西提點刑獄。 歲旱,盜起,捕斬之,盜懼徙去。 安吉州俞垓與丞相李宗勉連姻,恃勢黷貨,塤親按臨之。 弓手戴福以獲潘丙功為副尉,宗勉倚之為腹心,盜橫貪害,塤至,福聞風而去。 貽書宗勉曰:「塤治福,所以報丞相也。 傳間實走丞相,賢輔弼不宜有此。 」宗勉答書曰:「福罪惡貫盈,非君不能治。 宗勉雖不才,不敢庇姦凶。 惟君留意。 」及獲福豫章,眾皆欲殺之,塤曰:「若是則刑濫矣。 」乃加墨徇于市,囚之圜土。 以吏部侍郎召,及為國子司業,諸生咸相慶,以為得師。 未幾,兼玉牒檢討、國史編修、實錄修撰,乃辭兼史館。 歷陳境土之蹙,民生之艱,國計之匱,「既無經理圖回之素,惟有感動轉移之策,必有為之本者,本者何?復此心之妙耳」。 又言:「履泰安而逸樂者,有習安致危之理。 因艱危而克懼者,有慮危圖安之機。 明用舍以振紀綱,躬節儉以汰冗濫,屏奸妄以厲將士,抑貴近以寬糶,結鄉社以防竊發,黜增創以培根本。 今任用混殽,薰蕕同器,遂使賢者恥與同群。 」諫議大夫金淵見之,怒。 塤乞補外,不許,又辭免和糴轉官賞,亦不許。 知溫州,未上,以言罷。 塤家居,時自娛于泉石,四方學者踵至。 輕財急義,明白洞達,一言之出,終身可復。 忽臥疾,戒其子抽架上書占之,得《呂祖謙文集》,其《墓誌》曰:「祖謙生於丁巳歲,沒于辛丑歲。 」塤曰:「異哉!我生於慶元丁巳,今歲在辛丑,於是一甲矣。 吾死矣夫!」 子蒙,年十八,上書萬言論國事。 吳子良奇之,妻以女。 為太府寺主簿。 入對,極言賈似道為相時國政闕失,文多不錄。 為淮東總領,似道誣以貪污,貶建昌軍簿,錄其家,惟青氈耳。 德祐初,禮部侍郎李珏乞放便,以刑部侍郎召,不赴,卒。 趙與TP,字德淵,太祖十世孫。 居湖州。 嘉定十三年進士。 歷官差主管官告院,遷將作監主簿,差知嘉興府,遷知大宗正兼權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尋為都官郎官,加直寶章閣、兩浙轉運判官。 進煥章閣、知慶元府,主管沿海制置司公事,拜司農少卿,仍兼知慶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 遷浙西提點刑獄,授中書門下省檢正諸房公事,拜司農卿兼知臨安府,主管浙西安撫司公事,權刑部侍郎兼詳定敕令官,權兵部侍郎,遷戶部侍郎,權戶部尚書,時暫兼吏部尚書,尋為真,兼戶部尚書,時暫兼浙西提舉常平,加端明殿學士、提領戶部財用,皆依舊兼知臨安府。 與執政恩澤,加資政殿大學士。 以觀文殿學士知紹興府、浙東安撫使;知平江府兼淮、浙發運使,時暫兼權浙西提點刑獄;授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東安撫使、馬步軍都總管兼行宮留守,節制和州、無為軍、安慶府三郡屯田使;時暫兼權揚州、兩淮安撫制置使,改兼知揚州,尋兼知鎮江府,兼淮東總領,提舉洞霄宮;復為淮、浙發運使,差知平江府,特轉兩官致仕。 景定元年八月,卒,特贈少師。 與TP所至急於財利,幾于聚斂之臣矣。 李大同,字從仲,婺州東陽人。 嘉定十六年進士。 歷官為秘書丞兼崇政殿說書,拜右正言兼侍講。 疏言:「趙、冀分野,乃有熒惑犯填星之變,則我師之出,豈無當長慮而卻顧者。 故臣願陛下勿以星文為小異而或加忽。 一話一語,一政一事,必求有以格天心而弭災變。 至于進兵攻討,尤切謹重。 」遷太常少卿兼國史編修、實錄檢討,兼侍講,兼權侍立修注官,遷起居郎,拜殿中侍御史,權刑部侍郎兼同修國史、實錄院同修撰,選吏部侍郎,進工部尚書,以寶謨閣直學士知平江府,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 乞致仕,不許,後卒於家。 黃TU,字子耕,隆興分寧人。 嘗從郭雍、朱熹學,熹深期之,而TU亦以道自任,反覆論辨,必無所疑然後止。 舉太學進士,為瑞昌主簿,監文思院,知盧陽縣,五溪獠獷悍,TU為詩諭之,獠感悅,有公事莫敢違。 通判處州,經、總制有額無錢,俗號殿最綱,TU會十年中成賦酌取之,閣免逋負,錢額鈞等,獨以最聞。 主管官告院、大理寺簿、軍器監丞,歲余三遷,TU乃不樂。 間行西湖,慨然曰:「我昔在南、北山,一水一石,無不自題品,今無復情味,何邪?」 丐外,知台州。 謝良佐子孫居台者既播越流落,TU求之民間,收而教之。 勤苦夙夜,先勸後禁,訟牒銷縮,郡稱平治。 為濟糶倉,為抵當庫,葬民之棲寄暴露者為棺千五百,置養濟院,又創安濟坊以居病囚,皆自有子本錢,使不廢。 故葉適謂TU條目建置,憂民如家。 遷袁州,哭從弟哀甚,得疾卒。 所著有《復齋集》。 楊大異,字同伯,唐天平節度使漢公之後,十世祖祥避地醴陵,因家焉。 祥事親孝,親亡哀毀,泣盡繼以血,廬墓終身,有白芝、白烏、白兔之瑞。 事聞于朝,褒封至孝公,賜名木植墓道,以旌其孝。 大異從胡宏受《春秋》大義。 登嘉定十三年進士第。 授衡陽主簿,有惠政。 經龍泉尉,攝邑令。 適歲饑,提刑司遣吏和糴米二萬石于邑,米價頓增,民乏食,大異即以提刑司所糴者如價發糶,民甚德之。 提刑趙與TP大怒,捃其罪弗得,坐以方命,移安遠尉。 第27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2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