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元年,召赴行在,以其言宗社大計也。 既入見,覆上疏曰:「陛下轍跡所環,六年于外,險阻艱難,備嘗之矣。 然而二聖未還,金人未滅,四方未靖者,何哉?天意若曰:天祚宋德,太祖不私其子而保之,不幸稈邪誤國而壞之,將使嗣聖念祖,思危而後獲之,乃所以申其永命也。 臣誠狂妄,去歲上章,請陛下取太祖諸孫之賢者,視秩親王,使牧九州,誤蒙采聽,赦而不誅。 茲蓋在天之靈發悟聖心,為社稷計,非愚臣之所及也。 伏望宣告大臣行之,它日皇子之生,使之退處清暇,不過增一節度使爾。 陛下以太祖之心,行章聖之慮,自然孝弟感通,兩宮回蹕,澤流萬世。 」 改令入官,擢監察御史。 時相秦檜以其直柔所薦,惡之,諷言者論寅亮匿父喪不舉,下大理鞫問,無實,猶坐為族父冒占官戶罷職,送吏部,由是坐廢。 宋汝為,字師禹,豐縣人。 靖康元年,金人犯京師,闔門遇害。 汝為思報國家及父兄之仇,建炎三年,金人再至,謁部使者陳邊事,遣對行在。 高宗嘉納,特補修武郎,假武功大夫、開州刺史,奉國書副京東運判杜時亮使金。 時劉豫節制東平,丞相呂頤浩因致書豫。 汝為行次壽春,遇完顏宗弼軍,不克與時亮會,獨馳入其壁,將上國書。 宗弼盛怒,劫而縛之,欲加僇辱。 汝為一無懼色,曰:「死固不辭,然銜命出疆,願達書吐一辭,死未晚。 」宗弼顧汝為不屈,遂解縛延之曰:「此山東忠義之士也。 」命往見豫,汝為曰:「願伏劍為南朝鬼,豈忍背主不忠於所事。 」力拒不行,乃至京師,瀕死者數四。 豫僭號,汝為持頤浩書與之,開陳禍福,勉以忠義,使歸朝廷。 豫悚而立曰:「使人!使人!使豫自新南歸,人誰直我,獨不見張邦昌之事乎?業已至此,夫復何言。 」即拘留汝為。 然以汝為儒士,乃授通直郎、同知曹州以誘之,固辭。 遂連結先陷于北者凌唐佐、李亙、李儔為腹心,以機密歸報朝廷。 唐佐等所遣僧及卒為邏者所獲,汝為所遣王現、邵邦光善達,朝廷皆官之。 紹興十三年,汝為亡歸,作《恢復方略》獻於朝,且曰:「今和好雖定,計必背盟,不可遽馳。 」時秦檜當國,置不復問。 獨禮部尚書蘇符憐之,為言于朝,換宣教郎,添差通判處州。 高宗憶其忠,特轉通直郎。 汝為遂上丞相書,言:「用兵之道,取勝在於得勢,成功在乎投機。 女真乘襲取契丹之鋭,梟視狼顧,以窺中原,一旦長驅直搗京闕,昇平既久,人不知兵,故彼得投其機而速發,由是猖獗兩河,以成盜據之功。 既而關右、河朔豪傑士民避地轉鬥,從歸聖朝,將士戮力,削平群盜,破逐英雄,百戰之餘,勇氣萬倍。 回思曩昔,痛自慚悔,人人扼腕切齒,願當一戰。 加以金人兵老氣衰,思歸益切,是以去歲順昌孤壘,力挫其鋒。 方其狼狽逃遁之際,此國家乘勝進戰之時也。 惜乎王師遽旋,撫其機而不發,遂未能殄滅醜類,以成恢復之功。 今聞其力圖大舉,轉輸淮北,其設意豈小哉!所慮秋冬復肆猖獗,兀朮不死,兵革不休,雖欲各保邊陲,安可得也。 今當乘去歲淮上破賊之勢,特降哀痛之詔,聲言親征,約諸帥長驅直搗,某月日各到東京,協謀併力,以俘馘兀朮為急。 」 又言:「兀朮好勇妄作,再起兵端,所共謀者,叛亡群盜而已。 去夏諸帥各舉,金人奔命敗北之不暇,兀朮深以為慮,故為先發制人之動,所恃者不過自能聚兵合勢,料王師以諸帥分軍爾。 今計其步騎不過十萬,王師云集,其眾數倍,合勢刻期,併進戮力,何憂乎不勝?若以諸帥難相統屬,宜除川、陝一路,專當撒離喝,權合諸帥為兩節制,公選大臣任觀軍容為宣慰之職,往來調和諸帥,使之上下同心,左右戮力,則勢既合不為賊所料矣。 不然,分軍出陳、蔡,直搗東都,賊必首尾勢分,復以重兵急擊,然後以舟師自淮繇新河入鉅野澤,以步兵自洛渡懷、衛入太行山,以襲其內。 舟師入鉅野,則齊魯搖,步兵入太行,則三晉應,賊勢雖欲合而不分,亦難乎為計矣。 」 久之,有告汝為于金人以蠟書言其機事者,大索不獲,尋知南歸。 檜將械送金人,汝為變姓名為趙復,徒步入蜀。 汝為身長七尺,疏眉秀目,望之如神仙。 楊企道者,遇之溪上,企道曰:「必奇士也。 」款留之,見其議論英發,洞貫古今,靖康間離亂事歷歷言之,企道益驚,遂定交,假僧舍居之。 檜死,汝為曰:「朝廷除此巨蠹,中原恢復有日矣。 」企道勸其理前事,汝為慨然太息曰:「吾結髮讀書,奮身一出,志在為國復仇,收還土宇,頗為諸公所知,命繆數奇,軋于權臣,今老矣,新進貴人,無知我者。 」汝為能知死期,嘗祭其先,終日大慟,將終,神氣不亂。 汝為俶儻尚氣節,博物洽聞,飲酒至鬥余,未嘗見其醉,或歌或哭,涕淚俱下。 其客蜀也,史載之、邵博、宇文亮臣、李燾相得甚歡,趙沂、王京魯、關民先、楊采、惠疇經紀其喪事。 三十二年,其妻錢莫知汝為死,詣登聞鼓院以狀進,詔索之不得。 隆興二年,其子南強以汝為之死哀訴于朝,參知政事虞允文,錢端禮以聞,特官一子。 有《忠嘉集》行世。 論曰:高宗播遷,復有苗、劉之變,此何時也,鄭、王庭秀正色立朝,以爭君臣之義,顧不韙哉!仇悆愷悌君子,遺澤在民。 《易》曰「王臣蹇蹇」,高登有焉。 婁寅亮請立太祖後為太子,能言人臣之所難言,而高宗亦慨然從之,君仁而臣直乎!宋汝為歸自金國,論事切直,與寅亮俱迕秦檜,一則誣以罪譴,一則逃遁以死,于乎悕矣! 列傳第一百五十九 ○王信汪大猷袁燮吳柔勝游仲鴻李祥王介宋德之楊大全 王信,字誠之,處州麗水人。 既冠,入太學,登紹興三十年進士第,試中教官,授建康府學教授。 丁父憂,服除,進所著《唐太宗論贊》及《負薪論》,孝宗覽之,嘉嘆不已,特循兩資,授太學博士。 時須次者例徙外,添差溫州教授。 郡饑疫,議遣官振救之,父老願得信任其事,守不欲以煩信,請益力,信聞之,欣然為行,遍至病者家,全活不可勝記。 差敕令所刪定官,法令有不合人情,自相牴牾,吏得以傅會出入者,悉釐正之。 轉對,言:「敵情不可測,和議不可恃,今日要當先為自備之策,以待可乘之機。 」上以為是。 又論:「太學正、錄掌規矩之官而員多,博士掌訓導之官而員少,請以正、錄兩員升為博士。 」從之。 論除官脞冗之敝,乞精選監司而擇籍名,郡將代半歲乃注人。 上親以其章授宰臣行。 權考功郎官。 蜀人張公遷,初八年免銓,至是改秩,吏妄引言,復令柅之,信鈎考其故,吏怖服。 有三蜀士實礙式,吏受賕為地,工部尚書趙雄,蜀人也,以屬信,信持弗聽,已而轉吏部閲審成牘,撫掌愧嘆,嗟激不已,以聞于上。 它日,上謂尚書蔡洸曰:「考功得王信,銓曹遂清。 」邏者私相語,指為神明。 武臣給告不書年齒,磨轉蔭薦,肆為奸欺,不可控摶,為擿最者數事告宰相,付之大理獄。 事連三衙,殿帥王友直鋭爭之,上審知其非,沮之曰:「考功所言,公事也,汝將何為?」獄具,皆伏辜。 因請置籍,以柅後患。 第18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18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