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幾,出知贛州,易秀州。 召還,首言:「陛下鋭意圖治,群下急於自媒,爭獻強兵理財之計,及畀以職,報效蔑聞。 宜杜邪諂之路。 」再歸故官,遷秘書監兼崇政殿說書。 淳熙五年,試中書舍人兼侍講、同修國史。 上欲采晉、宋以下興亡理亂之大端,約為一書,謂騤曰:「惟卿與周必大可任此事。 」言者忌而攻之,上留章不下,授提舉太平興國宮。 起知寧國府,改知太平州,加集英殿修撰。 以言者罷。 起知袁州。 光宗受禪,召試吏部侍郎。 紹熙元年,同知貢舉兼侍講。 二年春,雷雪,詔陳時政得失,騤疏三十條,如宮闈之分不嚴,則權柄移;內謁之漸不杜,則明斷息;謀台諫于當路,則私黨植;咨將帥于近習,則賄賂行;不求讜論,則過失彰;不謹舊章,則取捨錯;宴飲不時,則精神昏;賜予無節,則財用竭。 皆切于時病。 三年三月,權禮部尚書。 六月,同知樞密院事。 四年二月,參知政事。 光宗以疾不朝垂華宮,會慶節稱壽又不果往。 騤三入奏,廷臣上疏者以百數,上感悟,以冬至日朝重華。 五年正月朔旦,稱壽于慈福宮。 孝宗崩,光宗以疾未臨喪,騤請正儲位以安人心。 七月,攝行三省事。 寧宗即位,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 趙汝愚為右丞相,騤素所不快,未嘗同堂語。 汝愚擬除劉光祖侍御史,騤奏曰:「劉光祖舊與臣有隙,光祖入台,臣請避之。 」汝愚愕而止。 時韓侂冑恃傳言之勞,潛竊國柄。 吏部侍郎彭龜年論侂冑將為國患,不報。 於是龜年、侂冑俱請祠,騤曰:「以閣門去經筵,何以示天下?」龜年竟外補。 侂冑語人曰:「彭侍郎不貪好官,固也,元樞亦欲為好人耶?」遂以資政殿大學士與郡,辭,詔提舉洞霄宮。 慶元二年,知婺州。 告老,授觀文殿學士、提舉洞霄宮。 嘉泰三年卒,年七十六。 贈少傅,謚文簡。 黃黼,字元章,臨安餘杭人也。 少游太學,第進士,累遷太常博士。 輪對,言:「周以輔翼之臣出任方伯,漢以牧守之最擢拜公卿,唐不歷邊任,不拜宰相,本朝不為三司等屬,不除清望官。 仁宗時,韓琦、范仲淹、龐籍皆嘗經略西事,久歷邊任,始除執政。 邊奏復警,范仲淹至再請行。 貝州之變,文彥博親自討賊。 乞于時望近臣中,擇才略謀慮可以任重致遠者,或畀上流,或委方面,習知邊防利害,地形險厄,中外軍民亦孚其恩信,熟其威名。 天下無事則取風績顯著者不次除拜,以尊朝廷。 邊鄙有警,則任以重寄,俾制方面。 出將入相,何所不可。 」上嘉獎曰:「如卿言,可謂盡用人之道。 」 行太常丞,進秘書郎、提舉江東常平茶鹽,召為戶部員外郎。 尋除直秘閣、兩浙路轉運判官,進直龍圖閣,升副使,辭,改直顯謨閣。 浙東瀕海之田,以旱澇告,常平儲蓄不足,黼捐漕計貸之。 毗陵饑民取糠粃雜草根以充食,郡縣不以聞,黼取民食以進,乞捐僧牒、緡錢振濟,所全活甚眾。 除中書門下檢正諸房公事,守殿中侍御史兼侍講,遷侍御史,行起居郎兼權刑部侍郎。 以劉德秀論劾,奉祠而卒。 詹體仁,字元善,建寧浦城人。 父綎,與胡宏、劉子翬游,調贛州信豐尉。 金人渝盟,綎見張浚論滅金秘計,浚闢為屬。 體仁登隆興元年進士第,調饒州浮梁尉。 郡上體仁獲盜功狀當賞,體仁曰:「以是受賞,非其願也。 」謝不就。 為泉州晉江丞。 宰相梁克家,泉人也,薦于朝。 入為太學錄,升太學博士、太常博士,遷太常丞,攝金部郎官。 光宗即位,提舉浙西常平,除戶部員外郎、湖廣總領,就升司農少卿。 奏蠲諸郡賦輸積欠百餘萬。 有逃卒千人入大冶,因鐵鑄錢,剽掠為變。 體仁語戎帥:「此去京師千餘里,若比上請得報,賊勢張矣。 宜速加誅討。 」帥用其言,群黨悉散。 除太常少卿,陛對,首陳父子至恩之說,謂:「《易》于《家人》之後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見豕負涂,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夫疑極而惑,凡所見者皆以為寇,而不知實其親也。 孔子釋之曰:‘遇雨則吉,群疑亡也’。 蓋人倫天理,有間隔而無斷絶,方其未通也,湮鬱煩憤,若不可以終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釋,如遇雨焉,何其和悅而條暢也。 伏惟陛下神心昭融,聖度恢豁,凡厥疑情,一朝渙然若揭日月而開雲霧,。 丕敘彞倫,以承兩宮之歡,以塞兆民之望」。 時上以積疑成疾,久不過重華宮,故體仁引《易》睽弧之義,以開廣聖意。 孝宗崩,體仁率同列抗疏,請駕詣重華宮親臨祥祭,辭意懇切。 時趙汝愚將定大策,外庭無預謀者,密令體仁及左司郎官徐誼達意少保吳琚,請憲聖太后垂簾為援立計。 寧宗登極,天下晏然,體仁與諸賢密贊汝愚之力也。 時議大行皇帝謚,體仁言:「壽皇聖帝事德壽二十餘年,極天下之養,諒陰三年,不禦常服,漢、唐以來未之有,宜謚曰‘孝’。 」卒用其言。 孝宗將復土,體仁言:「永阜陵地勢卑下,非所以妥安神靈。 」與宰相異議,除太府卿。 尋直龍圖閣、知福州,言者竟以前論山陵事罷之。 退居霅川,日以經史自娛,人莫窺其際。 始,體仁使浙右,時蘇師旦以胥吏執役,後倚侂冑躐躋大官,至是遣介通慇勤。 體仁曰:「小人乘君子之器,禍至無日矣,烏得以污我!」未幾,果敗。 復直龍圖閣、知靜江府,閣十縣稅錢一萬四千,蠲雜賦八千。 移守鄂州,除司農卿,復總湖廣餉事。 時歲凶艱食,即以便宜發廩振捄而後以聞。 侂冑建議開邊,一時爭談兵以規進用。 體仁移書廟堂,言兵不可輕動,宜遵養俟時。 皇甫斌自以將家子,好言兵,體仁語僚屬,謂斌必敗,已而果然。 開禧二年卒,年六十四。 體仁穎邁特立,博極群書。 少從朱熹學,以存誠慎獨為主。 為文明暢,悉根諸理。 周必大當國,體仁嘗疏薦三十餘人,皆當世知名士。 郡人真德秀早從其游,嘗問居官蒞民之法,體仁曰:「盡心、平心而已,盡心則無愧,平心則無偏。 」世服其確論雲。 論曰:彭龜年、黃裳、羅點以青宮師保之舊,盡言無隱。 黃度、林大中亦能守正不阿,進退裕如。 此數臣者,皆能推明所學,務引君以當道,可謂粹然君子矣。 陳騤論事頗切時病,詹體仁深於理學,皆有足稱者。 然騤嘗詆譏呂祖謙,至視趙汝愚、劉光祖為仇,而體仁乃能以朱熹、真德秀為師友,即其所好惡,而二人之邪正,於是可知焉。 列傳第一百五十三 ○胡紘何澹林慄高文虎陳自強鄭丙京鏜謝深甫許及之梁汝嘉 胡紘字應期,處州遂昌人。 淳熙中,舉進士。 紹熙五年,以京鏜薦,監都進奏院,遷司農寺主簿、秘書郎。 韓侂冑用事,逐朱熹、趙汝愚,意猶未快,遂擢紘監察御史。 紘未達時,嘗謁朱熹于建安,熹待學子惟脫粟飯,遇紘不能異也。 紘不悅,語人曰:「此非人情。 只鷄尊酒,山中未為乏也。 」遂亡去。 及是,劾趙汝愚,且詆其引用朱熹為偽學罪首。 汝愚遂謫永州。 汝愚初抵罪去國,搢紳大夫與夫學校之士,皆憤悒不平,疏論甚眾。 侂冑患之,以汝愚之門及朱熹之徒多知名士,不便於己,欲盡去之,謂不可一一誣以罪,則設為偽學之目以擯之。 用何澹、劉德秀為言官,專擊偽學,然未有誦言攻熹者。 獨稿草疏將上,會改太常少卿,不果。 沈繼祖以追論程頤得為察官,紘遂以藁授之。 繼祖論熹,皆紘筆也。 第16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1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