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觀今日之勢,和決不成,儻乾剛獨斷,追回使者魏杞、康湑等,絶請和之議以鼓戰士,下哀痛之詔以收民心,天下庶乎其可為矣。 如此則有可賀者亦十:省數千億之歲幣,一也;專意武備,足食足兵,二也;無書名之恥,三也;無去「大」之辱,四也;無再拜之屈,五也;無稱臣之忿,六也;無請降之禍,七也;無納土之悲,八也;無銜璧、輿櫬之酷,九也;無青衣行酒之冤,十也。 去十弔而就十賀,利害較然,雖三尺童稚亦知之,而陛下不悟。 《春秋左氏》謂無勇者為婦人,今日舉朝之士皆婦人也。 如以臣言為不然,乞賜流放竄殛,以為臣子出位犯分之戒。 自符離之敗,朝論急於和戎,棄唐、鄧、海、泗四州與虜矣。 金又欲得商、秦地,邀歲幣,留使者魏杞,分兵攻淮。 以本職措置浙西、淮東海道。 時金使仆散忠義、紇石烈志寧之兵號八十萬,劉寶棄楚州,王彥棄昭關,濠、滁皆陷。 惟高郵守臣陳敏拒敵射陽湖,而大將李寶預求密詔為自安計,擁兵不救。 銓劾奏之,曰:「臣受詔令范榮備淮,李寶備江,緩急相援。 今寶視敏弗救,若射陽失守,大事去矣。 」寶懼,始出師掎角。 時大雪,河冰皆合,銓先持鐵鎚錘冰,士皆用命,金人遂退。 久之,提舉太平興國宮。 乾道初,以集英殿修撰知漳州,改泉州。 趣奏事,留為工部侍郎。 入對,言:「少康以一旅復禹績,今陛下富有四海,非特一旅,而即位九年,復禹之效尚未赫然。 」又言:「四方多水旱,左右不以告,謀國者之過也,宜令有司速為先備。 」乞致仕。 七年,除寶文閣待制,留經筵。 求去,以敷文閣直學士與外祠。 陛辭,猶以歸陵寢、復故疆為言,上曰:「朕志也。 」且問今何歸,銓曰:「歸廬陵,臣向在嶺海嘗訓傳諸經,欲成此書。 」特賜通天犀帶以寵之。 銓歸,上所著《易》、《春秋》、《周禮》、《禮記解》,詔藏秘書省。 尋復元官,升龍圖閣學士、提舉太平興國宮,轉提舉玉隆萬壽宮,進端明殿學士。 六年,召歸經筵,銓引疾力辭。 七年,以資政殿學士致仕。 薨,謚忠簡。 有《澹庵集》一百卷行于世。 孫槻、榘,皆至尚書。 廖剛,字用中,南劍州順昌人。 少從陳瓘、楊時學。 登崇寧五年進士第。 宣和初,自漳州司錄除國子錄,擢監察御史。 時蔡京當國,剛論奏無所避。 以親老求補外,出知興化軍。 欽宗即位,以右正言召。 丁父憂,服闋,除工部員外郎,以母疾辭。 紹興元年,盜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順昌民以剛為命。 剛諭從盜者使反業,既而他盜入順昌,部使者檄剛撫定。 剛遣長子遲諭賊,賊知剛父子有信義,亦散去。 除本路提點刑獄。 尋召為吏部員外郎,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自將,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漢北軍、唐神策之類也。 祖宗軍制尤嚴。 願稽舊制,選精鋭為親兵,居則以為衛,動則以為中軍,此強幹弱枝之道。 」又言:「國家艱難已極,今方圖新,若會稽誠非久駐之地。 請經營建康,親擁六師往為固守計,以杜金人窺伺之意。 」遷起居舍人、權吏部侍郎兼侍講,除給事中。 丁母憂,服闋,復拜給事中。 剛言:「國不可一日無兵,兵不可一日無食。 今諸將之兵備江、淮,不知幾萬,初無儲蓄,日待哺于東南之轉餉,浙民已困,欲救此患莫若屯田。 」因獻三說,將校有能射耕,當加優賞,每耕田一頃,與轉一資;百姓願耕,假以糧種,復以租賦。 上令都督府措置。 時朝廷推究章惇、蔡卞誤國之罪,追貶其身,仍詔子孫毋得官中朝。 至是章傑自崇道觀知婺州,章僅自太府丞提舉江東茶鹽事。 剛封還詔書,謂即如此,何以示懲,乃並與祠。 權戶部侍郎,尋遷刑部侍郎。 求補外,除徽猷閣直學士、知漳州。 七年二月,日有食之,詔內外官言事。 剛言:「陛下有建國之封,所以承天意、示大公于天下後世者也,然而未遂正名者,豈非有所待耶?有所待,則是應天之誠未至也。 願陛下昭告藝祖在天之靈,正建國儲君之號,佈告中外,不匿厥旨。 異時雖百斯男,不復更易,天下孰敢不服。 」上讀之聳然,即召剛趣至闕,拜御史中丞。 剛言:「臣職糾奸邪,當務大體,若捃摭細故,則非臣本心。 」又奏經費不支,盜賊不息,事功不立,命令不孚,及兵驕官冗之弊。 時徽宗已崩,上遇朔望猶率群臣遙拜淵聖,剛言:「禮有隆殺,兄為君則君之,己為君則兄之可也。 望勉抑聖心,但歲時行家人禮于內庭。 」從之。 殿前司強刺民為兵,及大將恃功希恩,所請多廢法。 剛知無不言,論列至于四五,驕橫者肅然。 鄭億年與秦檜有連而得美官,剛顯疏其惡,檜銜之。 金人叛盟,剛乞起舊相之有德望者,處以近藩,檜聞之曰:「是欲置我何地耶?」改工部尚書,而以王次翁為中丞。 初,邊報至,從官會都堂,剛謂億年曰:「公以百口保金人,今已背約,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億年奉祠去。 次翁與右諫議何鑄劾剛薦劉昉、陳淵,相為朋比,以徽猷閣直學士提舉亳州明道宮。 明年致仕。 以紹興十三年卒。 子四人:遲、過、遂、遽,仕皆秉麾節,邦人號為「萬石廖氏」。 李迨,東平人也。 曾祖參,仕至尚書右丞。 迨未冠入太學,因居開封。 以蔭補官,初調渤海縣尉。 時州縣團結民兵,民起田畝中,不閒坐作進退之節,或嘩不受令,迨立賞罰以整齊之,累月皆精練,部伍如法。 部刺史按閲,無一人亂行伍者,遂薦之朝,改合入官。 累遷通判濟州。 時高宗以大元帥過濟,郡守自以才不及,遜迨行州事,迨應辦軍須無闕。 會大元帥府勸進,乘輿儀物皆未備,迨諳熟典故,裁定其制,不日而辦。 上深歎賞,即除隨軍輦運。 上即位於南京,授山東輦運,改金部郎。 從駕至維揚,敵犯行在所,即取金部籍有關於國家經賦之大者載以行,及上于鎮江。 時建炎三年二月也。 宰相呂頤浩言于上,即日召見。 未幾,丁父喪,詔起複,以中散大夫直龍圖閣,為禦營使司參議官兼措置軍前財用。 苗傅、劉正彥叛,呂頤浩、張浚集勤王之師,迨流涕謂諸將曰:「君第行,無慮軍食。 」師行所至,食皆先具。 事平,同趙哲等入對,上慰勞之。 詔轉三官,辭不拜,除權戶部侍郎。 四年,加顯謨閣待制,為淮南、江、浙、荊湖等路制置發運使。 尋以軍旅甫定,乞持余服,詔許之。 紹興二年,知筠州。 明年,移信州,尋提舉江州太平觀。 五年十月,以舊職除兩浙路轉運使,言:「祖宗都大梁,歲漕東南六百餘萬斛,而六路之民無飛輓之擾,蓋所運者官舟,所役者兵卒故也。 今駐蹕浙右,漕運地裡不若中都之遠,而公私苦之,何也?以所用之舟太半取於民間,往往鑿井沉船以避其役。 如溫、明、虔、吉州等處所置造船場,乞委逐州守臣措置,募兵卒牽輓,使臣管押,庶幾害不及民,可以漸復漕運舊制。 」詔工部措置。 尋加徽猷閣直學士,升龍圖閣直學士,為四川都轉運使兼提舉成都等路茶事,並提舉陝西等路買馬。 自熙、豐以來,始即熙、秦、戎、黎等州置場買馬,而川茶通於永興四路,故成都府、秦州皆有榷茶司。 至是關陝既失,迨請合為一司,名都大提舉茶馬司,以省冗費,從之。 踰年,詔迨以每歲收支之數具旁通驛奏,迨乃考其本末,具奏曰: 第9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9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