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汝文,字公巽,潤州丹陽人。 登進士第,以親老不調者十年。 擢議禮局編修官,召對,徽宗嘉之,除秘書郎。 三館士建議東封,汝文曰:「治道貴清淨。 今不啟上述三代禮樂,而師秦、漢之侈心,非所願也。 」責監宿州稅。 久之,召除著作郎,遷起居郎。 皇太子就傅,命汝文勸講,除中書舍人。 言者謂汝文從蘇軾、黃庭堅游,不可當贊書之任,出知襄州,移知濟州,復知唐州,以謝章自辨罷。 未幾,起知陳州。 召拜中書舍人,外製典雅,一時稱之。 命同修《哲宗國史》,遷給事中。 高麗使入貢,詔班侍從之上,汝文言:「《春秋》之法,王人雖微,序諸侯上。 不可卑近列而尊陪臣。 」上遂命如舊制。 內侍梁師成強市百姓墓田,廣其園輔。 汝文言于上,師成諷宰相黜汝文,出守宣州。 召為吏部侍郎,出知廬州,徙密州。 密負海產鹽,蔡京屢變鹽法,盜販者眾,有司窮治黨與。 汝文曰:「祖宗法度,獲私商不詰所由,欲靖民也。 今系而虐之,將為厲矣。 」悉縱之。 密歲貢牛黃,汝文曰:「牛失黃輒死,非所以惠農,宜輸財市之,則其害不私于密。 」上從之。 欽宗即位,召為翰林學士,改顯謨閣學士、知越州兼浙東安撫使。 建炎改元,上疏言:「陛下即位赦書,上供常數,後為獻利之臣所增者,當議裁損。 如浙東和預買絹歲九十七萬六千匹,而越州乃二十萬五百匹,以一路計之,當十之三。 如杭州歲起之額蓋與越州等,杭州去年已減十二萬匹,獨越州尚如舊,今乞視戶等第減罷。 」楊應誠請使高麗,圖迎二帝,汝文奏:「應誠欺罔君父,若高麗辭以大圖假道以至燕雲,金人卻請問津以窺吳越,將何辭以對?」後高麗果如汝文言。 上將幸武昌,汝文疏請幸荊南,不從。 紹興元年,召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除參知政事、同提舉修政局。 時秦檜相,四方奏請填委未決,吏緣為奸。 汝文語檜,宜責都司程考吏牘,稽違者懲之。 汝文嘗受辭牒,書字用印,直送省部;入對,乞治堂吏受賂者。 檜怒,面劾汝文專擅。 右司諫方孟卿因奏汝文與長官立異,豈能共濟國事?罷去以卒。 先是,汝文在密,檜為郡文學,汝文薦其才,故檜引用之。 然汝文性剛不為檜屈,對案相詬,至目檜為「濁氣」。 汝文風度翹楚,好古博雅,精於篆籀,有文集行于世。 王庶,字子尚,慶陽人。 崇寧五年,舉進士第,改秩,知涇州保定縣。 以种師道薦,通判懷德軍。 契丹為金人所破,舉燕雲地求援,詔師道受降。 庶謂師道曰:「國家與遼人百年之好,今坐視其敗亡不能救,乃利其土地,無乃基女直之禍乎?」不聽。 宣和七年,金果入寇。 太宰李邦彥夜召庶問計,庶曰:「宿將無如种師道,且夷虜畏服,宜付以西兵,使之入援。 」邦彥以語蔡攸,攸不然。 以庶為陝西運判兼制置解鹽事。 疆事益棘,欽宗欲幸襄、鄧,先命席益為京西安撫使,益求庶自副。 高宗即位,除直龍圖閣、鄜延經略使兼知延安府。 累立戰功,進集英殿修撰,升龍圖閣待制,節制陝西六路軍馬。 先是,河東經制使王燮既遁歸,東京留守宗澤承製以庶權陝西制置使。 會宣諭使謝亮入關,庶移書曰:「夏人之患小而緩,金人之患大而迫,秋高必大舉,盍杖節率兵舉義,驅逐渡河,徐圖恢復。 」亮不能從。 金人大入,庶調兵自沿河至馮翊,據險以守。 金人先已乘冰渡河犯晉寧,侵丹州,又渡清水河,破潼關,秦、隴皆震。 庶傳檄諸路,會期討賊。 涇原統制曲端雅不欲屬庶,以未受命辭;居數日,告身至,又辭。 金人知端與庶不協,並兵寇鄜延。 庶在坊州聞之,夜趨鄜延以遏其沖。 金人詭道陷丹州,州界鄜、延之間,庶乃自當延安路。 時端盡統涇原勁兵,庶屢督其進,端訖不行,遂陷延安。 語在端傳。 初,庶聞圍急,自收散亡往援。 觀察使王燮亦將所部發興元。 庶至甘泉而延安已不守,既無所歸,遂以軍付燮,而自將百騎馳至襄樂勞軍,尚倚端為助。 庶至,端令每門減從騎之半,比至帳下,僅數騎。 端厲聲問庶延安失守狀,且曰:「節制固知愛身,不知為天子愛城乎?」庶曰:「吾數令不從,誰其愛身者!」端怒,謀即軍中誅庶而奪其兵,乃夜走寧州,見謝亮曰:「延安,五路襟喉,今既失矣。 《春秋》大夫出疆之義得以專之,請誅庶。 」亮曰:「使事有指,今以人臣而擅誅于外,是跋扈也,公則自為之。 」端沮而歸,乃奪庶節制使印,又拘縻其官屬。 會詔庶守京兆,庶先以失律自劾得罷。 丁內艱。 時張浚自富平敗歸,始思庶及端之言可用,乃並召之。 庶地近先至,力陳撫秦保蜀之策,勸浚收熙河、秦鳳之兵,扼關、隴以為後圖。 浚不納。 求終制,不許,乃版授參議官。 浚念端與庶必不相容,端未至,但復其官,移恭州。 庶因謂浚曰:「端有反心。 」浚亦畏端得士,始有殺端意矣。 語在《端傳》。 紹興五年,起複知興元府、利夔路制置使。 庶以士卒單寡,籍興、洋諸邑及三泉縣強壯,兩丁取一,三丁取二,號「義士」,日閲于縣,月閲于州,厚犒之,不半年,有兵數萬。 浚言于朝,升徽猷閣直學士。 有讒于浚者,徙庶知成都,改嘉州。 明年,浚劾庶輕率傾險,落職奉祠。 尋起知遂寧,固避得請。 六年,除湖北安撫使、知鄂州。 趨闕,上因燕見,庶言:「陛下欲保江南,無所事;如曰紹復大業,都荊為可。 荊州左吳右蜀,利盡南海,前臨江、漢,出三川,涉大河,以圖中原,曹操所以畏關羽者也。 」上大異之。 復顯謨閣待制、知荊南府、湖北經略安撫使,又復直學士。 七年十月,以兵部侍郎召。 明年春,入對,上曰:「召卿之日,張浚已去,趙鼎未來,此朕親擢,非有左右之助。 」庶頓首謝,因奏:「恢復之功十年未立,其失在偏聽,在欲速,在輕爵賞,是非邪正混淆。 誠能賞功罰罪,其誰不服?昔漢光武以兵取天下,不以不急奪其費,不知兵者不可使言兵。 」又口陳手畫秦、蜀利害。 上大喜,即日遷本部尚書。 閲月,拜樞密副使。 議者乞遣重臣行邊,遂命庶措置江、淮邊防。 京、湖宣撫使岳飛聞庶行邊,遺書曰:「今歲若不出師,當納節請閒。 」庶壯之。 庶還朝,論金人變詐,自渝海上之盟,因及飛納節之語。 當是時,秦檜再相,以和戎為事。 金使烏陵思謀至,詔趣庶還。 庶力詆和議,乞誅金使,其言甚切。 金又遣張通古來許割地,還梓宮,歸太后。 庶曰:「和議之事,臣所不知。 」凡七疏乞免官,乃以資政殿學士知潭州。 御史中丞勾龍如淵劾庶本趙鼎所薦,欺君罔上。 庶罷歸,至九江,被命奪職,徙家居焉。 十三年,御史胡汝明論庶譏訕朝政,責響德軍節度副使,道州安置。 至貶所卒。 孝宗思庶言,追復其官,謚敏節。 子六人,之奇,乾道中,知樞密院事。 辛炳,字如晦,福州候官縣人。 登元符三年進士第,累官至監察御史兼權殿中侍御史。 先是,蔡京廢發運司轉般倉為直達綱,舟入,率侵盜,沉舟而遁,戶部受虛數,人畏京莫敢言。 炳極疏其弊,且以變法後兩歲所得之數,較常歲虧欠一百三十有二萬,支益廣而入寢微,乞下有司計度。 徽宗以問京,京怒,以炳為沮撓,責監南劍州新豐場,尋提舉洞霄宮,起知袁州,移無為軍。 靖康初,召為兵部員外郎。 第8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8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