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剛中,字亨仲,婺州金華人。 登進士甲科,累官為監察御史,遷殿中侍御史。 剛中由秦檜薦于朝,檜主和議,剛中不敢言。 移宗正少卿,請去,不許,改秘書少監。 金歸侵疆,檜遣剛中為宣諭司參謀官;及還,除禮部侍郎。 復遣剛中為川、陝宣諭使,諭諸將罷兵,尋充陝西分畫地界使。 金使烏陵贊謨入境,欲盡取階、成、岷、鳳、秦、商六州,剛中力爭不從;又欲姑取商、秦,于大散關立界,剛中又堅不從。 繼除川、陝宣撫副使。 兀朮遣人力求和尚原,剛中恐敗和好,以和尚原自紹興四年後不繫吳地分,於是割秦、商之半,棄和尚原以與金。 朝廷命剛中去「陝」字,為四川宣撫副使。 剛中治蜀,頗有方略。 宣撫司舊在綿、閬間,及胡世將代吳玠,就居河池,饋餉不繼。 剛中奏:利州在潭毒關內,與興、洋諸關聲援相接,乞移司利州。 自是省費百萬。 剛中始至,即欲移屯一軍,大將楊政不從,呼政語之曰:「剛中雖書生,不畏死!」聲色俱厲,政即聽命。 都統每入謁,必庭參然後就坐。 吳璘升檢校少師來謝,語閽吏,乞講鈞敵之禮。 剛中曰:「少師雖尊,猶都統制耳,儻變常禮,是廢軍容。 」行禮如故。 奏蠲四川雜征,又請減成都府路對糴及宣撫司激賞錢。 時剛中于階、成二州營田,抵秦州界,凡三千餘頃,歲收十八萬斛。 先是,川口屯兵十萬,分隷三大將:吳璘屯興州,楊政屯興元府,郭浩屯金州,皆建帥節;而統制官知成州王彥、知階州姚仲、知西和州程俊、知鳳州楊從儀亦領沿邊安撫。 剛中請分利州為東、西路,以興元府、利閬洋巴劍州、大安軍七郡為東路,治興元,命政為安撫;以興、階、成、西和、文、隴、鳳七州為西路,治興州,命璘為安撫;而命浩為金、房、開、達州安撫;諸裨將領安撫者皆罷。 從之。 弛夔路酒禁,複利州錢監為紹興監。 時軍已罷,移屯內郡,剛中言逐路各有漕司,都漕宜罷。 從之。 秦檜怒剛中在蜀專擅,令侍御史汪勃奏置四川財賦總領官,以趙不棄為之,不隷宣撫司。 不棄牒宣撫司,剛中怒,由是有隙。 不棄頗求剛中陰事言于檜,檜陽召不棄歸,因召剛中。 剛中語人曰:「孤危之跡,獨賴上知之耳。 」檜聞愈怒,遂罷,責桂陽軍居住;再責濠州團練副使,復州安置;再徙封州,卒。 論曰:自紹興和議成,材武善謀之士,無所用其力。 若王友直之矯制起兵,李寶之立功膠西,成閔、趙密皆足以斬將搴旗,劉子羽轉戰屢勝,呂祉不從劉豫,胡世將、鄭剛中威震巴蜀。 皆中道以歿,是以知宋不克興復也。 列傳第一百三十 ○白時中徐處仁馮澥王倫宇文虛中湯思退 白時中,字蒙亨,壽春人。 登進士第,累官為吏部侍郎。 坐事,降秩知鄆州,已而復召用。 政和六年,拜尚書右丞、中書門下侍郎。 宣和六年,除特進、太宰兼門下,封崇國公,進慶國。 始,時中嘗為春官,詔令編類天下所奏祥瑞,其有非文字所能盡者,圖繪以進。 時中進《政和瑞應記》及《贊》。 及為太宰,表賀翔鶴、霞光等事。 圜丘禮成,上言休氣充應,前所未有,乞宣付秘書省。 時燕山日告危急,而時中恬不為慮。 金人入攻,京城修守備,時中謂宇文粹中曰:「萬事須是涉歷,非公嘗目擊守城之事,吾輩豈知首尾邪?」 欽宗即位,召大臣決策守京師,問誰可將者。 李綱言:「朝廷高爵厚祿蓄養大臣,蓋將用之有事之日。 時中輩雖書生,然撫將士以抗敵鋒,乃其職也。 」時中勃然曰:「李綱莫能將兵出戰乎?」綱曰:「陛下儻使臣,當以死報。 」於是以綱為右丞,充守禦使。 時中尋罷為觀文殿學士、中太一宮使。 禦中劾時中孱懦不才,詔落職。 未幾,卒。 徐處仁,字擇之,應天府谷熟縣人。 中進士甲科,為永州東安縣令。 蠻人叛,處仁入峒,開示恩信,蠻感泣,誓不復反。 知濟州金鄉縣。 以薦者召見,徽宗問京東歲事,處仁以旱蝗對。 問:「邑有盜賊乎?」曰:「有之。 」上謂處仁不欺,除宗正寺丞、太常博士。 時初置算學,議所祖,或以孔子贊《易》知數。 處仁言:「仲尼之道無所不備,非專門比。 黃帝迎日推策,數之始也,祖黃帝為宜。 」擢監察御史,遷殿中、右正言、給事中。 攝開封府,裁決如流,囚系常空。 進戶部尚書,繼拜中大夫、尚書右丞。 丁母憂,免喪,以資政殿學士知青州,徙知永興軍。 童貫使陝西,欲平物價,處仁議不合,曰:「此令一傳,則商賈弗行,而積藏者弗出,名為平價,適以增之。 」轉運使阿貫意,劾其格德音,倡異論,侵辱使者。 詔處仁赴闕。 尋改知河陽,落職知蘄州。 久之,以顯謨閣直學士知潁昌府。 民有得罪宮掖者,雖赦不原,處仁為奏上。 童貫乘是擠之,奪職,提舉鴻慶宮。 復延康殿學士、知汝州,再奉鴻慶祠、知徐州,召為醴泉觀使。 徽宗訪以天下事,處仁對曰:「天下大勢在兵與民,今水旱之餘,賦役繁重,公私凋弊,兵民皆困,不及今謀之,後將有不勝圖者。 」上曰:「非卿不聞此言。 」明日,除侍讀。 進讀罷,理前語,處仁言:「昔周以塚宰制國用,于歲之杪,宜會朝廷一歲財用之數,量入為出,節浮費,罷橫斂,百姓既足,軍儲必豐。 」上稱善詔置裕民局討論振兵裕民之法。 蔡京不悅,言者謂:「今設局曰‘裕民’,豈平日為不裕民哉?」乃罷局,出處仁知揚州。 未幾,以疾奉祠歸南都。 方臘為亂,處仁亟見留守薛昂,為畫守戰之策。 因語昂曰:「睢陽蔽遮江、淮,乃國家受命之地,脫有非常,吾助君死守。 」語聞于朝,起為應天尹。 河北盜起,徙大名尹。 前尹王革慘而怯,盜無輕重悉抵死,小有警,輒閉城以兵自衛。 處仁至,即大開城門,徹牙內甲兵,人情遂安。 徽宗賜手詔曰:「金人雖約和,然狼子野心,易扇以變,有當行事以聞。 」處仁上《備邊禦戎》十策。 進觀文殿學士,召為寶籙宮使,特升大學士。 舊制,大觀文非宰相不除,前二府得除,自處仁始。 欽宗即位,金人犯京師,處仁儲糧列備,合鋭兵萬人勤王;奏乞下詔親征,以張國威。 奏至,朝廷適下親徵詔書,以李綱為行營使。 即移書綱,言備禦方略。 金人請和而歸,處仁奏宜伏兵浚、滑,擊其半濟,必可成功。 召為中書侍郎。 入見,欽宗問割三鎮,處仁言:「國不競亦陵,且定武陛下之潛藩,不當棄。 」與吳敏議合。 敏薦處仁可相,拜太宰兼門下侍郎。 童貫部勝捷軍衛徽宗東巡,貫既貶,軍士有惡言。 徽宗將還,都人洶懼,或請為備。 處仁曰:「陛下仁孝,思奉晨昏,屬車西還,天下大慶,宜郊迎稱賀。 軍士妄言,臣請身任之。 」乃以處仁為扈駕禮儀使,統禁旅從出郊,迄二聖還宮,部伍肅然。 初,處仁為右丞,言:「六曹長貳,皆異時執政之選,而部中事一無所可否,悉稟命朝廷。 夫人才力不容頓異,豈有前不能決一職而後可共政者乎?乞詔自今尚書、侍郎不得輒以事諉上,有條以條決之,有例以例決之,無條例者酌情裁決;不能決,乃申尚書省。 」會處仁以憂去,不果行,及當國,卒奏行之。 聶山為戶部尚書兼開封尹,庫有美珠,山密語寧德宮宦者,用特旨取之。 處仁奏:「陛下鑒近患,事必由三省。 今以珠為道君太上皇后壽,誠細故,且美事;然此端一開,則前日應奉之徒復縱,臣為陛下惜之。 」乃抵主藏吏罪。 第77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7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