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夫萬乘所居,必擇形勝以為駐蹕之所,然後能制服中外,以圖事業。 建康自昔號帝王之宅,江山雄壯,地勢寬博,六朝更都之。 臣昔舉天下形勢而言,謂關中為上,今以東南形勢而言,則當以建康為便。 今者,鑾輿未複舊都,莫若且于建康權宜駐蹕。 願詔守臣治城池,修宮闕,立官府,創營壁,使粗成規模,以待巡幸。 蓋有城池然後人心不恐,有官府然後政事可修,有營壘然後士卒可用,此措置之所當先也。 至于西北之民,皆陛下赤子,荷祖宗涵養之深,其心未嘗一日忘宋。 特製于強敵,陷于塗炭,而不能以自歸。 天威震驚,必有結納來歸、願為內應者。 宜給之土田,予以爵賞,優加撫循,許其自新,使陷溺之民知所依怙,莫不感悅,益堅戴宋之心,此綏懷之所當先也。 臣竊觀陛下有聰明睿智之姿,有英武敢為之志,然自臨禦,迨今九年,國不闢而日蹙,事不立而日壞,將驕而難禦,卒惰而未練,國用匱而無贏餘之蓄,民力困而無休息之期。 使陛下憂勤雖至,而中興之效,邈乎無聞,則群臣誤陛下之故也。 陛下觀近年以來所用之臣,慨然敢以天下之重自任者幾人?平居無事,小廉曲謹,似可無過,忽有擾攘,則錯愕無所措手足,不過奉身以退,天下憂危之重,委之陛下而已。 有臣如此,不知何補于國,而陛下亦安取此?夫用人如用醫,必先知其術業可以已病,乃可使之進藥而責成功。 今不詳審其術業而姑試之,則雖日易一醫,無補于病,徒加疾而已。 大概近年,閒暇則以和議為得計,而以治兵為失策,倉卒則以退避為愛君,而以進禦為誤國。 上下偷安,不為長久之計。 天步艱難,國勢益弱,職此之由。 今天啟宸衷,悟前日和議退避之失,親臨大敵。 天威所臨,使北軍數十萬之眾,震怖不敢南渡,潛師宵奔。 則和議之與治兵,退避之與進禦,其效概可睹矣。 然敵兵雖退,未大懲創,安知其秋高馬肥,不再來擾我疆埸,使疲于奔命哉? 臣夙夜為陛下思所以為善後之策,惟自昔創業、中興之主,必躬冒矢石,履行陣而不避。 故高祖既得天下,擊韓王信、陳豨、黥布,未嘗不親行。 光武自即位至平公孫述,十三年間,無一歲不親征。 本朝太祖、太宗,定維揚,平澤、潞,下河東,皆躬禦戎輅;真宗亦有澶淵之行,措天下于大安。 此所謂始憂勤而終逸樂也。 若夫退避之策,可暫而不可常,可一而不可再,退一步則失一步,退一尺則失一尺。 往時自南都退而至維揚,則關陝、河北、河東失矣;自維揚退而至江、浙,則京東、西失矣。 萬有一敵騎南牧,復將退避。 不知何所適而可乎?航海之策,萬乘冒風濤不測之險,此又不可之尤者也。 惟當於國家閒暇之時,明政刑,治軍旅,選將帥,修車馬,備器械,峙糗糧,積金帛。 敵來則禦,俟時而奮,以光復祖宗之大業,此最上策也。 臣願陛下自今以往,勿復為退避之計,可乎? 臣又觀古者敵國善鄰,則有和親,仇讎之邦,鮮復遣使。 豈不以釁隙既深,終無講好修睦之理故耶?東晉渡江,石勒遣使于晉,元帝命焚其幣而卻其使。 彼遣使來,且猶卻之,此何可往?假道僭偽之國,其自取辱,無補於事,祗傷國體。 金人造釁之深,知我必報,其措意為何如?而我方且卑辭厚幣,屈體以求之,其不推誠以見信,決矣。 器幣禮物,所費不貲,使軺往來,坐索士氣,而又邀我以必不可從之事,制我以必不敢為之謀,是和卒不成,而徒為此擾擾也。 非特如此,于吾自治自強之計,動輒相妨,實有所害。 金人二十餘年,以此策破契丹、困中國,而終莫之悟。 夫辨是非利害者,人心所同,豈真不悟哉?聊復用此以僥倖萬一,曾不知為吾害者甚大,此古人所謂幾何僥倖而不喪人之國者也。 臣願自今以往,勿復遣和議之使,可乎? 二說既定,擇所當為者,一切以至誠為之。 俟吾之政事修,倉廩實,府庫充,器用備,士氣振,力可有為,乃議大舉,則兵雖未交,而勝負之勢已決矣。 抑臣聞朝廷者根本也,藩方者枝葉也,根本固則枝葉蕃,朝廷者腹心也,將士者爪牙也,腹心壯則爪牙奮。 今遠而強敵,近而偽臣,國家所仰以為捍蔽者在藩方,所資以致攻討者在將士,然根本腹心則在朝廷。 惟陛下正心以正朝廷百官,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分,則是非明,賞罰當,自然藩方協力,將士用命,雖強敵不足畏,逆臣不足憂,此特在陛下方寸之間耳。 臣昧死上條六事:一曰信任輔弼,二曰公選人材,三曰變革士風,四曰愛惜日力,五曰務盡人事,六曰寅畏天威。 何謂信任輔弼?夫興衰撥亂之主,必有同心同德之臣相與有為,如元首股肱之於一身,父子兄弟之於一家,乃能協濟。 今陛下選于眾以圖任,遂能捍禦大敵,可謂得人矣。 然臣願陛下待以至誠,無事形跡,久任以責成功,勿使小人得以間之,則君臣之美,垂於無窮矣。 何謂公選人才?夫治天下者,必資於人才,而創業、中興之主,所資尤多。 何則?繼體守文,率由舊章,得中庸之才,亦足以共治;至于艱難之際,非得卓犖瑰偉之才,則未易有濟。 是以大有為之主,必有不世出之才,參贊翊佐,以成大業。 然自昔抱不群之才者,多為小人之所忌嫉,或中之以黯暗,或指之為黨與,或誣之以大惡,或擿之以細故。 而以道事君者,不可則止,難於自進,恥于自明,雖負重謗、遭深譴,安於義命,不復自辨。 苟非至明之主,深察人之情偽,安能辨其非辜哉?陛下臨禦以來,用人多矣,世之所許以為端人正士者,往往閒廢於無用之地;而陛下寤寐側席,有乏材之嘆,盍少留意而致察焉! 何謂變革士風?夫用兵之與士風,似不相及,而實相為表裡。 士風厚則議正而是非明,朝廷賞罰當功罪而人心服,考之本朝嘉祐、治平以前可知已。 數十年來,奔競日進,論議徇私,邪說利口,足以惑人主之聽。 元祐大臣,持正論如司馬光之流,皆社稷之臣也,而群枉嫉之,指為奸黨,顛倒是非,政事大壞,馴致靖康之變,非偶然也。 竊觀近年士風尤薄,隨時好惡,以取世資,潝訿成風,豈朝廷之福哉?大抵朝廷設耳目及獻納論思之官,固許之以風聞,至于大故,必須核實而後言。 使其無實,則誣人之罪,服讒搜慝,得以中害善良,皆非所以修政也。 何謂愛惜日力?夫創業、中興,如建大廈,堂室奧序,其規模可一日而成,鳩工聚材,則積累非一日所致。 陛下臨禦,九年于茲,境土未復,僭逆未誅,仇敵未報,尚稽中興之業者,誠以始不為之規模,而後不為之積累故也。 邊事粗定之時,朝廷所推行者,不過簿書期會不切之細務,至于攻討防守之策,國之大計,皆未嘗留意。 夫天下無不可為之事,亦無不可為之時。 惟失其時,則事之小者日益大,事之易者日益難矣。 何謂務盡人事?夫天人之道,其實一致,人之所為,即天之所為也。 人事盡于前,則天理應于後,此自然之符也。 故創業、中興之主,盡其在我而已,其成功歸之於天。 今未嘗盡人事,敵至而先自退屈,而欲責功于天,其可乎?臣願陛下詔二三大臣,協心同力,盡人事以聽天命,則恢復土宇,剪屠鯨鯢,迎還兩宮,必有日矣。 第3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