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師仁,字元善,處州龍泉人。 中進士第,為廣親、睦親宅教授。 通判澧州,知建昌軍,有善政。 擢右正言、左司諫。 論蘇軾、蘇轍深毀熙寧之政,其門下士吏部員外郎晁補之輩不宜在朝廷,逐去之。 河北濱、棣諸州歲被水患,民流未復,租賦故在,師仁請悉蠲減,以綏彳來之,一方賴其賜。 遷起居郎、中書舍人、給事中、工部侍郎。 選曹吏多撓法為過,師仁暫攝領,發其奸,抵數人于罪,士論稱之。 改吏部,進刑部尚書,以樞密直學士知鄧州,未行,改揚州,又徙定州。 時承平百餘年,邊備不整,而遼橫使再至,為西人請侵疆。 朝廷詔師仁設備,至則下令增陴浚湟,繕葺甲冑。 僚吏懼,不知所裁。 師仁預為計度,一日而舉眾十萬,轉盼迄成,外間無知者。 於是日與賓客燕集,以示閒暇,使敵不疑。 帝手書詔獎激。 召為吏部尚書,俄同知樞密院。 才兩月,病。 拜資政殿學士、佑神觀使。 卒,年六十五。 贈正奉大夫。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 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 進士及第,調寶鷄尉,知柏鄉縣。 民訟皆決於庭,受罰者不怨。 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湜怒,他日行縣,閲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君真能吏也。 」率諸使者合薦之。 徙知襄邑縣,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崇寧星變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絶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戚裡毋預事,閹寺毋假權。 徽宗聽納,有大用意。 遷侍御史。 西將高永年死於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 既行,拜給事中。 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 蒙奏言:「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 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 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 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政。 至是,帝密諭之。 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 」母喪,服除,歸故官,遂同知樞密院。 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 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詆張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 蒙曰:「商英雖有罪,宰相也;蔡薿雖言官,從臣也。 使之廷辨,豈不傷國體乎?」帝以為然。 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 」帝頷首,且使密伺京所為。 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于肆,皆疑法當變。 」蒙曰:「吾府之積若干?」曰:「八千緡。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嘗有幾事蒙獨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於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 旋加資政殿學士。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 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 」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文穆。 論曰:崇寧、宣和之間,政在蔡京,罷不旋踵輒起,奸黨日蕃。 一時貪得患失之小人,度徽宗終不能去之,莫不趨走其門。 若張康國、朱諤、劉逵、林攄者,皆是也。 康國、逵中雖異京,然其材智皆非京敵,卒為京黨所擊。 攄奉京奸謀,激怒鄰國,渝約啟釁,罪莫大焉。 《易》曰:「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其謂是歟!管師仁執政僅兩月,引疾求去,斯可尚己。 侯蒙逮治五路將帥,力為申理,十八人者繇之而免,其仁人利溥之言乎? 列傳第一百一十一 ○唐恪李邦彥余深薛昂吳敏王安中王襄趙野曹輔耿南仲王宇附 唐恪,字欽叟,杭州錢塘人。 四歲而孤,聞人言其父,輒悲泣。 以蔭登第,調郴尉。 縣民有被害而屍不獲,吏執其鄰人,抑使自誣,令以為信。 恪爭之,令曰:「否將為君累。 」恪曰:「吾為尉而盜不能捕,更俾亡辜死平?」躬出訪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屍,遂獲盜。 知榆次,縣豪子雄于鄉,萃逋庇奸,不輸公賦,前後莫敢詰。 恪以理善曉之,悟而自悔,折節為長者。 最聞,擢提舉河東常平、江東轉運判官。 大觀中,牂牁內附,召為屯田員外郎,持節招納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盡去兵衛,從數十卒單行。 夷望見歡呼,投兵聽命。 以奉使稱職,遷右司員外郎、起居舍人。 迎遼使還,言河北邊備弛廢,宜及今無事,以時治之。 徽宗壯之,曰:「非卿誰宜為者。 」命為都轉運使,加集賢殿修撰。 中貴人稱詔有所市,恪不答,憤而歸,中以他事,降直龍圖閣、知梓州。 歷五年,徙滄州。 河決,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齡移檄索船與兵,恪報水勢方惡,船當以備緩急;滄為極邊,兵非有旨不敢遣。 昌齡怒,劾之,恪不為動,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詔書嘉獎。 乃上疏請暫免保甲、保馬呈閲及復諸縣租,等第振貸,以寬被水之民。 未報,悉便宜罷行之,民大悅。 進龍圖閣待制、知揚州,召拜戶部侍郎。 京師暴水至,汴且溢,付恪治之。 或請決南堤以紓宮城之患,恪曰:「水漲堤壞,此亡可奈何,今決而浸之,是魚鱉吾民也。 」亟乘小舟,相水源委,求所以利導之,乃決金堤注之河。 浹旬水平,入對,帝勞之曰:「宗廟社稷獲安,卿之力也。 」恪再拜,因上疏言:「水,陰類也,至犯京闕,天其或者以陰盛之沴儆告陛下乎?願垂意時事,益謹天戒。 」 宣和初,遷尚書,帝許以二府。 為宰相王黼所陷,罷知滁州。 言者論其治第歷陽,擾民逾制,提舉鴻慶宮。 五年,起知青州;未行,召為吏部尚書,徙戶部。 復請外,以延康殿學士知潭州,請往錢塘掃墓,然後之官,遂改杭州,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彥薦之,拜同知樞密院事,至則為中書侍郎。 時進見者多論宣和間事,恪言于欽宗曰:「革弊當以漸,宜擇今日之所急者先之。 而言者不顧大體,至毛舉前事,以快一時之憤,豈不傷太上道君之心哉。 京、攸、黼、貫之徒既從竄斥,姑可已矣,他日邊事既定,然後白道君,請下一詔,與天下共棄之,誰曰不可。 」帝曰:「卿論甚善,為朕作詔書,以此意佈告在位。 因賜東宮舊書萬卷,且用近比除子璟直秘閣,力辭之。 八月,進拜少宰兼中書侍郎,帝注禮之甚渥。 然恪為相,無濟時大略。 金騎再來,邀割三鎮,恪集廷臣議,以為當與者十九,恪從之。 使者既行,於是諸道勤王兵大集,輒諭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寶而後屢失而復興者,以天子在外可以號召四方也。 今宜舉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連據秦、雍,領天下親征,以圖興復。 」帝將從其議,而開封尹何慄入見,引蘇軾所論,謂周之失計,未有如東遷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頓地曰:「今當以死守社稷。 」擢慄門下侍郎,恪計不用。 從帝巡城,為都人遮擊,策馬得脫,遂臥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繼劾其罪,謂「恪之智慮不能經畫邊事,但長於交結內侍,今國勢日蹙,誠不可以備位。 」乃以觀文殿大學士、中太一宮使兼侍讀罷,慄代為相。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下》
第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