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右司諫。 言:「林希紹聖初掌書命,草呂大防、劉摯、蘇轍、梁燾等制,皆務求合章惇之意。 陛下頃用臣言褫其職,自大名移揚州,而希謝表具言皆出於先朝。 大抵奸人詆毀善類,事成則攄己所憤,事敗則歸過于君。 至如過失未形而訓辭先具,安得為責人之實?歷辨詆誣而上侵聖烈,安得為臣子之誼?不一二年,致位樞近,而希尚敢忿躁不平,謝章慢上不敬。 此而可忍,孰可不忍!」希再降知舒州。 又論章惇、蔡京、蔡卞、郝隨、鄧洵武,忤旨,通判滁州。 卞乞貶伯雨等,祐在數中,編管澧州,徙歸州。 復承議郎,卒。 常安民,字希古,邛州人。 年十四,入太學,有俊名。 熙寧以經取士,學者翕然宗王氏,安民獨不為變。 春試,考第一,主司啟封,見其年少,欲下之。 判監常秩不可,曰:「糊名較藝,豈容輒易?」具以白王安石。 安石稱其文,命學者視以為準,由是名益盛。 安石欲見之,不肯往。 登六年進士舉,神宗愛其策,將使魁多士。 執政謂其不熟經學,列之第十。 授應天府軍巡判官,選成都府教授。 與安惇為同僚,惇深刻奸詐,嘗偕謁府帥,輒毀素所厚善者。 安民退謂惇曰:「若人不厚于君乎?何詆之深也。 」惇曰:「吾心實惡之,姑以為面交爾。 」安民曰:「君所謂匿怨而友其人,乃李林甫也。 」惇笑曰:「直道還君,富貴輸我。 」安民應之曰:「處厚貴,天下事可知,我當歸山林,豈復與君校是非邪!第恐累陰德爾。 」後惇貴,遂陷安民,而惇子坐法誅死,如安民言。 秩滿寓京師。 妻孫氏與蔡確之妻,兄弟也。 確時為相,安民惡其人,絶不相聞。 確夫人使招其妻,亦不往。 調知長洲縣,以主信為治,人不忍欺。 縣故多盜,安民籍嘗有犯者,書其衣,揭其門,約能得它盜乃除,盜為之息。 追科不下吏,使民自輸,先它邑以辦。 轉運使許懋、孫昌齡入境,邑民頌其政,皆稱為古良吏。 元祐初,李常、孫覺、范百祿、蘇軾、鮮于侁連章論薦,擢大理、鴻臚丞。 是時,元豐用事之臣,雖去朝廷,然其黨分佈中外,起私說以搖時政。 安民竊憂之,貽書呂公著曰:「善觀天下之勢,猶良醫之視疾,方安寧無事之時,語人曰:‘其後必將有大憂’,則眾必駭笑。 惟識微見幾之士,然後能逆知其漸。 故不憂于可憂,而憂之於無足憂者,至憂也。 今日天下之勢,可為大憂。 雖登進忠良,而不能搜致海內之英才,使皆萃于朝,以勝小人,恐端人正士,未得安枕而臥也。 故去小人不為難,而勝小人為難。 陳蕃、竇武協心同力,選用名賢,天下想望太平,然卒死曹節之手,遂成黨錮之禍。 張柬之五王中興唐室,以謂慶流萬世,及武三思一得志,至于竄移淪沒。 凡此者皆前世已然之禍也。 今用賢如倚孤棟,拔士如轉巨石,雖有奇特瑰卓之才,不得一行其志,甚可嘆也。 猛虎負嵎,莫之敢攖,而卒為人所勝者,人眾而虎寡也。 故以十人而制一虎則人勝,以一人而制十虎則虎勝,奈何以數十人而制千虎乎?今怨忿已積,一發其害必大,可不謂大憂乎。 」及章惇作相,其言遂驗。 歷太常博士,轉為丞。 與少卿朱光庭論不合,出為江西轉運判官,不行,改宗正丞。 蘇轍薦為御史,宰相不樂,除開封府推官。 紹聖初,召對,為哲宗言:「今日之患,莫大於士不知恥。 願陛下獎進廉潔有守之士,以厲風俗。 元祐進言者,以熙、豐為非,今之進言者反是,皆為偏論。 願公聽並觀,擇其中而歸於當。 」拜監察御史。 論章惇顓國植黨,乞收主柄而抑其權,反覆曲折,言之不置。 惇遣所親信語之曰:「君本以文學聞于時,奈何以言語自任,與人為怨?少安靜,當以左右相處。 」安民正色斥之曰:「爾乃為時相遊說邪?」惇益怒。 中官裴彥臣建慈雲院,戶部尚書蔡京深結之,強毀人居室。 訴于朝,詔御史劾治。 安民言:「事有情重而法輕者,中官豪橫。 與侍從官相交結,同為欺罔,此之奸狀,恐非法之所能盡。 願重為降責,以肅百官。 」獄具,惇主之甚力,止罰金。 安民因論京:「奸足以惑眾,辨足以飾非,巧足以移奪人主之視聽,力足以顛倒天下之是否。 內結中官,外連朝士,一不附己,則誣以黨于元祐;非先帝法,必擠之而後已。 今在朝之臣,京黨過半,陛下不可不早覺悟而逐去之。 他日羽翼成就,悔無及矣。 」是時,京之奸始萌芽,人多未測,獨安民首發之。 又言:「今大臣為紹述之說,皆藉此名以報復私怨,朋附之流,遂從而和之。 張商英在元祐時上呂公著詩求進,諛佞無恥,近乞毀司馬光及公著神道碑。 周秩為博士,親定光謚為文正,近乃乞斫棺鞭屍。 陛下察此輩之言,果出於公論乎?」章疏前後至數十百上,度終不能回,遂丐外,帝慰勉而已。 大饗明堂,劉賢妃從侍齋宮。 安民以為萬眾觀瞻,虧損聖德,語頗切直,帝微怒。 曾布始以安民數憾章惇,意其附已,屢稱之於朝。 其後並論,曾布亦恨,於是與惇比而排之,乃取其所貽呂公著書白於帝。 它日,帝謂安民曰:「卿所上宰相書,比朕為漢靈帝,何也?」安民曰:「奸臣指擿臣言,推其世以文致臣爾,雖辨之,何益?」 董敦逸再為御史,欲劾蘇軾兄弟,安民謂二蘇負天下文章重望,恐不當爾。 至是,敦逸奏之,詔與知軍,惇徑擬監滁州酒稅。 至滁,日親細務。 郡守曾肇約為山林之遊,曰:「謫官例不治事。 」安民謝曰:「食焉而怠其事,不可。 」滿三歲,通判溫州。 徽宗立,朝論欲起為諫官,曾布沮之,以提點永興軍路刑獄。 蔡京用事,入黨籍,流落二十年。 政和末,卒,年七十。 建炎四年,贈右諫議大夫。 子同,為御史中丞,自有傳。 論曰:次升從容一言,止呂升卿之使嶺南,大有功于元祐諸臣。 師錫謂蔡京若用,天下治亂自是而分,惜其言不行于當時,而徒有驗于其後。 汝礪辨救蔡確,以直報怨。 陶言榷茶為西南害,毅然觸蒲、李之鋒。 庭堅論紹復未足以盡孝道。 諤言世非乏士,患上不知,乃薦可用者二十有二人,號稱鯁直,裨益尤多。 軒力陳青苗貽害,願以清淨為治。 祐擊林希,且論惇、京、卞輩,斥死弗悔。 公望謂神宗于元祐諸臣非有射鈎。 列傳第一百六 ○孫鼛吳時李昭吳師禮王漢之弟渙之黃廉朱服張舜民盛陶章衡顏復孫升韓川龔鼎臣鄭穆席旦喬執中 孫鼛,字叔靜,錢塘人。 父直官,徙揚之江都。 鼛年十五,游太學,蘇洵、滕甫稱之。 用父任,調武平尉,捕獲名盜數十,謝賞不受。 再調越州司法參軍,守趙抃薦其材。 知偃師縣,蒲中優人詭僧服隱民間,以不語惑眾,相傳有異法,奔湊其門。 鼛收按奸狀,立伏辜。 韓縝鎮長安,闢入府;縝去,後來者仍輓之使留,居五年,簽書西川判官。 或薦于朝,召對,擢提舉廣東常平。 徽宗初,徙兩浙。 由福建轉運判官召為屯田員外。 鼛微時與蔡京善,常曰:「蔡子,貴人也;然才不勝德,恐貽天下憂。 」至是,京還朝,遇諸涂。 既見,京逆謂曰:「我若用於天子,願助我。 」鼛曰:「公誠能謹守祖宗之法,以正論輔人主,示節儉以先百吏,而絶口不言兵,天下幸甚。 鼛何為者。 」京默然。 既相,出提點江東刑獄。 第52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5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