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寇邊,其酋鬼章青宜結乘間脅屬羌構夏人為亂,謀分據熙河。 朝廷擇可使者與邊臣措置,詔師雄行,聽便宜從事。 既至,諜知夏人聚兵天都山,前鋒屯通遠境。 吐蕃將攻河州,師雄欲先發以制之,請于帥劉舜卿。 舜卿曰:「彼眾我寡,奈何?」師雄曰:「在謀不在眾。 脫事不濟,甘受首戮。 」議三日乃定,遂分兵為二,姚兕將而左,種誼將而右。 兕破六逋宗城,斬首千五百級,攻講朱城,斷黃河飛梁,青唐十萬眾不得度。 誼破洮州,擒鬼章及大首領九人,斬首千七百級。 捷書聞,百僚表賀,遣使告永裕陵。 將厚嘗師雄,言者猶以為邀功生事,止遷一官,為陝西轉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 夏人侵涇原,復入熙河,師雄言:「蘭州距賊一舍,通遠不百里,非有重山復嶺之阻。 宜于定西、通渭之間建安遮、納迷、結珠三柵,及護耕七堡,以固藩籬,此無窮之利也。 」詔付范育,皆如初議。 入拜祠部員外郎,加集賢校理,為陝西轉運使。 內地移粟于邊,民以輦僦為病。 師雄言:「往者邊土不耕,仰給于內,今積粟已多,軍食自足,宜令內地量轉輸致之直,以免大費。 」報可。 召詣闕,哲宗勞之曰:「洮州之役,可謂雋功,但恨賞太薄耳。 」對曰:「皆上稟廟算,臣何力之有焉。 唯當時將士勛勞未錄,此為欠也。 」因陳其本末。 拜衛尉少卿。 哲宗數訪邊防利病,師雄具慶歷以來邊臣施置之臧否,朝廷謀議之得失,及方今禦敵之要,凡六十事,名曰《紹聖安邊策》,上之。 出知邠州,改河中府,進直龍圖閣、知秦州,未至,詔攝熙州。 以夏人擾邊,詔使者與熙帥、秦帥共謀之。 使者鋭于討擊,師雄謂:「進築城壘以自蔽,席捲之師未應深入也。 」上章爭之,不報。 既而使者知攻取之難,卒用師雄策。 自復洮州之後,于闐、大食、物林、邈黎諸國皆懼,悉遣使入貢。 朝廷令熙河限其二歲一進。 師雄曰:「如此,非所以來遠人也。 」未幾還秦,徙知陝州。 卒,年六十。 師雄慷慨豪邁,有志事功,議者以用不盡其材為恨。 穆衍,字昌叔,河內人,徙河中。 第進士,調華池令。 民牛為仇家斷舌而不知何人,訟于縣,衍命殺之。 明日,仇以私殺告,衍曰:「斷牛舌者乃汝耶?」訊之具服。 後知淳化,耀之屬縣。 衍從韓絳宣撫陝西,遇慶卒潰亂,衍念母在耀,亟謁歸,信宿走七驛。 比至,慶卒嘗戍華池,知衍名,不敢近。 時諸郡捕賊兵糧Я無以給,遂擅發常平倉,且懼得罪。 衍曰:「饑之不恤,則吾丘將為慶卒矣。 」衍考課為一路最。 元豐中,種諤西征,參其軍事。 諤第賞,以死事為下。 衍曰:「此非所以勸忠也。 」力爭之。 諤還入塞,詔往靈武援渭、慶兩軍。 將行,衍曰:「吾兵惰,歸未及解甲,安能犯不測于千里外哉?」諤乃止。 同幕畏罪,陽謝衍曰:「師不再舉,君之力也。 」衍識其意,曰:「全萬眾之命,以一身塞責,衍無憾焉。 」 元祐初,大臣議棄熙、蘭,衍與孫路論疆事,以為「蘭棄則熙危,熙棄則關中震。 唐自失河、湟,西邊一有不順,則警及京都。 今二百餘年,非先帝英武,孰能克複。 若一旦委之,恐後患益前,悔將無及矣」。 議遂止。 改陝西轉運判官,金部、戶部員外郎。 熙河分畫未決,詔衍視之。 還言:「質孤、勝如據兩川美田,實彼我必爭之地,自西關失利,遂廢不守。 請界二壘之間,城李諾平以控要害,及他城堡皆起亭障,以通涇原。 」明年,遂城李諾,名曰定遠。 三遷左司郎中。 紹聖初,以直秘閣為陝西轉運使,加直龍圖閣、知慶州,徙延安,又徙秦州,未行而卒。 年六十三。 敕河中官庀其葬,後追錄不棄蘭州議,官其一子。 論曰:自熙寧至于紹聖,四方之事多矣。 夏人乍服乍叛,其地或予或奪,廟堂之上,論靡有定,相為短長,元發、師中輩七人,一時謀謨,蓋可考也。 元發論君子小人,言簡而盡,足動人主,而神宗惑安石之言,竟弗之悟。 師中豫識安石于鄞令,以為目肖王敦,將亂天下,蓋又先於呂誨矣。 詵能鎮撫西夏,又能靖交阯之難,誠有禦邊之才;其子師閔為時籠利,無足取者。 趙禼狃于西陲之勝,取敗南裔,後獲嵬名,庶足自贖。 朝臣議棄河、湟,孫路以一言止之,使司馬光自悔幾于誤國;及取青唐,下邈川,可驗其能,然右王愍而困王贍,非大將之器也。 游師雄之禽鬼章,復洮州,以致諸國入貢,校之諸將,其功獨為雋偉。 衍為政得民心,既去而亂兵不忍驚其母,德之足以感人,有如是夫。 列傳第九十二 ○楊佐李兌從弟先沈立張掞張燾俞充劉瑾閻詢葛宮從子思書張田榮李載姚渙朱景子光庭李琮朱壽隆盧士宏單煦楊仲元余良肱潘夙 楊佐,字公儀,本唐靖恭諸楊後,至佐,家于宣。 及進士第,為陵州推官。 州有鹽井深五十丈,皆石也,底用柏木為干,上出井口,垂綆而下,方能及水。 歲久干摧敗,欲易之,而陰氣騰上,入者輒死;惟天有雨,則氣隨以下,稍能施工,晴則亟止。 佐教工人以木盤貯水,穴竅灑之,如雨滴然,謂之「雨盤」。 如是累月,井幹一新,利復其舊。 累遷河陰發運判官,干當河渠司。 皇祐中,汴水殺溢不常,漕舟不能屬。 佐度地鑿瀆以通河流,於是置都水監,命佐以鹽鐵判官同判。 京城地勢南下,涉夏秋則苦霖潦,佐開永通河,疏溝澮出野外,自是水患息。 又議治孟陽河,議者謂不便。 佐言:「國初歲轉京東粟數十萬,今所致亡幾,儻不浚複舊跡,後將廢矣。 」乃從其策。 出為江、淮發運使。 孟陽之役,調民七、八千,夷丘墓百數,怨聲盈塞。 詔開封鞫治,官吏獨舍佐不問。 糾察刑獄劉敞請加貶黜,不聽。 召為鹽鐵副使,拜天章閣待制,覆判都水,知審官院,權發遣開封府。 嘗使契丹,虜饋以方物,書獨稱名。 英宗升遐,奉遺留物再往使,卒於道,年六十一。 詔護喪歸,賻以黃金,恤其家。 李兌,字子西,許州臨潁人。 登進士第,由屯田員外郎為殿中侍御史。 按齊州叛卒,獄成,有欲夜篡囚者,兌以便宜斬之,人服其略。 張堯佐判河陽,兌言堯佐素無行能,不宜以戚裡故用。 改同知諫院。 狄青宣撫廣西,入內都知任守忠為副,兌言以宦者觀軍容,致主將掣肘,非計。 仁宗為罷守忠。 太常新樂成,王拱辰以為十二鐘磬一以黃鐘為律,與古異,胡瑗及阮逸亦言聲不能諧。 詔近臣集議,久而不決。 兌言:「樂之道,廣大微妙,非知音入神,詎容輕議。 願參新舊,但取諧和近雅者,合而用之。 」進侍御史知雜事,擢天章閣待制、知諫院。 轉運使制祿與郡守殊,時有用彈劾奪節及老疾請郡者,一切得仍奉稍。 兌言非所以勸沮,乃詔悉依所居官格。 兌在言職十年,凡所論諫,不自表襮,故鮮傳世。 出知杭州,帝書「安民」二字以寵。 徙越州,加龍圖閣直學士、知廣州,南人謂自劉氏納土後,獨兌著清節。 還知河陽,帝又寵以詩。 徙鄧州。 富人榜仆死,繫頸投井中而以縊為解。 兌曰:「既赴井,復自縊,有是理乎?必吏受賕教之爾。 」訊之果然。 兌歷守名郡,為政簡嚴,老益精明。 自鄧歸,泊然無仕宦意。 對便殿,力丐退,英宗命無拜,以為集賢院學士、判西京御史台。 積官尚書右丞,轉工部尚書致仕。 卒,年七十六,謚曰莊。 從弟先。 第475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47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