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後橋屬羌數擾邊,敏誅違命者十八族,又敗羅骨于三店川,遷鄭州防禦使、涇原路總管,後徙環慶。 坐與部豪往還納賂為不法,降左屯衛大將軍、昭州防禦使。 既而以虢州圍練使知隰州,復為環慶路都總管、儀州防禦使,卒。 敏在邊二十餘年,凡遷授,多以功伐,雖晚不自飭,而朝廷亦優容之。 侍其曙,字景升。 父稹,左監門衛大將軍。 曙少舉進士不第,以父任為殿前承旨,改右班殿直。 咸平中,以閣門祗候為蘇、杭、湖、秀等州都巡檢使。 遷左侍禁,領東西排岸司,與謝德權提舉在京倉草場。 嘗于倉隙地牧牛羊,為德權所訟。 真宗以問德權曰:「牛羊食倉粟邪?」曙聞而自劾,帝勉諭之。 它日,召曙問:「汝才孰與德權?」對曰:「德權畏法慎事,臣乃敢於官倉牧牛羊,是不及也。 」人多稱之。 鄂州男子聞人若挫,告其徒永興民李琰將作亂,命曙同度支判官李應機往按之。 至則設方略,捕琰黨三十餘人,皆伏法。 琰辭連己所不快者數十人,一切不問。 青州卒龐德訟其校李緒謀以眾叛,帝疑其誣,又命曙至青州,與通判魏德升同至劾,無驗,遂棄德市。 知青州張齊賢奏曙擅戮人,帝曰:「不爾,無以安被告者。 」曙還,奏德憚緒治軍嚴,故誣之。 帝擢緒本軍虞候,而進曙東頭供奉官。 初,太宗平河東,建塔于太原故城,塔毀,帝欲新之,遣內待經度,計工二百萬。 帝疑,命曙往,減費十九。 改內殿崇班。 祥符二年,黎州夷人為亂,詔曙乘驛往招撫,其酋首納款,殺牲為誓。 曙按行鹽井,夷人復叛。 曙率部兵百餘,生擒首領三人,斬首數十級。 因上言蠻阻險拒命,請必加討。 詔知慶州孫正辭、環慶駐泊都監張繼勛領陝西兵,同曙俱進,所至皆降。 曙又言:王師已至而方出,請誅之。 真宗謂王旦曰:「已降而殺之,何以信四夷?」不許。 夷人平,遷內殿承製,再遷如京副使、知登州。 會歲饑,請漕江、淮米以振貧乏,活者甚眾。 累遷西京作坊使、惠州刺史、知桂州,徙滑州,遷西上閣門使,徙鄆州,提舉在京諸司庫務,卒。 曙為人沈敏,有幹略,善論利害事,朝廷數任使之。 康德輿,字世基,河南洛陽人。 父贊元,嘗以作坊使從曹光實襲李繼遷,獲其母妻,擢崇儀使、武州刺史。 贊元死,真宗追其功,錄德輿三班奉職,遷右班殿直、涇原路走馬承受,擢閣門祗候。 河嚙陽武埽,詔遣德輿完築。 歷開封府西路都巡檢、勾當榷貨務,皆兼領埽事。 改巡護開府等六州黃河堤岸。 天聖中,使夏州,賜趙德明冬服。 夏人謂曰:「前康將軍戰靈武者,非先世邪?」德輿懼其復仇,紿曰:「非也。 」還,勾當汴口,改西頭供奉官。 用樞密使曹利用薦,遷內殿崇班、河陰兵馬都監,建沿汴斗門以節水。 會積雨,汴水將溢,德輿請自京西導水入護龍河,水得不溢。 歷知原州、慶州,益州路兵馬鈐轄,久之,領昭州刺史,徙並代兵馬鈐轄、管勾麟府路軍馬事。 有蕃部乜羅為殿侍,求錦袍、驛料,德輿不與,乜羅頗出怨言。 後有譖乜羅與賊通,戰則反射漢人,乜羅無以自明,乃謀附賊。 指揮張岊聞之,召乜羅與飲,乜羅泣曰:「我豈附賊者邪?蓋逃死耳。 」岊以告德輿:「乜羅叛,信矣,不可不殺。 」元昊方屢入寇,德輿不聽,曰:「今日豈殺蕃部時邪?」岊曰:「叛者特乜羅,非眾所欲也,請為君召與飲,仆崖谷中,聲言墮馬死,安知漢殺之?」德輿猶豫不決,以問所親,所親惡岊,短毀之,岊計不得行。 知府州折繼閔聞賊將至,以告德輿,德輿怒曰:「君不召之,何以知其來也!」賊果以乜羅為響導,自後河川入襲府州。 蕃漢欲入城,德輿閉門不納,或降賊,或為賊所殺,不可勝計。 賊既圍府州,德輿與馬步軍副總管王元、兵馬鈐轄楊懷忠按兵不出戰,但移文轉運司調軍食。 轉運副使文彥博籍民輦運,至境以俟,而德輿等終不出。 及陷豐州,才出屯州城數里,三日而還。 居民望見,以謂寇復至,皆棄其所賫,入保城郭。 然朝廷不悉聞,輿與止坐不出戰,降為東染院使、河陽兵馬都監。 尋復昭州刺史、知保州,徙真定府定州路總管,歷知代、石、儀三州,大名府路鈐轄,提舉金堤,累遷西上閣門使。 至和中,河決小吳埽,破東堤頓丘口,居民避水者趨堤上,而水至不得達,德輿以巨船五十,順流以濟之,遂免墊溺。 復領果州團練使、知冀州,徙趙州。 有告雲翼卒謀以上元夜劫庫兵為亂,德輿會賓屬燕飲自若,陰遣人捕首謀誅之。 徙陳州鈐轄,卒。 張昭遠,字持正,滄州無棣人。 父凝,殿前都虞候、寧州防禦使。 契丹內寇,凝與康保裔伏兵瀛州,陷圍中。 昭遠年十八,挺身掖出之,擢左班殿直、寄班祗候。 每出使還,奏利害,多稱旨。 為忻州都巡檢,改閣門祗候、知狄山軍,管勾河東緣邊安撫司,再遷內殿崇班。 天禧初,閣門副使缺員,樞密院方奏擬人,真宗曰:「朕有人矣。 張昭遠知邊略,曹儀習朝儀,可併除西上閣門副使。 」俄為河北緣邊安撫副使,尋知瀛州,改東上閣門副使、知定州,以引進副使復知瀛州,遷西上閣門使、知雄州。 獻言歲會四榷場入中銀,帝謂輔臣曰:「先朝置榷場,所以通貨,非所以計貿易之利也。 」 會大雨,陂塘大溢,昭遠勒兵築長堤,以捍其沖。 徙鄜延路兵馬鈐轄,進都鈐轄,築堡成平川。 領忠州刺史、知成德軍,遷四方館使。 滹沱河決,壞城郭,乃修五關城,外環以堤,民至今為利。 擢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新州防禦使,歷步軍馬軍都虞候、嘉州防禦使,知代州。 召還,改莫州防禦使,罷管軍,授左龍武軍大將軍、昭州防禦使,卒。 特贈應州觀察使。 論曰:郭諮以其智巧材略,自見于功利之間,有足稱者。 曙,抑其次也,余皆碌碌者矣。 如方之禦寇,鑒之料敵,王果持法峭深,治軍嚴辦,茲其長也。 田敏屢有戰功,而貪墨敗度,幸容于時。 李渭治無遠略,一失機會,關中兵禍,數年不解。 德輿閉城以棄其民,昭遠計榷場所入,焉知聖人懷柔之意哉。 列傳第八十六 ○王安石子雱唐坰附王安禮王安國 王安石,字介甫,撫州臨川人。 父益,都官員外郎。 安石少好讀書,一過目終身不忘。 其屬文動筆如飛,初若不經意,既成,見者皆服其精妙。 友生曾鞏攜以示歐陽修,修為之延譽。 擢進士上第,簽書淮南判官。 舊制,秩滿許獻文求試館職,安石獨否。 再調知鄞縣,起堤堰,決陂塘,為水陸之利;貸谷與民,出息以償,俾新陳相易,邑人便之。 通判舒州。 文彥博為相,薦安石恬退,乞不次進用,以激奔競之風。 尋召試館職,不就。 修薦為諫官,以祖母年高辭。 修以其須祿養言于朝,用為群牧判管,請知常州。 移提點江東刑獄,入為度支判官,時嘉祐三年也。 第44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44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