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即位,章獻明肅太后奉遺詔權聽政。 宰相丁謂、樞密使曹利用,各欲獨見奏事,無敢決其議者。 殊建言:「群臣奏事太后者,垂簾聽之,皆毋得見。 」議遂定。 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讀學士,太后謂東宮舊臣,恩不稱,加給事中。 預修《真宗實錄》。 進禮部侍郎,拜樞密副使。 上疏論張耆不可為樞密使,忤太后旨。 坐從幸玉清昭應宮從者持笏後至,殊怒,以笏撞之折齒,御史彈奏,罷知宣州。 數月,改應天府,延范仲淹以教生徒。 自五代以來,天下學校廢,興學自殊始。 召拜御史中丞,改資政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兵部侍郎、兼秘書監,為三司使,復為樞密副使,未拜,改參知政事,加尚書左丞。 太后謁太廟,有請服袞冕者,太后以問,殊以《周官》後服對。 太后崩,以禮部尚書罷知亳州,徙陳州,遷刑部尚書,以本官兼御史中丞,復為三司使。 陝西方用兵,殊請罷內臣監兵,不以陣圖授諸將,使得應敵為攻守;及募弓箭手教之,以備戰鬥。 又請出宮中長物助邊費,凡他司之領財利者,悉罷還度支。 悉為施行。 康定初,知樞密院事,遂為樞密使。 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慶歷中,拜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 殊平居好賢,當世知名之士,如范仲淹、孔道輔皆出其門。 及為相,益務進賢材,而仲淹與韓琦、富弼皆進用,至于台閣,多一時之賢。 帝亦奮然有意,欲因群材以更治,而小人權幸皆不便。 殊出歐陽修為河北都轉運,諫官奏留,不許。 孫甫、蔡襄上言:「宸妃生聖躬為天下主,而殊嘗被詔志宸妃墓,沒而不言。 」又奏論殊役官兵治僦舍以規利。 坐是,降工部尚書、知穎州。 然殊以章獻太后方臨朝,故志不敢斥言;而所役兵,乃輔臣例宣借者,時以謂非殊罪。 徙陳州,又徙許州,稍復禮部、刑部尚書。 祀明堂,遷戶部,以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徙河南府,遷兵部。 以疾,請歸京師訪醫藥。 既平,復求出守,特留侍經筵,詔五日一與起居,儀從如宰相。 踰年,病浸劇,乘輿將往視之。 殊即馳奏曰:「臣老疾,行愈矣,不足為陛下憂也。 」已而薨。 帝雖臨奠,以不視疾為恨,特罷朝二日,贈司空兼侍中,謚元獻,篆其碑首曰「舊學之碑」。 殊性剛簡,奉養清儉。 累典州,吏民頗畏其悁急。 善知人,富弼、楊察,皆其婿也。 殊為宰相兼樞密使,而弼為副使,辭所兼,詔不許,其信遇如此。 文章贍麗,應用不窮,尤工詩,閒雅有情思,晚歲篤學不倦。 文集二百四十捲,及刪次梁、陳以後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 子知止,為朝請大夫。 龐籍,字醇之,單州成武人。 及進士第,為黃州司理參軍,知州夏竦以為有宰相器。 調開封府兵曹參軍,知府薛奎薦為法曹。 遷大理寺丞、知襄邑縣。 預修《天聖編敕》,為刑部詳覆官。 擢群牧判官,因轉封言:「舊制不以國馬假臣下,重武備也。 樞密院以帶甲馬借內侍楊懷敏,群牧覆奏,乃賜一馬,三日,乃復借之,數日而復罷。 樞密掌機命,反覆乃如此。 平時,百官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書、樞密院。 近歲璽書內降,浸多於舊,無以防偏請、杜幸門矣。 往者,王世融以公主子毆府吏,法當贖金,特停任。 近作坊料物庫主吏盜官物,輒自逃避。 以宮掖之親,三司遽罷追究。 今日聖斷乃異於昔,臣竊惑焉。 祥符令檢下稍嚴,胥吏相率空縣而去,令坐罷免。 若是,則清強者沮矣。 」 久之,出知秀州,召為殿中侍御史,章獻太后遺誥:章惠太后議軍國事;籍請下閣門,取垂簾儀制盡燔之。 又奏:「陛下躬親萬機,用人宜辨邪正、防朋黨,擢進近列,願采公論,毋令出於執政。 」孔道輔謂人曰:「言事官多觀望宰相意,獨龐醇之,天子御史也。 」為開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內侍稱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祖宗以來,未有美人稱教旨下府者,當杖內侍。 」詔有司:「自今宮中傳命,毋得輒受。 」數劾范諷罪,諷善李迪,皆寢不報,反坐言宮禁事不得實,以祠部員外郎罷為廣南東路轉運使。 又言范諷事有不盡如奏,諷坐貶,籍亦降太常博士、知臨江軍。 尋復官,徙福建轉運使。 景祐三年,為侍御史,改刑部員外郎、知雜事,判大理寺,進天章閣待制。 元昊反,為陝西體量安撫使。 坐令開封府吏馮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 徒同州,就除陝西都轉運使。 文彥博鞫黃德和獄,未上,詔籍同案。 籍言曰:「德和退怯當誅。 劉平力戰而沒,宜加恤其子孫。 」又建言:「頻歲災異,天久不雨。 宮中費用奢靡,出納不嚴,須索煩多,有司無從鈎校虛實。 臣竊謂凡乘輿所費,宮中所用,宜務加裁抑,取則先帝,修德弭災之道也。 今宿兵西鄙,將士力戰,弗獲功賞;而內官、醫官、樂官,無功勞,享豐賜,天下指目,謂之‘三官’。 願少裁損,無厚賚予,專勵戰功,寇不足平也。 」 進龍圖閣直學士、知延州,俄兼鄜延都總管、經略安撫緣邊招討使。 明年,改延州觀察使,力辭,換左諫議大夫。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門、安遠、栲栳砦,破五龍川,邊民焚掠殆盡,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萬無壁壘,皆散處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金明西北有渾州川,土沃衍。 川尾曰橋子谷,寇出入之隘道。 使部將狄青將萬餘人,築招安砦于谷旁,數募民耕種,收粟以贍軍。 周美襲取承平砦,王信築龍安砦,悉復所亡地,築十一城。 及開名、平戎道,通永和、烏仁關,更東西陣法為方陣,頗損益兵械。 元昊遣李文貴賫野利旺榮書來送款,籍曰:「此詐也。 」乃屯兵青澗城。 後數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貴開諭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榮書來,會帝厭兵,因招懷之,遣籍報書,使呼旺榮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稱,使旺榮當之,則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書自稱‘寧令’或‘謨寧令’,皆其官名也,于義無嫌。 」朝廷從之。 會敵新破涇原城砦,方議修復。 使者往返,踰年,又遣賀從勖來,改名曰曩霄,稱男不稱臣。 籍不敢聞,從勖曰:「子事父,猶臣事君也。 若得至京師,天子不許,更歸議之。 」籍送使者闕下,因陳便宜,言:「羌久不通和市,國人愁怨。 今辭理浸順,必有改事中國之心,請遣使者申諭之。 」朝廷採用其策。 元昊既臣,召籍為樞密副使。 籍言:「自陝西用兵,公私俱困,請並省官屬,退近塞之兵就食內地。 」從之,於是頗省邊費。 改參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樞密使,遷戶部,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 籍初入相,且獨員,而遽為昭文館大學士,出殊拜也。 儂智高反,師數不利,遣狄青為宣撫使。 諫官韓絳謂武人不宜專任,帝以問籍。 籍曰:「青起行伍,若以文臣副之,則號令不專,不如不遣。 」詔嶺南諸軍,皆受青節度。 既而捷書至,帝喜曰:「青破賊,卿之力也。 」遂欲以青為樞密使、同平章事,籍力爭之,不聽。 嶺南平,二廣舉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論者以為過。 頃之,齊州學究皇甫淵以捕賊功,法當賞錢,數上書求用。 道士趙清貺與籍姊家親,紿為淵白籍,乃與堂吏共受淵賂。 小吏訴之,下開封府,捕清貺,刺配遠州,道死。 韓絳言籍陰諷府杖殺清貺以滅口,覆之無狀。 言不已,乃罷知鄆州。 居數月,加觀文殿大學士。 拜昭德軍節度使、知永興軍,改并州。 第389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