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祥符元年,議東封,命與劉承珪、戚綸同計度發運,遷供備庫使。 預修玉清昭應宮。 時,累徙民舍以廣宮地。 劉承珪議掘地及丈,加築以壯基址。 德權患其勞役過甚,日與忿爭,不能奪,遂求罷,復領京城倉草場。 導金水河,自皇城西環太廟,凡十餘里。 三年,出知泗州,占謝日,自陳:「臣久領京務,頗慮中外觀聽,謂臣負譴外遷,願稍進其秩。 」詔改西染院使遣之。 至任,逾月卒,年五十八。 以其子平為定遠主簿,給奉終喪。 德權清苦幹事,好興功利,多所經畫。 見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肅。 然喜采察纖微,以聞于上,朝論惡之。 閻日新,宿州臨渙人。 少為本州牙職,補三司使役吏。 淳化中,選隷壽王府,主邸中記簿。 真宗即位,擢為供奉官,提點雄、霸、靜戎軍榷場。 咸平元年,遷內殿崇班、永興軍駐泊都監,徙劍門關兼知劍門縣,就加供備庫副使、慶州都監。 景德初,命管勾邠、寧、環州駐泊兵馬。 時,部署張凝屢入邊界焚族帳,日新皆提兵應援。 俄知涇州,未幾,移慶州。 上言:「野溪、三門等族恃嶮隘,桀黠難制,請開古川道,東至樂業鎮,西出府城。 」從之。 就轉供備庫使、知環州兼邠寧環慶路鈐轄、緣邊都巡檢使、安撫都監。 俄換涇原儀渭路。 二年,遷如京使,領萬州刺史。 上朝陵、東封,皆命為行宮使。 大中祥符初,改文思使。 日新起胥史,好雲為以進取,嘗上言:「群臣子弟以蔭得官,往往未童齔以受奉,望自今年二十以上,乃給廩。 又京城百官早朝,而學士、丞、郎、舍人以上,導從呵止太盛,難於趨避,望令裁減。 」又屢請對,多所建白。 且自陳筋力尚壯,願正授刺郡,守邊城以效用。 俄真拜坊州刺史、知渭州兼涇原路駐泊鈐轄。 將祀汾陰,故改知同州事,儼信頓即日新所部,車駕至,迎謁獻方物。 勞問久之,遂從祀睢上,賜以襲衣、金帶。 還過新市鎮,又設綵樓樂伎以迎駕。 明年,徙知徐州。 代還,以足疾,改右領軍衛大將軍、昭州團練使、知單州。 疾益甚,許還京師。 天禧初,卒,年六十八。 靳懷德,博州高唐人。 祖昌范,殿中丞。 父隱,禹城令。 懷德太平興國中明法,解褐廣安軍判官。 秩滿,授鴻臚寺丞,歷著作佐郎、太子左贊善大夫、通判相州,改殿中丞、通判廣州,遷國子博士、通判滄州。 歷虞部、比部員外郎,又通判莫州,知德州。 咸平中,契丹入寇,懷德固守城壁,又轉運使劉通言其善政,連有詔褒之。 徙知密州,會留後孔守正之鎮,代還。 鹽鐵使陳恕、判官王濟薦其武干,換如京使、知邛州。 懷德本名湘,素游寇準之門,準父名湘,景德中,準方為相,懷德乃改名焉。 俄知滄州。 大中祥符初,召還,復遣之任,吏民詣轉運使李士衡借留懷德,士衡以聞。 未幾,遷文思使。 三年秋,以江左旱歉,命為洪、虔十州安撫都監。 未至任,改知曹州。 明年春,選為益州鈐轄,加領長州刺史。 懷德歷官以強干稱,然酗酒多失,將行,別詔戒勖。 真宗又面諭之,就遷北作坊使。 在劍外,軍民甚畏愛之。 復以善職入拜西上閣門使,改領昭州刺史、知澶州。 是州居水陸之要,懷德悉心撫治,頗著政績,使車往複,多稱譽焉。 又知陝州,踰年,歸闕而卒,時天禧元年,年七十三。 論曰:世乏全材,則各錄其所長而用焉,亦皆可以集事功。 允恭有心計,好言事,是時摘山煮海,方舟之漕,規制未備,故因其建白而從之,利甚博焉。 羲亦精心敏職,士大夫許其醞藉。 德權清廉強忮,矯名好威,然其斥謝泌以大臣非可受辱,識堂陛之分,長者之言哉。 延德而下,遘會進陟,迭居事任,其指使治跡,各有可取者焉。 列傳第六十九 ○李迪子柬之肅之承之及之孫孝基孝壽孝稱王曾弟子融張知白杜衍 李迪字復古,其先趙郡人,後徙幽州。 曾祖在欽,避五代亂,又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材也。 」 舉進士第一,授將作監丞,歷通判徐、兗州。 改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為三司鹽鐵判官。 東封泰山,復通判兗州,坐嘗解開封府進士失當,謫監海州稅。 改右司諫,起知鄆州,詔糾察在京刑獄,遷起居舍人,安撫江、淮,以尚書吏部員外郎為三司鹽鐵副使,擢知制誥。 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發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罷所發兵,陰聽察知賊區處,部勒驍鋭士,擒賊,斬以徇。 代歸,會唃廝囉叛,帝憂關中,召對長春殿,進右諫議大夫、集賢院學士、知永興軍。 城中多無賴子弟,喜犯法,迪奏取其甚者,部送闕下。 徙陝西都轉運使,入為翰林學士。 嘗歸沐,忽傳詔對內東門,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以示迪。 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內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出金帛數百萬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財無內外,願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悅。 又言:「陛下東封時,敕所過毋伐木除道,即驛舍或州治為行宮,裁令加塗塈而已。 及幸汾、亳,土木之役,過往時幾百倍。 今蝗旱之災,殆天意所以儆陛下也。 」帝深然之。 他日,又召對龍圖閣,命迪草詔,徐謂迪曰:「曹瑋在秦州,屢請益兵,未及遣,遽辭州事,第怯耳。 誰可代瑋者?」迪對曰:「瑋知唃廝囉欲入寇,且窺關中,故請益兵為備,非怯也。 且瑋有謀略,諸將皆非其比,何可代?陛下重發兵,豈非將上玉皇聖號,惡兵出宜秋門邪?今關右兵多,可分兵赴瑋。 」帝因問關右兵幾何,對曰:「臣向在陝西,以方寸小冊書兵糧數備調發,今猶置佩囊中。 」帝令自探取,目黃門取紙筆,具疏某處當留兵若干,余悉赴塞下。 帝顧曰:「真所謂頗、牧在禁中矣。 」未久,唃廝囉果犯邊。 秦州方出兵,復召迪問曰:「瑋此舉勝乎?」對曰:「必勝。 」居數日,奏至,瑋與敵戰三都谷,果大勝。 帝曰:「卿何以知瑋必勝?」迪曰:「唃廝囉兵遠來,使諜者聲言以某日下秦州會食,以激怒瑋。 瑋勒兵不動,坐待敵至,是以逸待勞也。 臣用此知其勝。 」帝益重之,自是欲大用矣。 初,上將立章獻後,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獻深銜之。 天禧中,拜給事中、參知政事。 周懷政之誅,帝怒甚,欲責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 」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等。 仁宗為皇太子,除太子太傅,迪辭以太宗時未嘗立保傅,止兼太子賓客,詔皇太子禮賓客如師傅。 加禮部侍郎。 寇準罷,帝欲相迪,迪固辭。 一日,對滋福殿,有頃,皇太子出拜曰:「陛下用賓客為宰相,敢以謝。 」帝顧謂迪曰:「尚可辭邪!」拜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集賢殿大學士。 第38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8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