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宣,開封浚儀人。 乾德中,補右班殿直,令與禦帶更直,裁十七歲。 嘗命往陝州捕虎,殺二十餘,生致二虎、一豹以獻。 太平興國初,掌南作坊使,改供奉官,出為邠、寧、慶三州巡檢、都監。 繼宣本名繼隆,與明德皇后兄同姓名。 至是,太宗為改焉。 五年,召還,承受定州路奏事。 奉詔修長城口、平塞威虜靜戎軍、保州,又領兵入敵境,獲老幼千餘,牛畜數百。 又率兵捍契丹于乾寧泥姑海口。 契丹寇靜戎軍,從崔彥進過拒馬河接戰,自午至申,大敗之。 又為貝州監軍。 雍熙三年,曹彬北征,繼宣從先鋒李繼隆至方城,力戰三日,大軍繼至,遂克固州。 進壁涿州東,又與敵鬥,乘勝攻北門,克之。 日領輕騎度涿河,覘敵勢,又將五千騎援米信,因率勁騎追至新城北,大敗之,斬其酋賀恩相公,繼宣亦中流矢。 大軍還雄州取芻糧,遇契丹新城,疾戰至暮,繼宣中十創,劍及兜鍪。 明日復戰,繼隆為敵所邀,繼宣以所部拔之,且戰且行,奪涿河,數日,乃至涿州。 及棄州保歧溝關,又戰拒馬上,追奔至孤山,契丹乃引去。 留屯滿城,俄還貝州。 召入,以功超授崇儀使,代王繼恩為易州駐泊都監,賜錢五十萬,白金五百兩。 又領騎兵五千戍北平,押大陣東偏,受田重進節度,屯長城口。 敵至大溝,繼宣進滿城。 敵至定州,奪唐河橋,重進召繼宣洎田紹斌赴援,紹斌為敵所敗,繼宣獨按部轉鬥入定州。 敵兵北去,重進命將五千騎躡其後,抵拒馬河。 及敵據楊疃,繼宣徑掩擊之,遂焚廬舍而遁。 雍熙四年,為高陽關行營都監。 端拱初,契丹騎至瀛、鎮,繼宣率步騎萬人入敵境,抵勝務,焚聚落,獲生口,契丹乃引還。 時易州候騎不至,繼宣于易州、平塞軍、長城口、威虜靜戎順安軍至高陽,為望櫓七所,舉烽以候警急。 二年,為鎮、定、高陽關三路排陣都監,押大陣西偏。 與李繼隆部芻糧抵威虜,還度徐河,為敵追襲。 繼宣駐軍與鬥,殺獲甚眾。 又領騎二千,敗契丹于保州西射城,追薄西山,有詔褒美。 淳化三年,徙知保州,又轉莊宅使。 築關城,浚外濠,葺營舍千五百區;造船一百艘,入鷄距泉以運糧,人咸便之。 數月,徙定州行營都監,戍深州,改高陽關行營都監。 課軍中勁弩,為入陣之備。 五年,領高州刺史。 會契丹泛海劫千乘縣,繼宣請于海口置砦以禦之。 至道三年,遷北作坊使,俄召還,加南作坊使,出為鎮州行營鈐轄。 契丹寇定州,命主無地分馬。 敵至懷德橋,繼宣領兵三千掩襲之。 至則契丹已壞橋,繼宣橫木而度,追奔五十餘里。 契丹焚鎮州中渡、常山二橋,繼宣領兵趣之,契丹保豐隆山砦,繼宣伐木治常山橋,契丹聞之,大懼,拔砦遁走。 繼宣鋭于追襲,傅潛為部署,繼宣詣潛請行,頗為所抑。 及召潛屬吏,詔繼宣與高瓊同主軍事,逐敵越拒馬河,復為鎮州鈐轄。 受詔按視緣邊城砦,權知威虜軍,敵騎至城下,屢出兵設伏,斬獲甚眾。 俄還鎮州。 咸平四年,拜西上閣門使,領康州刺史,為前陣鈐轄,與秦翰、楊延昭、楊嗣分屯靜戎、威虜。 敵至,會師于威虜,延昭、嗣輕騎先赴羊山,繼宣與翰、分左右隊客整所部,翰全軍亦往,繼宣留壁赤虜,止以二騎繼進。 至,則延昭、嗣適為敵所乘。 繼宣即召赤虜之師,與翰師合勢大戰,敵走上羊山。 繼宣逐之,環山麓至其陰。 繼宣馬連中矢斃,凡三易騎,進至牟山谷,大克捷。 延昭、嗣、翰之師,初頓赤虜,既而退保威虜,繼宣以所部獨與敵角,薄暮,始至威虜。 詔書稱獎,特加檢校官及食邑。 明年,徙定州鈐轄,捍契丹于唐河。 會緣邊都巡檢使楊延昭、楊嗣禦敵師敗,詔繼宣與內殿崇班王汀代之。 望都之敗,敵騎剽郡縣,繼宣壁徐河,契丹數十隊薄威虜,威虜魏能與戰,走之,久而繼宣始至。 又寇靜戎,汀請分兵自將襲契丹,繼宣拒之,雖日出遊騎偵敵勢,屢徙砦而未嘗出戰。 為能、汀所發,召還,令樞密院問狀,降為如京副使。 景德初,加如京使、鎮州鈐轄。 契丹乘秋來攻,時桑贊病足,鄭誠赴定州,繼宣獨主鎮州全師,歷屯邢、趙。 及與契丹和,命為高陽關鈐轄。 是冬,復為西上閣門使,領康州刺史。 三年,兼知瀛州。 繼宣罕識字,上以河間郡事繁,慮獄訟有枉,命高繼勛代之,止為鈐轄。 大中祥符初,徙鎮、定兩路鈐轄,進秩東上閣門使。 召還,改鄆州部署,加四方館使。 以疾,授西京水南都巡檢使,每夕罕巡警,為留司所舉,特詔增巡檢一員,專主夜巡。 六年,疾甚,求至京師尋醫,卒,年六十四。 子守忠,左侍禁、閣門祗候。 張旦,趙州人。 勇敢善射,以經學中第,至國子博士。 淳化中,知陵州。 時李順構亂,連下城邑。 賊黨數萬攻陵州,州兵不滿三百,舊不設城塹。 旦修完戰具,置鹿角砦,驅市人進戰,大敗之,殺五千餘人,獲器械萬計。 詔書褒之,特遷水部員外郎,賜緋魚,由是知名。 數月,西川招安使上官正言:「雅州密邇蠻蜑,在於鎮撫鬚得其人,伏見水部員外郎張旦,前守陵州,以孤軍抗群寇,保全壁壘,至今劍外伏其威名。 望改授諸司使,令知州事。 」上以省郎之重,不欲換他職,乃授刑部員外郎,賜金紫。 乘傳之任,寇不敢犯。 真宗即位,遷兵部員外郎,改尚食使、知德清軍。 景德中,契丹入寇,陷軍壁。 旦與其子利涉率眾奮擊,並戰沒。 上聞之驚悼,特贈左衛大將軍、深州團練使,利涉崇儀副使。 錄其四子官。 時有上封事者,言朝廷宜優加恩典,以勸忠臣。 詔以恤旦事告諭天下。 又虎翼都虞候胡福戍軍城,率兵力戰,金創遍體,猶奮劍轉鬥,矢無虛發,麾下已盡,獨挺刃殺數十人。 副指揮使尚祚能運大撾,所斬首拉肋者,亦百餘人,眾寡不敵,遂與指揮使張睿、劉福、都頭輔能等四人並死之。 真宗嘉嘆其忠勇,遣使訪遺骸,唯得福屍,命其子厚葬之。 贈福洺州團練使,祚濱州刺史,睿演州刺史,劉福臨州刺史,能等並贈諸衛率府副率。 又邯鄲令李晦辭赴任,值道梗,留德清同拒敵;侍禁夏承皓部兵至大名界遇敵,皆戰沒。 贈晦辭工部員外郎,承皓崇儀使。 時又贈受事河朔而沒者,殿直劉超供備庫使,入內高班內品李知順為六宅副使,奉職胡度等三人為內殿崇班,仍各錄其子,及賜其家金帛。 張煦,字輔昜,開封人。 開寶末,補府中牙職。 雍熙二年,自陳太宗尹京嘗事左右,命為殿前承旨,遷殿直、歙州監軍。 凶人黃行達弟坐法抵死,行達誣州將故入其罪,詔宣州通判姚鉉與煦鞫之,即日決遣。 還擢供奉官、閣門祗候。 占謝日,又改內殿崇班、鎮定、邢、趙、山西、土門路都巡檢使。 契丹騎兵剽境上,煦以所部斬首數十,走之。 葛霸、周瑩、李繼宣稱其干舉,有詔嘉獎。 代還,拜供備庫副使,權知環州。 數月,改岢嵐軍使,又知保安軍。 咸平中,王均亂蜀,以煦為綿、漢、劍門路都巡檢使。 又與雷有終進攻成都,煦主東砦,焚其郛及樓堞,均突圍而遁。 賊平,以功就遷正使,徙益州都監,與知州宋太初同提總本路諸軍事。 有戰艦卒將謀擾動,煦即日斬之。 第380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寫心網 writesprite.com 作品,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宋史 中》
第380頁